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先写后导”
2017-06-17潘述琳
潘述琳
摘要:学生易写,教师易教的习作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在实践的土壤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先写后导"无疑是高效的习作教学方法。
关键词:先写后导;作后讲评;针对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3-02
学生易写,教师易教的习作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在实践的土壤里落地生根,開花结果。"先写后导"无疑是高效的习作教学方法。
所谓"先写后导""先写后教",就是指学生根据课文中已经有的提示和要求先写,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文来分析学情,并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的目标总是依据学情而定的,必不至于偏离。先学后导,它有以下几个优势:
1.指导更有针对性
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作后讲评",是语文教师研读学生作文后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最好的表现形式,只有认真批阅,研究学生的作文,才能真切把握住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也只有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习作训练,才有价值。 其实,先写后教,不限于讲评,也不限于对学生习作样本的研读。它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写作行为观察分析。"先写后导"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展,对教师来说,也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学生写完后,教师根据作文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不足 ,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个别性问题。做指导时,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哪些内容不该讲。哪些问题该集体指导,哪些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就心中有数了。这样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就会有的放矢,避免了写前指导的盲目性,还可以在教学中减少无效劳动。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父母的爱"。因为有情感体验的基础,我布置学生先打草稿。结果发现学生好多写"生病时妈妈照顾","下雨时爸爸送伞",还有就是辅导作业。好像除了这些,就没有材料可写。如何不让学生对身边的母爱父爱熟视无睹呢?如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点滴中感受父母之爱呢?引起学生热烈对话是习作课关键,学生有话可说才会有话可写。在生生对话中往往会碰撞出许多灵感的"火花"。一个同学讲了自己睡懒觉,妈妈如何一次又一次催促,最后迟到了,吸取了教训,以后再也没迟到。我引导学生:每天,妈妈为了让你多睡会儿,又不会迟到,都怎么做呢?
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妈妈很早就起床准备早饭,有时怕饭烫嘴,也是想尽办法让饭降温。我想这里孩子们应该有共鸣点,就问:"你们都用什么办法让饭降温的?"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放在窗台有风的地方吹冻""用电风扇吹""直接用嘴吹""用勺子搅拌""拿一个大盆装饭",又拿一个小碗,把上面稍凉一点的舀到我碗里,还把大盆放在有风的地方不停地搅拌。这时候妈妈成了手动降温机。孩子们热烈发言,说出了他们观察到的妈妈生活中的小智慧。
他们的笔下,每个家庭,每个事例都是那么鲜明有个性,又饱含深情。孩子们不再为无米之炊发愁,不再为千篇一律的材料落入"套路"。在先写后教的模式中,学生先写了习作初稿,有了内容的"粗胚",这便是从内容入手。"粗胚"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便完善了内容。学生也因此易于动笔了。
2.表达更有创新
学生作文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是多年来习作教学难以攻克的痼疾。统一命题,同一内容固然是原因之一。新课标、新教材试图通过开放命题和写作内容,淡化文体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新表达,以期能解决这个问题。
先写后导以生为本,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就学生而言,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平时习作中,学生的思维自由飞扬。有的由枫叶红了,想象到枫树见秋天来了,到处瓜果飘香,想使劲长出果子来,居然急红了叶子,所以就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了;有的去海边玩,追逐跑闹时,海水溅到了嘴边,就说自己尝到了大海的味道;有的玩保鲜膜,滴上了水珠,发现透过水珠,字居然放大了。然后揭开了谜底,在结尾中开心地写道:我们恍然大悟,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不禁高声大喊:"我们也玩出了名堂!"
教师对习作样本整理时,要努力发展,保护、放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成果。在"后教"中依据本次习作训练要求,鼓励学生有创新地"自由表达",保护自主创新。
3.内容更丰富
解开了教师套在学生思维上的绳索,还学生以思维的自由和主动,它打破了"先人之见"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任其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习作内容将更加丰富。这才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在"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学生的作文虽然不经过具体指导,但在单元教学中,学生习得的一些方法,或多或少都能用上,通过分享,交流分享优点,借鉴问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达到提高习作效率的目的。
一次习作活动,我事先没有告知学生活动内容,只是发微信让学生第二天每人带一件T恤来。活动后,我没有先指导,而是让学生马上动笔写作。这样,学生的切入点不是固定的。有的由我的一通微信引起他们的诸多猜测写起,有的由观察老师进入教室后写起,有的直接写活动开始。在写活动过程中,学生也没有固定的观察和感受。本次活动是叠衣服比赛,我先让学生自己叠,然后分组按照老师的方式来叠,又快又好的获胜。有的同学写自己观察到的同学们叠的衣服:有的像包子,有的像春卷,有的像豆腐块。按照活动过程,写别人的表现,自己的行动,周围同学的反应,真是丰富多彩。虽然活动是固定的,但是由于没有统一指导,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的发现和感受,写起来就不会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而是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精彩。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见,以学生写得容易为研究探索的初衷正与这一精神完全一致。总而言之,无法使学生动笔容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毫无价值。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设计》 2015年第481期
[2]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