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朋友圈需要接地气的翻译人才

2017-06-16张红玲蒋昕宇王征

神州学人 2017年6期
关键词:孔子一带汉语

张红玲+蒋昕宇+王征

重视翻译的国家都是在追求向对方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和地区的繁荣。通过翻译,不仅实现了知我所不知,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最大程度地掌握人文知识。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语言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前提与保障。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均把“促进语言互通”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强调了以汉语推广和非通用语种学习互帮互助为主要形式的语言领域合作交流在教育对外开放中的特殊地位。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那么翻译则是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和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翻译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悠久的活动之一,几乎与语言同时诞生。历史上,翻译被看作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一项与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不同思想碰撞交融的文化中介行动。重视翻译的国家都是在追求向对方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和地区的繁荣。通过翻译,不仅实现了知我所不知,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最大程度地掌握人文知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为目标,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于实现这些目标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沿线国家的高水平汉语翻译人才可以成为我们传播中国理念、中国文化、中国价值的主体;站在沿线国家的角度来看,培养自己的汉语翻译人才,能够让他们更加放心、自信地参与“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开展与中国的人文交流。

汉语翻译人才匮乏

那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有足够的汉语翻译人才?该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如何?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各类翻译项目中学习的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重点对上述国家的汉语翻译现状、人才培养渠道、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政府的培养规划等方面进行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17名学生分别来自阿尔及利亚(1人)、埃及(4人)、黎巴嫩(1人)、摩洛哥(2人)、苏丹(2人)、约旦(2人)、乌兹别克斯坦(3人)、泰国(1人)和土耳其(1人)。

17份问卷全部回收后经整理分析发现,在汉语翻译从业人数方面,泰国、土耳其和埃及等国人数相对较多,特别是高水平翻译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其他国家的汉语翻译人才则比较少,高级翻译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在汉语翻译人才培养渠道方面,大部分国家都在本国大学培养汉语翻译人才,也有前往中国大学留学或在孔子学院提高汉语水平的;此外,大部分国家均推动在大学开设中文专业,埃及、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大学还设有翻译学院或翻译培训班,或通过多边国际组织加强翻译领域合作。只有阿尔及利亚至今还没有在大学开设中文专业,也没有孔子学院。但学员普遍反映其所在国家没有明确的翻译人才培养规划和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翻译教育严重滞后,人才匮乏。“一带一路”倡议中强调了汉语推广和非通用语种学习的互帮互助,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专业或课程。同时,通过奖学金等手段,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人才的培养。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沿线各国的汉语教育,特别是翻译人才培养仍然严重滞后。可以说,翻译人才匮乏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次,我们还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汉语翻译人才培养缺乏系统规划。调查显示,虽然这些国家近年来陆续推动大学开设汉语专业或翻译专业,但是大部分沿线国家都对汉语翻译人才培养缺乏系统规划,相关培养工作缺少持续性。沿线国家汉语教学师资薄弱,汉语翻译师资更是严重缺乏。在汉语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勉强开设的翻译专业效果并不好,而且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也有限,亟需加强进修。

从孔子学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数量不多、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沿线国家民众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来华留学又存在资金障碍。在受调查的9个国家中,共开设了29家孔子学院,其中泰国的孔子学院数量最多,有15家;其次是土耳其,有4家;其他国家均只有1-2家,阿尔及利亚甚至至今未设孔子学院。在这些国家,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同时,孔子学院提供的课程普遍还不能滿足培养汉语翻译人才的要求。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又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严重制约了经济实力有限的青年来中国留学。缺乏汉语语境的翻译实践训练,也会大大制约汉语翻译能力的提高。

此外,学员在接受汉语翻译培训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困难。汉语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语言,声调、语法和词汇,尤其是古汉语、成语、俗语、大数字、专业术语等均是影响学员翻译能力提高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学员的母语水平不高、缺乏高质量的实践机会、缺少母语为目的语的翻译专业教师、目的语缺少部分汉语的对应词汇等,也都是学员们面临的困难。这些困难都制约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如何培养汉语翻译人才

促进民心相通和语言互通,不仅要重视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人才的培养,也要关注沿线国家汉语人才,特别是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于后者,我们认为可以从多方面大力推进。

首先是支持沿线国家开设汉语系或汉语课程,让更多人通过汉语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为各国汉语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生源基础。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等可向沿线国家派出更多汉语教师,支持各国的汉语专业建设和汉语教学。国内各高校也应加强与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自身的汉语学科和翻译教学的优势,支持合作伙伴学校开展汉语翻译人才培养。

二是在沿线国家建立更多孔子学院,使之作为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以及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平台。例如,目前由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选派、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资助的3名汉语翻译人员正在上外高级翻译学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翻强化训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这3名学员赴京为其国家官员提供翻译服务。这个翻译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得益于上外与撒马尔罕外国语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的牵线搭桥,撒马尔罕孔子学院过去3年间在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及中乌人文交流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其在当地的影响力,充分说明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孔子学院的重要意义。

三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及各省市教育厅可面向沿线国家设立汉语翻译人才培养专项奖学金,吸引各国优秀学生来华参加翻译研修和实践。从今年起,中国政府将专门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在现有奖学金的基础之上,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额外提供总数不少于3000个奖学金新生名额;国家汉办新增多个汉语推广培训基地,优先考虑“一带一路”战略急需语种,致力于为沿线国家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青年翻译家。这些人才平台的搭建,将有力提升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搭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桥梁。

四是设立“一带一路”高级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对能够提供汉语高级翻译培训的学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为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双边关系发展,培养阿盟国家汉语翻译人才,2016年9月,教育部与外交部合作在上外设立“中阿汉语翻译联合培养项目”,旨在为阿拉伯国家培训高水平的汉语翻译人才。2016-2017学年,第一批学员来自6个国家,共12名。该项目第一阶段将连续举办5年。除此之外,外交部还支持上外成立了“阿盟国家高级翻译人才培训基地”。

五是着力培养一支小而精的汉语翻译队伍。高翻人才培养往往依赖于小班上课,学员需要大量模拟实践和实战演练的机会,对教学设施、教师水平、办学经费、教学材料等要求很高。在当前沿线国家汉语翻译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集中人力和财力,为各国培养一支小而精的高水平翻譯队伍是当务之急。

六是各级各类翻译教学和培训项目应加强汉语高翻人才的分类培养。鉴于会议口译、政务翻译、商务翻译,以及人文交流领域的翻译,其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在设计翻译教学计划、选择训练材料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尽可能分类进行。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希望借助中国的优势产业输出(如高铁、电信运营等)为当地培养各类建设者,对科技领域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就应运而生。再比如,推动中医诊疗服务走出去,也将为医药卫生领域的汉语翻译人才搭建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为此,汉语翻译人才培养机构要善于甄别行业需求,为学习者开发满足其不同需求的培养方案和专项计划,使翻译教学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实战能力强的高水平翻译人员。

高质量、接地气的翻译有助于各民族之间、各文明之间的互知、互识、互动,有助于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翻译人才培养,是沿线各国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都应以时代要求为己任,发挥各自的学科特长,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张红玲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昕宇、王征均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孔子一带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