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有效教学怎样在课堂中实践
2017-06-17高素娟
高素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只有始终坚持“实效”“能效”和“长效”的教学追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向教学的“高效”甚至“优效”的境界迈进。
关键词 有效 体育教学 教学实践
什么叫有效的体育教学,我认为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无效的唯一指标。本人认为新课程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首位。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整客观的标准来判断,它取决于人们的体育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
二是体育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学习。体育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练,突出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的“效”,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能力、心理素质诸方面习得进步。“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时,教师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三是体育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与创新意识。体育有效教学必须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的反思与探索。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价值观,最终都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并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在下列三个维度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有效”与“实效”
从字面上讲,“有效”是指“管用,能起到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说,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学些能力有帮助、起作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
有“实效”的各科教学,包含这样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水平要有足够的把握,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有很具体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是迎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期待,要能够“明明白白我的心”,清醒地认识到“攻心为上”在教学中的巨大意义,使自己的教学做到“对症下药”,“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三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学习对象是根据《标准》而编制的各类教学资源,所以对《标准》中相关教学要求的学习与消化,对《标准》中所确定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細化与落实,对各类教学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的研究,就成了教师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有效”与“能效”
“能效”是一个物理名词,它指的是“物质的能量效益”。迁移到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该指的是我们对教学目标设计和确定的精准度,教学内容的鲜明性,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恒常与变化,教学元素的不断优化重组,也就是说,要使我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能效”问题,可以从下列五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教什么”在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二是教学内容确定要精要,教学主题要突出,做到“中通外直,不枝不蔓”。课堂教学当然需要“拓展”,但要以课内拓展为主,要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同结构的主题来进行。
三是教学方式与手段要优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最直接、最适合学生和教师,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学习,不能搭“花架子”。
四是教学程序要简化,“眉清目秀”,步骤明晰,不把有限的学习时间花在五花八门的程式之中。
五是训练内容要精选,课堂中讲与练要指向一处,紧密结合,所设置的问题要能够有效促进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掌握和深化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对“练”的理解与认识不能只停留在“静态”之中,而应该更多的是“动态”地“练”,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有效”与“长效”
顾名思义,“长效”是指“可长时间内发挥效力”。教学中的“长效”应是指我们的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得到“内化”,真正使学生形成动力,养成品格。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揣摩、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的构建,现象的归纳,规律的总结,方法的选择;其主体应该都是学生,教师的任务应该花在如何引导学生去形成这些能力上,而不是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实施“长效教学”,我们应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是教师要有宽阔的课程视野,要有驾驭课程、解读文本的能力,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既要有为了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现代教育思想,也要有“以学生为基点”又“以学生为归宿”的基本教学理念。
二是如果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没有得到任何发展,学生的学习、思考、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等还停留在原先的层次上。那么我们的教学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学科领域意识、课程意识、教材意识,不能把一节课的教学就局限于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实效”、“能效”和“长效”的教学追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向教学的“高效”甚至“优效”的境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