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居)委会档案建立及服务民生的探讨
2017-06-15郑颖欣
郑颖欣
村(居)委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纷繁和复杂,居民和村民等各种信息需要村(居)委会进行收集并建立档案。通过各类情况建立的档案,可以更好地服务民生,做好农村和社区的管理工作。本文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村(居)委会档案建立及服务民生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随着我国社会基层建设的加快,加强村(居)委会的档案管理是服务民生较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档案人员需要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村(居)委会的档案加强管理;通过现代化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使档案更好的服务民生,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档案人员开展村(居)委会档案建立工作,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案,从而提高村(居)委会档案建设水平。
对居住范围内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整合
村(居)委会对村(居)民档案资源的整合非常必要。这项工作需要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以先进的思想开展工作。档案人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征集优秀论文等形式深入调查和研究,对档案工作加强探索,保证档案工作更加贴近民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档案人员需要树立档案利用的思想,了解更多民生方面的档案需求,整合各项民生档案资源管理工作,扩宽居住区域的档案收集。对下岗职工档案、低保档案、农户档案、代耕农档案、村(居)民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和重大活动档案等关乎群众利益的档案收集归档,增强档案人员开展工作的动力和责任感,保证档案服务于政府和群众,让档案使民生得到改善。
通过专业化的指导促使档案工作更加规范
档案的规范化需要建立在加强指导和强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发送文件和业务培训班,可以对档案管理起到推动作用,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归档管理文件,确定民生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期限。镇档案馆要深入了解镇区所有村(居)委会的档案情况,收集各居住区域的档案进行规范归档,加强各项档案的收集和保管方式,同时,档案收集范围的扩大也非常必要。档案人员可以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档案人员的职责,保证档案工作有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
通过妥善安排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面向群众可以更好地为村(居)民服务,从而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档案人员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利用价值,使档案真正服务群众、改善民生。通过档案可以了解民情、民意和民生,建立的档案服务体系具有便民和利民的优势。同时计算机的检索查阅也非常重要,村(居)委会可以根据现代化档案的要求,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民生档案,把各类档案录入到“中山文档平台”,完善档案检索查阅的利用体系。现阶段,人们已经非常认可档案的价值,档案管理也是服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需求得到满足,现代化管理档案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档案归档的质量,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为保证档案较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档案人员队伍建设时,要挑选较有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为档案人员,认真履行各个岗位职责才能做好档案工作。这就需要对档案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档案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这样他们能够掌握现代化的知识管理手段,满足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同时也要对档案人员的工作態度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工作中以更高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定期检查和审核归档管理制度,补充和修改各类档案的采集范围和归档期限。如有重大事件和会议等,要主动收集相关档案信息,及时归档可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村(居)委会档案建立工作关乎到社区和农村的管理。档案人员要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手段管理档案,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文章主要从“对各类档案的整合、指导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利用档案对各类工作的妥善安排、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分析村(居)委会档案建立及服务民生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村(居)委会档案建立及服务民生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