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索寓言》与《庄子》寓言的对比

2017-06-16叶凤霞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对比庄子

叶凤霞

【摘要】《伊索寓言》与《庄子》中的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它们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本文从两本书中以动物、植物、人为主角的寓言来论述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伊索寓言;庄子;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伊索寓言》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一位名叫伊索的奴隶创作并由后人加工而成的、最早最完整的寓言故事集。《庄子》是庄子创作的哲理寓言。

《伊索寓言》与《庄子》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二者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下面就从寓言故事的主角来论述二者的异同。

一、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是将动物拟人化。《伊索寓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依次是狐狸、狮子、狼、驴等,在这些故事中的很多动物都有其自身的固定含义,如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驴的愚蠢等。以狐狸为主角的故事在《伊索寓言》中出现最多,大部分故事都是表现狐狸的狡猾。这些故事从侧面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心理特性,以这些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其目的在于用强悍的动物比喻统治者的残暴,以弱小的动物比喻下层劳动者的艰苦。

《庄子》寓言中也有一部分是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如鲲鹏与斥鷃、庄周梦蝶、庖丁解牛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并非像《伊索寓言》中那样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而在不同的篇目中反复出现,是与其他寓言故事相结合,穿插于长篇寓言故事中。《庄子》寓言中的动物故事是与其他寓言故事结合从整体上表达庄子齐生死、任自然的人生哲理。

《伊索寓言》与《庄子》寓言也有以同一动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如牛、马、青蛙、鱼等。但这些动物在两本书中出现的场合和要表达的寓意则有很大的不同。《伊索寓言》中的牛被完全赋予了人的特性,会讲话,有感情,并且牛就是故事的主角。《庄子》寓言中写到牛的最精彩的故事是《庖丁解牛》,在这则寓言故事里,牛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仅仅是作为被厨师庖丁宰割的对象。其寓意在于以庖丁解牛的精湛比喻养生之道,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

相同的动物在《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中的不同运用。单拿马来讲,马在当时希腊人的生活中只是被看做一种交通工具。而在大约同一时期的中国,马则已成了重要的戰争武器,并且在冷兵器时代,更显出马在作战中的重要性。因为此,人们不但去使用马,还去欣赏马,在此状况下,马在中国的地位被抬高了,神圣化了。另一个原因在于《庄子》属于个人创作性作品,本书的最大特色是想象奇特,变幻莫测,大自然中的任何生物,都可以被庄子拿来写进他的作品,以辅助表达他的思想。而《伊索寓言》系伊索及后世人累计而作,并非独立的个人创作,而是更具有口头文学的特色,况且在《伊索寓言》诞生的那个奴隶社会时期,没有社会地位的奴隶或者一些下层民众并不敢把心中的真实想法和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直接表达出来,只好将动物拟人化作为他们的代言人。

二、以植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中以植物为主角的寓言只有一小部分,这些植物大都体现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色,如无花果树、石榴树、油橄榄等多生长于地中海气候的希腊。取材于植物的这些寓言故事不但篇幅少,而且只是单纯地借助植物的某种特性或外形结构来表达某种简单地生活道理。如在《橡树和芦苇》这个故事里,芦苇虽然柔弱,却能在大风里保全自身,橡树虽然强大,却最终被大风刮断。这一现象影射到人类生活中则是讲这样一个道理:顺其自然,顺其规律,则能成功,若倒行逆施则不但不能成功,反而遭到祸患。

《庄子》寓言取材于植物的寓言故事也很少,主要有《大椿与狸狌》《匠石与栎社》《商丘大木》等几篇。在这里庄子借树木的不成材却终享天年来表达他“无用”之为有用的哲学思想,《伊索寓言》中虽没有像《庄子》寓言这样的参天大树,但同样有“无用之用”的寓言故事,如《松树和荆棘》。

三、以人为主角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取材于人物的寓言故事占了相当一部分,这些人物大多来自下层劳动者,《伊索寓言》几乎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伊索寓言》中以人物为主角的寓言描写正面人物的故事很少,大多都是从反面去描述这些下层劳动者的一些心理特性,如贪占小便宜,最终却一无所获,如《野山羊和牧人》,愚蠢、做事不合时宜,如《渔夫》当然也有写到了这些劳动人的善良和智慧,如《农夫和蛇》。

《庄子》寓言中以人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很多,这些故事中有历史人物,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对于历史人物,以孔子为主角的故事最多,在这里庄子并非是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而是把他改革成一位道家人物,或是让这位儒家圣人遭遇尴尬,如《知北游》中的“孔子问道于老聃”,《盗跖》中孔子去规劝盗跖,反被盗跖严加指斥,称为“巧伪”之人。以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为主角的故事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能工巧匠的劳动技能的描绘赞颂,如《养生主》中善于解牛的庖丁,二是对备受苦难和歧视的畸人的同情。庄子赞颂这些人,主要是为了宣扬他“德充于内,遗形弃知”的思想。

《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都出现了作者本人,如《伊索在船坞里》讲伊索来到船坞被人取笑,伊索机智的做了回答,并使取笑他的人得到了难堪。《庄子》中提到作者本人的故事则多些,如《庄周梦蝶》《庄子钓濮水》《妻死鼓盆》等。由于《庄子》一书系个体创作,所以书中更多地流露出自我意识,而《伊索寓言》中虽也出现了作者本人,却是极少的篇目,并且无法确定是否为本人所作,所以作者的个体意识被抹去,让动植物来代言。

四、结语

以上比较中,可看出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的不同,庄子的寓言在于借寓言为他的哲学思想表述服务,而《伊索寓言》则更具有现实性,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这种不同进一步体现出二者在语言运用、艺术风格上的很大不同。

参考文献

[1]伊索.伊索寓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庄周,张耿光.庄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对比庄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