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学生间隔年旅游现状分析和建议
2017-06-16罗荣珍刘诗婷刘钰娴
罗荣珍 刘诗婷 刘钰娴
随着间隔年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加入了间隔年旅游大军的行列。本文旨在从大学生的角度深入分析间隔年在广东省的发展现状,以及广东省大学生对间隔年旅游的认知,综合广东省大学生毕业就业等情况总结其特点并且给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间隔年的发展现状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为相关职业目标规划提供方向。
一、间隔年的起源概述
“间隔年”(Gap Year or Year Out)这一概念起源于欧洲。最早可以追溯至1660年,当时被称为“大旅行”(The Grand Tour) 。1972年,“间隔年”这一名字因英国一个名为“间隔年活动项目”(Gap Activity Projects)的组织而被人们接受。在欧洲,狭义上则通常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延迟一年升学,进行海外旅行或者做义工,暂时摆脱循规蹈矩的学习和生活轨道。广义上它用来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一段为期3到24个月的异地旅行。
1984年,因著名的“德雷克运作计划”(Operation Drake),各国青年踏上环球探险旅程。间隔年作为大学入学前的一种选择在英国开始流行,尤其是对就读于私立学校的贵族青年而言。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捷以及网络的普及使 “间隔年” 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间隔年从贵族后代的专属发展成年轻人的选择。人们间隔年的目的由提升个人能力转至精神层次的升华,从最初的开阔视野与学习异国语言转向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充电。“间隔年”关涉的旅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行,它的特殊性在于以“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理念。间隔年的思想概念历经半个世纪,由狭义走向广义,单一延伸至多元,但唯一始终不变的是,它是每个行走者为寻找为突破为改变而踏上旅程的初衷,信念以及收获。
二、广东本土的间隔年
(一)发展历程
在国外,间隔年2000年以前已经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顶尖高校给予学生间隔年旅行鼓励甚至扶持。而在我国,古代诗人白居易“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可见外出旅行是自古就扎根于国人之本性的一种行为。但间隔年是从2009年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普遍共识为旅行者孙东纯于2009年出版的《迟到的间隔年》。如今,旅行出游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而言,也已经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朝气蓬勃,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的青年人。广东华南师范大学的安同学已毕业三年,他当年便是“间隔年”中的一分子,他选择了申请去新西兰进行他的间隔年,并拿到了新西兰的working holiday签证。一年后回国,安同学结合在新西兰的“间隔年”经历,创业开店。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间隔年的引入激发了青年的兴趣,让许多青年前仆后继踏上了间隔年的道路。
(二)间隔年受到的外部助推
间隔年的外部强化,总的来说分别是来自大众媒体的助推、虚拟空间的聚合和他人的鼓励。间隔年在媒体的笔下是洒脱的、自由的、勇敢的,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媒体将间隔年理念更加生动的描述出来,吸引着青年人迈出前行的脚步实施间隔年,如南方都市报的“主播、网红打热,间隔年开始流行”、网易新闻中心的“你敢间隔一下吗?”等相关网络报道。虚拟空间的聚合是指志同道合的间隔年实践者们在互联网平台上如论坛、网站等分享信息,这让间隔年队伍更加团结和壮大。间隔年旅途总是充满着未知的挑战、陌生人或网友的鼓励和关注,是旅行者们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在数据时代里,任何事物的推广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在2009年年末,间隔年旅行网(http://freegapper.com/)诞生,它是由豆瓣网友自发组成团队运营和建立的。“间隔年旅行网”致力于推广我国国内的间隔年文化,并且希望为创造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以帮助义工旅行和工作旅行的青年人,满足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社交的需求。除了间隔年网站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间隔年的图书的出版也层出不穷,比如《间隔年,浪迹拉美》、《辞职,去旅行》、《再穷也要去旅行》等等。
三、间隔年旅游在广东的实施形式
(一)广东省大学生青旅义工情况
青年旅社国际青年旅舍联盟International Youth Hostel Federation(IYHF)这个概念是由国外传进中国。在外国的很多国家,青年旅舍是由政府出资或名人赞助经营。在中国广东省,青旅却是私人经营的,会用于营业牟利,是很多旅行出游者节约旅行成本的住宿好选择。广东省的青年旅社以广州、珠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居多。这些青年旅社往往位于大学城中心地带,或者旅游景点附近,或者大型运动展览场馆附近。青年旅社的数量繁多,但由于广东省旅游休闲城市较少,而且青年旅社皆为私人经营,这些因素决定了广东省大学生青旅义工较少。相反,大学生往往是青旅的主要客源。通过百度搜索“广东省青旅义工”出现的词条只有“青旅义工志愿者招聘”、“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官网”、“去青旅做义工是否是个坑”等词条,而通过豆瓣小组搜索全部“广东青旅义工”,只出现了西藏青旅义工、上海青旅义工、西安青旅义工等小组。而广东暂时并没有正规,规模较大和发展比较成熟的青旅义工组织。
(二)大学生间隔年旅游调查
本文以廣东省各大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了发放网络问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段主要位于20-28岁。
