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疗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6-17赵新平
赵新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疗法, 治疗组运用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3%低于对照组的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 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 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进行辅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祛瘀生新针;耳穴压豆;中风后抑郁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67
中风后抑郁症在中医临床中作为一种常见的中风病的并发症, 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且易反复发作, 其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 社会危害及影响较大。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反应迟钝、意志活动性降低, 合并一系列的胃肠道、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的临床症状, 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中风病病机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依据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中医将其归属为“郁症”范畴, 根据中医辨证, 本病病机要点为肝肾阴虚, 气机郁滞、痰瘀阻窍, 为本虚标实, 治疗时以补益肝肾、祛瘀化痰、行气活络作为主要疗法[1, 2]。针灸作为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功效的中医康复手段之一, 目前有报道称针灸治疗对其效果较明显。本研究将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疗法用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考察其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 年 6月 1 日~2016年 5月 30 日收治的70例依據临床资料运用HAMD评分确定为中风后抑郁症患者, 男42例, 女28例, 年龄53~80岁, 平均年龄(61.2±6.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35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中风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 20 mg/次, 每日早晨口服1次, 6周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检查及病情恢复情况, 对服用剂量进行调节。治疗组用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疗法。先取穴, 选用毫针直刺, 行针一次2 min, 每10分钟1次, 留针30 min。耳穴压豆采用将消毒后的王不留行粘在胶布上, 在穴区内按揉, 力度以耳朵发热发红、发胀痛为准, 5次/d, 5 min/次, 6周为1个疗程。
1. 3 评价标准 根据抑郁症疗效判定标准HAMD减分率将其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3]。痊愈: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消失, 检查结果疗效指数>75%;显效:症状明显降低, 疗效指数在50%~75% ;有效:症状部分消失, 疗效指数在25%~50%;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疗效指数<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的 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 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 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中风病的合并症之一, 该病的发病率近年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并终生不可痊愈性[4]。因此, 对患者的生活及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亟须对本病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 研究者应在临床上对此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手段, 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对该病实施有效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若治疗得不够及时或控制不理想, 造成失治误治, 可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我国针对此病传统治疗上最常使用单纯西药的治疗方案, 虽对中风后抑郁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药物不易被患者接受且治疗后痊愈率较差易复发。结合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困难的现状。西医治疗方法虽多样, 病因不明即不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是特理想, 在治疗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及难度[5, 6]。随着中风后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长, 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及在临床研究愈来愈多。结合本次临床治疗分析研究, 研究者认为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中具有明显优势且副作用小, 易于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 采取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措施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可显示出治疗的优越性, 在临床中具有一定价值,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想的治疗方式, 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 梁日楚.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7):120-123.
[2] 杨晶, 王非, 肖文华.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3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7):1227-1230.
[3] 王非, 杨晶, 肖文华, 等.电针耳穴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各证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3):529-532.
[4] 王非, 孙海东.耳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6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 16(2):42-46.
[5] 孙海东, 王非.电针耳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15, 8(5):309-310 .
[6] 杨晶, 王非, 肖文华.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6, 18(1):102-105.
[收稿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