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居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研究
2017-06-15李文文
李文文
【摘要】:在北京传统民居中砖雕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艺术门类,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北京民居中传统砖雕艺术的研究。
【关键词】:北京民居;传统砖雕;装饰;艺术
【引言】: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源远流长,是人类建筑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它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建筑因其而更加精彩。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历经时代的变迁,在自身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与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形式,并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因此被国内外有关专家及学者誉为“活化石”和“历史的瑰宝”。传统砖雕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自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它作为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艺术现象,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上都有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砖雕艺术不仅富有独特的艺术手法、精湛的雕刻技艺,还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是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结合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
1、中国传统砖雕艺术简述
中国砖雕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在中国古建筑装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将砖作为雕刻材料,可以追溯到殷代的版筑。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
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中国傳统建筑艺术自古就有“秦砖汉瓦”的说法,其实砖瓦在秦汉之前,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战国时期铁器开始普遍使用,加上木模加工技术的进步,青砖、城砖等已在许多建筑上大量使用,多用来铺馒地面或者包镶夯土屋壁。从砖雕艺术的角度来看,汉代最有价值的是画像砖明清时代是砖雕艺术的鼎盛时期。砖雕应用极其广泛,宫殿、宅院、村落、园林,都有精美的砖雕作品传世。计成在《园冶》中记载了用磨好的砖砌墙和摆砌门窗的过程:“磨砖方门,凭匠俱做券门,砖上过门石,或过门杭者。今之方门,将磨砖用木栓门住,合角过门于上,再加之过门杭,雅致可观。”可以得知,明代时期的制砖技术和砖雕工艺都已经达到了非常精巧的程度。清代时期的北京紫禁城内墙面夹柱的通气孔(透风)也都使用砖雕,镂雕花鸟等装饰图案,牢固而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不仅官宦之家,就连普通民居,也盛行砖雕装饰。砖雕被大量的应用在额杭、雀替、门罩、门楼、飞檐、屋脊以及照壁、牌楼等处,其表现内容与题材也更为丰富。不同的建筑部位,雕刻不同的花样图案,以寄寓不同的的象征意义,使砖雕在不同的建筑部位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每个部位的砖雕花纹图案都具有完整的装饰效果和独立的构图形式,这标志着,砖雕艺术已经从建筑物的附属装饰手法,发展成为了一项独立的造型艺术,并出现了专门的砖雕制作工坊和艺人。
2、北京传统民居砖雕艺术的特色
砖雕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统装饰手法之一,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北宋时期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画的装饰品。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到了清代砖雕广泛用于建筑物墙面的醒目部位,在讲究的传统住宅建筑中更为突出。北京四合院砖雕所用的材料基本为青砖,和墙体材料一致,材料相对容易取得,使得建筑整体在施工技术、色调上达到统一,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青砖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不仅可做装饰,亦可承传历史。作为建筑外装饰的主要手法,中国砖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青砖的制作。中国砖雕艺术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砖的优良质地。青砖由粘土烧制而成,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雕作用青砖质地缤密细腻,无任何孔隙,与普通砌筑用砖截然不同。青砖在制作上历来就有一套严格的规程,从选泥、入池、沉淀到踩泥、制坯、晾制、烧制直至封窑、浸水都是倍加小心。仅以踩泥一项为例,半干的泥糊在检查无砂粒之后需搬入制作池中,以牛蹄反复踏成泥筋(俗称“千斤泥”),以备制坯。明清砖瓦作书籍中多次提到的“停泥砖”做法,就是其中的典型。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锻烧(约10000C)便制成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四氧化三铁则呈青色,即青砖。
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
在北京有类似风格的建筑还有宣武门天主堂,过去叫做南堂。宣武门教堂座落于前门西大街141号,现在是北京教区主教座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宏威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门四周刻有极其精美的砖雕。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弯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在建筑的历史中留传下来的每一种装饰,都有确定的历史含义,选择了一种装饰就意味着选择了这种历史的、文化的主题,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在各个时期的建筑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历史份量,它们以各自的姿态向人们昭示着历史的存在。除了建筑的布局结构,用材质地,风格外形之外,建筑的细节纹样也是体现风情气质、文化内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点无论在中西方建筑中都有所体现,纹样成为一栋建筑,一种文化的独特标识。另外,同一种纹样在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解读,需要结合各种因素做综合的分析判断。
中国传统砖雕图案的内容很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八宝博古、几何形体、文字等方面,可谓无所不包。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做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中式纹样通常寄托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富裕生活的憧憬。西式纹样强调纹样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而不是其中蕴含的吉祥寓意。这种观念的的引进改变了中国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纹样通常上下左右呈对称形态,植物纹样有蓑苔叶、西番莲、葡萄、卷草纹、麦穗等,动物纹样有羊、狮子、鹰等。中西结合纹样试图将两种风格的纹样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西式纹样。
结语
北京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装饰,应用及其广泛,从室内到室外,几乎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构件。装饰图案题材的选择,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内容多来源于生活,且与宅院主人的社会身份、经济地位、志趣爱好、文化修养、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息息相关。人们借助象形、谐音、会意等象征手法赋予装饰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用艺术语言来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质朴的愿望。北京四合院的雕刻是民间艺人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雕工精细,图案纹饰趋于自然、质朴典雅,反映了北京地区的民俗、民风和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是我国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翟胜增.传统民居装饰中砖雕艺术的保护策略[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41-44.
[2]窦炎.豫西地区传统民居砖雕装饰艺术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6,10:105-110+192.
[3]王欣瑶.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砖雕的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11,05:52.
[4]车桂贤.党家村传统民居砖雕艺术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