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的造价管理

2017-06-15李艳华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程材料采购工程造价

李艳华

【摘 要】:在施工企业中,材料费约占总成本的60 %~65 %,是整个费用的主体,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价格,材料的造价直接关系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工程材料造价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材料造价管理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材料;工程造价;采购

建筑材料是建筑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关系到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的领域,涉及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宗教等诸多方面。而所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都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性能、经济性以及纹理、色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适用性、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的运输、存放及使用方式和施工方法。

1材料价格管理的重要性

1.1从材料所占比重来看,其价格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材料价格直接影响材料费用的多少,而材料费用是工程基本直接费中占比重最大的因素,在建筑工程中约占基本直接费的60 %~65 %,假使一个1亿元的工程材料成本能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就能降低100万元工程造价。所以准确确定材料价格,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前提。

1.2从工程造价定额的构成来看,材料价格是相对较灵活的因素。工程造价中人工费和机械费的计取和调整都是由定额价格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比较稳定;而材料费是相对较灵活也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可调整差价的材料和未计价的材料,如果控制管理不到位即便是工程量计算和定额套用再准确,费用计取再合理,也会使工程造价失真,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材料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由于采购计划管理不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规格型号与现场实际需要不符。造成超储积压,甚至出现现场停工清料,导致窝工损失。

2.2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材料数量大,各类品种、规格、型号多,价格体系多元化使得设备、材料的几种价格并存,并不断变化。且新材料、新设备以其质量、功能容易更新,由于对材质和生产工艺缺少了解,对造价管理人员来说,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真实价格。

2.3不能够运用价值原理,对材料质量、价格、运距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不认真调查了解市场行情。材料采购分散,得不到批量优惠。

2.4在工程中使用劣质材料,或进行材料代用。而在结算时仍按设计的材料、设备价格计价,造成消耗量不准,不能准确反映工程材料成本。

2.5对于节超奖惩,在规章制度上,仅停留在纸面上,仅有考核,没有奖罚。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不能切实做到定额发料。

2.6为了谋取不合理利润,有些施工单位虚报价格、虚开发票,甚至修改发票,还有些施工单位与材料供应商达成共识, 让工程造价人员询价时,无法获知真实的材料价格。

2.7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三超”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除去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以及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材料价格的不按市场行情制定外,材料采购腐败触目惊心,工程造价超标比比皆是,当前材料采购管理薄弱,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混乱,造成工程造价“三超”是必然的。

3材料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物资计划的管理

在材料计划方面,做到既满足施工的需求,不影响施工,又不会造成过多的库存量,增加储存成本,应与使用材料部门做好沟通。由于材料价格是随着时间不停波动的,所以在安排材料采购计划时,也要考虑到价格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3.2加强材料采购的管理

项目招标制对于规范建筑市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它的优越性提示我们对大宗材料必须公开招标。施工计划实施后,不能随意采购,一定要按需求采购。采购实行监督,实行双人采购制,重要的、大宗材料,要货比多家,选材料好、价格便宜的采购。严格控制小额材料的采购。无法进行招标而采购小批量工程材料,必须经市场调研,由材料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材料进出库实行严格的签单领用制度,进库要验收,出库要手续。施工不能大材小用,随意下料,要根据设计图纸下料。施工现场的材料只能进不能出,剩余材料的退库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督程序。

3.3采取合理措施应对材料价格波动

材料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不停的波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建筑材料将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因素、地区差异、时间差异、供求关系等状况而处于经常的波动状态之中。由于存储成本的影响和库存量的限制,企业不可能在材料价格处于上涨阶段时,在价格稍低时无限制的采购,也不可能由于材料价格的下降趋势,而在高价时不采购材料,停止工程建设。

3.4签订合同时适当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为了保障甲乙双方对等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单位的正常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应在建设合同中增加有关风险条款的内容,对于投资额巨大、建设期长的重大工程,应在清单报价基础上明确一定时期后须随市场信息价进行调整。同时在合同示范文本中要对不可抗力、不可预见因素给予明确解释和说明。施工单位在确定材料供应商后,应与其签订严密的供需合同,以将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适当地转嫁给供应商。但为了减少供应商的成本,防止供应商提高材料报价,在签订合时要评估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 较小的可以克服的风险可由己方承担,难以克服或对于己方成本过高的风险则由供应商承担。

3.5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质

随着市场的发展,材料的更新,不仅要求造价人员对所负责的材料属性有一定的认识,还要对材料管理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以清廉的作风来远离诱惑,以法律的意识防止诱惑背后的陷阱设置。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技术化的队伍。以便在预算审查的工作中占取主动,对施工方利用其新技术而多计、重复计取的费用进行调减,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必须明确材料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把建筑材料造价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以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大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

[2]黄如宝:《建筑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

猜你喜欢

工程材料采购工程造价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浅析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
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加强采购监督审计探析
现阶段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探索
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采购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初探
关于机械专业《工程材料》教材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