对PM2.5的每日变化进行近似函数分析的数学建模
2017-06-17傅孔华
傅孔华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摘 要:从某段时间开始,大家每天讨论的话题是空气质量,PM2.5爆表,以及随之带来的空气净化器效应,这些都是非常时髦的话题。浅层次地研究PM2.5的每日变化规律,然后建立一个近似的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清楚PM2.5的每日变化规律,这样,就知道何时去锻炼比较合适,怎样外出有利于身体健康。
关键词:PM2.5;数学;近似分析;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PM,即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中有一些颗粒物的半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由于它细小,所以在空气中能够悬浮较长时间。而且根据研究表明,PM2.5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那么当地的空气污染越严重。如果用每立方米PM2.5在空气中颗粒的含量(微克/立方米)表示污染程度,那么,空气污染程度与这个值成正比。
有关PM2.5的数据由于无法自己检测,所以文章中引用了宁波市和杭州市PM2.5检测网站上得到的数据和图片,以此来建立有关近似函数分析的数学模型。以下是从宁波市PM2.5检测网站上得到的数据和图片,以此来进行分析。
经过数据对比,以及国家公布的PM2.5检测网空气質量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下:优为0-35,良为35-75,轻度污染为75-115,中度污染为115-150,重度污染为150-250,严重污染:大于250(单位为ug/m3)。
一、几类函数模型及其增长差异
(1)几类函数模型:一次函数模型、反比例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
(2)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让学生合作学习,研究一下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定义域、值域等。
这个过程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最终的结论也是由学生获得。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画图、计算。由学生下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过程,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演欲,从而展现课堂的活力。
学生一定对结论非常感兴趣,有些学生猜测是二次函数;有些学生猜测是反比例函数;有些学生猜测是指数函数甚至是对数函数;有些学生猜测是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结合。
这时,我要告诉学生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只能近似地得到函数模型,是不可能很准确地得到PM的准确函数的,这就是数学与生活的区别。但是,我们学好了数学中的常见工具,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这就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意义。
经过学生的投票,大部分学生认可了通过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结合得到PM2.5的近似图像。
二、高中生解决函数应用问题的黄金步骤
1.关键在于读题
当不明白题意时,要反复读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目标是什么,条件又翻译到什么程度,最后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
2.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大脑中必须储存一定量的常见数学模型,从大脑中提取,而不是每次都是凭空想象,这样会增加做题的难度。
3.解决数学模型
建立好数学模型之后,我们必须要解决它。但是一定要注意,实际问题不一定只有唯一的答案,也不一定有答案。
4.还原
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这是对数学的反思,也是对生活的深层次解读。要注意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知晓了PM2.5的每日的大致变化规律,可以通过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结合得到。这样,我们就知道何时去锻炼比较合适,也可以建议学校什么时候去跑操。
生活中,数学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只能近似地得到函数模型,是不可能很准确地得到PM的准确函数的,这就是数学与生活的区别。生活中的数学,往往不是精确的,是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精益求精,用更好的函数来描述某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热爱数学的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张宇烽.PM2.5和PM10监测数据“倒挂”成因浅析[J].广东化工,2013(12).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