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之狮
2017-06-16
无论是富翁还乞丐,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公众,无论本地人还是异乡人,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图书馆的大门,自由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这是图书馆的信条。
有一天,一头狮子走进了图书馆。它高昂着头,身为百兽之王,即使身处全然陌生的图书馆,也霸气不减。
走过柜台,来到图书区,见惯了绿叶、还不习惯书页的狮子,对这个满是书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它“闻了闻目录卡,在新书架蹭了蹭头”,那惬意的表情似乎在说“书,我喜欢!”——对喜欢的书,我们可不就是这样?!想闻一闻,摸一摸,甚至想咬一口。
图书馆前台的员工惊慌了,他跑着向馆长麦小姐报告说来了一头狮子,处乱不惊的麦小姐表示:只要狮子没有犯规,“那就别管他。”麦小姐用的是“他”而不是“它”,在细微之处体现出对每一位阅读者的尊重。
获得2011年优秀童书第一名的《图书馆狮子》,扉页上印了这样一行话:“谨以这本动人的书献给一个美好的地方——图书馆”,该书作者米歇尔·努森是美国知名童书作家,曾在图书馆工作多年,书中的“麦小姐”就是她的化身,“图书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她说:“有无限可能性,它敞开大门,欢迎所有的人光临”。
无论是富翁还是乞丐,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公众,无论本地人还是异乡人,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图书馆的大门,自由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这是图书馆的信条。
但是图书馆也有必须遵守的规定:当狮子因为没有听够故事而不高兴地大吼时,麦小姐对他说:“你不保持安静,就得离开”。狮子听明白了,于是为了能长久地呆在图书馆,他不仅不再吼叫,还主动帮忙做事情:用尾巴扫去百科全书上的灰尘;帮忙舔所有借书逾期通知的信封;让小小孩站在他背上,拿最上层的书。最令人心动的是:狮子知道在图书馆应该保持安静,“他的脚很大,走路却很小声”。
面向4岁儿童的《图书馆狮子》,阐述的道理浅显易懂:图书馆不拒绝任何一个爱书的人或动物;图书馆里也需要义工的帮助;在图书馆得遵守规定,但规定也可以被打破:书的最后,狮子又一次大吼了,但这一次他是为了救受伤了的麦小姐。
提起图书馆狮子,人们首先会想到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前那两座著名的石狮子,而童书《图书馆狮子》正是以它们为原型创作的。建馆之初,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坚持认为,狮子代表了传统、力量与勇气,于是从1911年起,这两头用田纳西州粉色大理石雕成的狮子,就威武地把守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外。
在纽约人心目中,最代表纽约城市精神的不是自由女神,而是这两座图书馆之狮:一战期间,市民们为赴欧作战的士兵捐赠的书籍,就聚集在狮子脚下;1979年,有民間组织给狮子加上了录音,让它们每天中午都吼叫,以此鼓励人们向图书馆捐款,就在这一年,纽约公共图书馆第一次消灭了赤字。
起初,人们将两座石狮子称作“阿斯特先生”与“伦诺克斯女士”,用以纪念图书馆的前身、两座私人图书馆的缔造者。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酷的日子里,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总爱用一个激动人心的词语来结束他星期日晚间的广播讲话,于是,他常用的词语“坚忍”和“刚毅”,便成为两头石狮子的非正式名称,因为这两个词代表了“这座城市的人们”。
作家尼古拉斯·巴斯贝恩写作《为了书籍的人》和《永恒的图书馆》时,用“坚忍和刚毅”作了副标题,在他看来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这两头石狮子,“不论它们是向外护卫着知识,还是向内猎取着知识”,都代表着他创作的主旨:无数藏书家、书商和图书馆人等为了书籍的人,凭着“坚忍”和“刚毅”,在保存书籍文化的传承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绩。
而图书馆之狮不仅出现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在我们身边的图书馆里,也能遇见,只要留心。
那个小男孩,当别的孩子都聚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这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对小读者的款待——他跟着专心挑书的妈妈在书架间踱步。我听到他小声地央求着:“妈妈,你就给我借了这本菜谱吧!”哈哈!他一定将菜谱当成漫画书了。可是妈妈不同意。望着他被领走的不高兴的背影,我想:这头闯进图书馆的小狮子,已经被书所吸引,已经懂得在图书馆要压低声音说话,很快,他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看的书。
那位老人家,不知患有什么病,行动十分缓慢,他在女儿的搀扶下,从借阅室门口向着书架,一寸一寸地挪着碎步。很短的路程,他们挪了很长的时间。女儿一边向被挡住路的读者表示抱歉,一边柔声劝道“爸,歇一会儿?”老人摇头,执意挪步向前。距离他最近的书架就在那里了,老人的眼中流溢出莫名的光彩,那是什么?那应该就是属于爱书人的那份坚忍和刚毅。
一头热爱读书的狮子,即使老病缠身,也要奔向书,奔向图书馆,在那里,他的尊贵和威仪依旧,这是图书馆的滋养,这是书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