调查显示,62%的人表示在接受调查前就了解间隔年,知道间隔年的含义。59%的人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间隔年旅行最为理想,25%的人认为应该在大学毕业后,工作上遇到了瓶颈时进行间隔年旅行旅游。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小到朋友间、组织部门间利用假日和周末进行的为期数日的省内省外游,大到个人利用寒暑假进行的数十日的境内境外游以及数月的间隔年,这都是越来越普遍的事情。调查中就有62.9%的人在大学期间进行了间隔年,6.45%的人在高中毕业后大学开始前的暑假有过间隔年经历。
除了大学期间、高中毕业后,有76%的人在大学毕业后,工作前都会进行一次间隔年旅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毕业游”。经调查统计发现,近年来广佛地区大学生的毕业旅游意愿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84%的大学生选择班级集体出游的方式完成毕业前的狂欢。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以小组、个人、情侣等方式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间隔年,广东省的毕业旅游的突出特点是集体性活动。毕业旅游较长的时间段,陌生的环境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集体狂欢的机会,同时也为面临就业提供了情感寄托与宣泄的途径。
综合调查结果,有36%的人认为间隔年旅行应该是3个月左右,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去欣赏异地风光,暂时摆脱生活烦恼和工作压力;有18%的人选择1-2年进行间隔年旅游,以此丰富人生阅历,找到方向。
四、广东省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的影响因素
本文除了调查问卷,还整理了十位有间隔年经历的大学生的谈话内容。根据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其中外因主要是外界对该行为的支持,内因主要是自身因素。
(一)外因
個人的心理和行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的对外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和家庭。
1.社会因素。一部分大学生在面临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羊群效应”,保留着从众心理、社会压力等传统择业观,甚至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随着毕业季来临,因此,很多应届生都在实践着“间隔年”计划,去了解世界、体验生活,重新发现自己。
2.学校因素。学校对间隔年的认同和倡导,会促进大学生选择间隔旅游风气的形成;反之,学校作为大学生实践间隔年的阻碍因素之一,影响间隔年的发展。
3.家庭因素。家庭是否支持子女选择间隔年旅游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大学生旅游费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支持,家庭的不理解和反对,抑制了大学生实行间隔年旅游,个人不仅会感受到外在的压力,而且会感受到内在的心理冲突。
(二)内因
1.自身心理因素。人的行为是个人特征与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会影响着一个人怎样认识、评价旅游环境,以及持有什么样的决策标准,从而影响对间隔旅游的决定。
2.自身经济因素。日常生活的压力、金钱、时间等因素,是间隔年旅游的基本约束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费用和时间是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的主要影响因素。访谈过程中,其中一位受访者说到:“其实当时去间隔年旅游想要获得父母在金钱上的支持,但是他们死活不同意,理由说了一大堆,例如我只想着自己,不管他们但不但心,只顾自己玩,说太危险,不安全。”
3.身体状况。身体状况是决定能否实行间隔年旅游的硬性条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状况能为间隔年旅游创造坚实条件。
五、广东省大学生实施间隔年旅游对策
(一)搭建相关组织机构平台
由于国内相关机构平台参差不齐,大学生在参与间隔年旅游的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导致间隔年在我国难以普及开来。因此,通过搭建相关组织机构平台,例如国内各地的青年旅社可以提供间隔年旅游的项目,以劳动换取基本生活,推广国内的间隔年旅游,填补国内大学生间隔年旅游的空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间隔年旅游的平台。
(二)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间隔年旅游
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旅游观,在间隔年旅游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学校开讲座等渠道宣传间隔年旅游知识等。第二,大力支持和发展大学生间隔年等旅游社团,为喜欢间隔年旅游的大学生搭建一个互助的平台。第三,对利用假期开展间隔年旅游,取得成效的社团和学生,应给予相应的表彰,使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出游风气和习惯。
(三)家庭应转变对间隔年旅游的观念
大多数家庭出于保护孩子,对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持保守,甚至是强烈反对的态度,家长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摩擦,造成家庭关系恶化。父母应该转变对间隔年旅游的观念:第一,家长应该把过分溺爱变成关爱,尊重孩子做出的选择,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第二,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与子女沟通,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四)培育人生观
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包含价值认知、意志磨练、情感激发、实践培育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如果在间隔年旅游中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认识自我,重塑构建的人生观,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把握好人生,既在这过程中体验世界又能得到收获,带来积极的改变,而且对看待人生以及世界的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