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麦高产优化全程植保新技术
2017-06-15李杨
李杨
[摘 要] 小麦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草的危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小麦的种植结构和种植品种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病虫草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目前,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等成为小白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小麦还经常受到一些虫害影响,小麦产值受到极大威胁。过去的大量使用除草剂的除草模式增强了杂草的抗药性,相应减弱了对病虫草害的防控效果,近年来。我国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的小麦全程植保新技术在全国许多省份的种植示范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小麦的增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植保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9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是我国农业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长期以来,小麦的病虫灾害一直是制约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应该根据小麦的品种及该品种的特点选用针对性较强的防控措施。对于抗药性较强的病虫害,农户应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随意加大用药剂量,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1 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播种期就开始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此时较为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及其他的一些种传或者土传的病虫害。此类病虫害由于出现在播种期,如果早期防治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影响小麦的发芽率从而影响小麦产量,所以做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小麦的生长十分重要。在小麦的播种期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前期对土壤进行治理、对麦种在播种前先用药剂进行浸泡或者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对其进行前期处理,以提高麥种的抗病性,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高产、增收奠定基础。针对后期经常出现的纹枯病、白粉病以及黑穗病,需要采用专业药剂对其进行拌种处理。一般情况下,采用100公斤的麦种配以200克的浓度为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就可以达到在播种期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对吸浆虫的防治中,通常采用定量的辛硫磷颗粒制剂混合在泥土中,再在翻地时将含有药剂的泥土混合到耕地中,就可以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病害特点配以特定的药剂,从而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 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吸浆虫、纹枯病等病虫害成为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农业作业中对除草剂农药的用量不加节制的情况愈加严重,纹枯病在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发病率日渐升高,纹枯病也逐渐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在小麦的返青拔节期应加强对纹枯病的预防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采取防治措施的时间十分关键,过早或过晚都不容易发挥药剂最大效用,从而影响防控效果。在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施行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采取将杀虫剂与杀菌剂进行混合,通过喷洒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植株茎部,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在药剂的选用上采用浓度为5%井冈霉素,剂量为每公顷2250至3000毫升,勾兑1125至1500千克水。相隔十至十五天再次进行喷洒作业,以此达到预防纹枯病的目的。防治吸浆虫则采用浓度为40%氧化乐果或浓度为50%的辛硫磷以每公顷600至750毫升的计量对小麦茎部进行喷雾作业。针对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给药剂量,以此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 小麦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孕穗、抽穗扬花期是病虫害发病率较高的时期。这一时段的病虫害类型也较多,主要有叶枯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一代牙虫、吸浆虫及麦蚜等。其中由于麦蚜的发病面积极广所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也最大。一旦虫害面积扩大,将对小麦整体产值造成巨大损失。此时最高效的防治方式是将杀虫、杀菌药剂配合生长调节剂,采取喷雾的方式对麦田进行驱虫作业,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和提高小麦抗倒伏性以及增加产量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病虫危害,应选用相应的药物制剂。例如,对于麦蚜的防治,可采用浓度为2.5%的敌杀死乳油以每公顷150至225毫升的用药量进行喷雾作业;要防治叶枯病、赤霉病就要使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采用每公顷1.125至1.500千克的药量进行喷雾;对于较为常见的叶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通常使用浓度为40%的粉锈宁乳油以每公顷750至1125毫升的给药量进行喷雾。在小麦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出现的病虫害多发于小麦头部及以上部位,所以在进行喷雾作业时,应针对虫病多发部位专门给药,以达到杀虫防病的目的。
4 小麦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灌浆期是其生长的最后时期,同时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这一时期影响小麦生长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叶锈病、叶枯病、白粉病及麦穗蚜等。对于小麦灌浆期出现的病虫害通常采用浓度为25%的快杀灵乳油以每公顷375至525毫升的计量,加75千克的水混合再进行喷雾,可以达到很好的病虫防治效果。在田里的害虫天敌数量与害虫的比例达到1:120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有益生物的习性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小麦灌浆期还要注意对黑胚病的防治,在前期的品种的选择上,挑选具有抗黑胚病特性的麦种,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对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程植保技术是为提高小麦作物产值的有效措施,它既保护了有益生物,又除掉了妨碍小麦生长的害虫,同时也为小麦的增产增收奠定基础。该项技术从小麦的不同生长期对其进行专业性强的防治措施,既保证了小麦的生长需要,又控制了害虫的产生。这种分段性管控的治理措施的防虫效果好,对作物本身也有促进其生长的作用,使小麦可以满足机械化作业的抗倒伏需要,提高了小麦自身的抗病、抗旱、抗寒性能,对保证小麦增收,提高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笏何琪.我国开始在5省示范小麦高产植保新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4,(2):28-28.
[1]刘影,孙磊,孙少利等.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2):65-65,66.
[2]张爱红.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0):28-29,32.
[3]满红.小麦病虫害防治要抓好播前的处理[J].新农村,2012,(1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