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烹鲜,大有学问

2017-06-16

海峡旅游 2017年6期
关键词:笔架连江香油

连江自古物饶丰富,海产盛多。千百年来,连江人以舟楫为马,海洋为田,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鲜货。最高妙的海鲜吃法,也定来自于逐鲜而居的当地人。

无须任何烹调,生食海鲜便有难以言喻的鲜腴与甘美。在连片的渔排、渔船与海田中,蚌壳一开,喷涌而出的海水味浑然天成,或肥或脆或甜或咸,那是来自海洋的芳香。极新鲜的海鲈鱼片开后,会有像植物叶子榨汁后的味道,这是船上才有机会亲自体验到的惊艳香味,在渔排上捞起几只鲍鱼,洗净切片,再放点红酒,生食特有的腥鲜,绝对是舌尖上的福祉。

奇达村的海上酒家,离岸头有约莫五分钟的水路。乘船而入,水波虽浅,海味却已浓。如果是到了海鲜的最优产区,比如连江,“蒸煮海鲜”当然好,在这里我们更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取鲜”是本地人烹食海鲜的共识。它的功夫,其实在烹饪之前——从挑选海鲜就开始了。吴师傅是这一家海上酒楼的厨子,每天天未亮,他便动身前往黄岐的早市,那里供应着最新鲜的渔获食材,附近村子的渔船也不能错过,相熟的船家直接上船挑选鱼货;下午三点左右,一波近海小网陆续收网,找一找,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为了寻找好的海货,他常在各种大小街市走动。每次出门,多少都会有些期待,如果碰上特别的鱼,他会特别兴奋,“越怪的鱼,我越喜欢”。

本地人吃精吃巧不會体现在肉菜上,往往就仰仗每天桌子上有多少鱼虾贝类。在内陆十分精贵的海鲜,在这里却是平常货色。即使如此,也会根据季节来吃,每个季节由不同的吃法,春天品鲜,夏天吃活,秋天嗜肥。会吃的人,掐着时节去连江,常有福州的吃客专程前来光顾,迫不及待地在货柜前挑拣海鲜,熟稔地看鱼鲜点单,笠贝四季常有,最肥的时候肯定是夏天,从岩石海滩上摸索来的各色螺贝,是夏天不可或缺的鲜意。连江人讲“南温忽报,鲜没处倒。”说的就是暖风的天气,鲜鱼发海,贝类肯定是好的。

说到鲜这个字,连江人是独有一番见解的,只有蒸煮、生炊才能最大程度保留海产最原始的鲜味。吴师傅说,“我们做海鲜,原汁原味为主,新鲜的鱼,都不能过油的。”蒸煮的门派还有细分,有下鱼露提鲜的,有加红糖增甜的,还有放本地的青芝酒去腥的。新鲜的带鱼,最宜生炊;一尾手掌大的虎鱼便能成就一锅靓汤,肉质细嫩,汁液浓郁;海螺苦螺拼盘丰腴肥厚;红蟳蒸粉丝,蟳肉半含肉汁,肉肥膏满;海地龙用扁豆或葱蒜炒,鲜香汹涌;夏天的蛏子肉养得厚,用来抱蛋,最大程度的保留蛏的滋味,轻轻咬,在嘴里微微爆开了汁水。

心中的馋虫,这时候基本都要爬到了喉咙口。后厨正忙活一桌福州客人的海鲜宴,饶有兴致的掐起秒表,一道清蒸海鲈,从入锅到炊熟,前后不过一分半钟,蒸鲜看似简单,其实很讲究火候,如果火候掌握的不好,鱼肉容易不熟或过老。另一个要点,则是放进的调料不能过重,如果浓油赤酱,自然就遮盖了本身的鲜味,所以这里几乎见不到福建其他地方常有的海鲜酱油水。

除了鲜蒸与生炊,连江人也会变着花样吃海鲜。“香油”炒是本地独有的吃法,红糖、猪油、老酒、蚝油等调成的“香油”汁最适宜烹炒带壳的贝类,连江特产贝类笔架,也叫佛手,最经典的烹法就是“香油笔架”,酱汁包裹下的笔架,轻轻吮吸,鲜甜的汁液就应声入口,肉不多,吃的却是那口味。用红糟烹调海鲜,是福州一带古有的食法,酿红曲酒时滤下的渣滓就是红糟,炸糟鳗是宴席上常见的一道菜,炸过的糟鳗鲜中带有酒酿香,令人垂涎。一碗海鲜酸辣汤的主料是一种海中软体动物,类似海葵,当地人叫蛎莲,鲜脆浓郁,也颇受欢迎。

天然的渔获是让人欣喜的。在食客眯起眼睛露出满足的表情背后,有着沉甸甸的辛劳与智慧,这当中蕴含着连江人对食材的珍重、找寻与考究的烹饪工艺,节制的调味技巧。李渔有云,“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休渔期一过,想必便是去连江大啖海味的好时机。

猜你喜欢

笔架连江香油
荆风楚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架鱼肚制作技艺
桃山香油 传承百年味道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低井控区沉积体系研究——以辽河西部凹陷葫芦岛-笔架岭东坡为例
可摇动出笔芯的自动铅笔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可折叠笔架的设计说明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小磨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