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治疗:吸入的不单单是抗生素
2017-06-15洪群英
洪群英
看病、吃药、打针,一直是许多人熟悉的治疗模式,而“雾化治疗”对很多人而言,可能还相当陌生。近期有传言称“雾化就是滥用抗生素,比输液更伤害身体”。雾化治疗真的是吸入抗生素吗?
雾化治疗是吸入疗法的一种,它通过特定的装置,将水分和药液形成气溶胶的液体微滴或固体微粒,方便患者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以达到湿化气道、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由此可见,雾化治疗仅仅是一种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就像输液、口服一样,并非特定让患者吸入某一种抗生素,或某一类药物。也就是说,医生除了给患者雾化吸入抗生素外,有时还会依据病情,为患者选用不同的药物。
雾化治疗: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小
雾化治疗与吃药、打针相比,存在一定优势。首先,雾化可将药物直接送达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相对于口服药物,起效更快。其次,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全身吸收少,用药剂量少,副作用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小。显然,认为“雾化比输液更直接、更伤害身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另外,由于雾化治疗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适用于儿童及重症患者。
呼吸道是雾化吸入后药物到达的部位,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给药方法,如哮喘、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等患者,在全身用药同时,联合吸入高剂量的激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当然,雾化治疗并非适合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
雾化吸入:不止抗生素一种
雾化吸入的药物,除抗生素外,还有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等。
抗生素 临床上用于雾化吸入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B-内酰胺类的氨曲南、头孢他定、黏菌素,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等。抗生素霧化吸入多用于长期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
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控制咳嗽、气喘等症状,国内已有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可用于雾化吸入。在临床上,常有人谈激素色变,其实,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均为新型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激素用量仅为全身几十分之一,且可迅速被肝脏分解代谢,几乎不产生全身副作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该类雾化吸入激素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故家长不必恐慌。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扩张气管、支气管,主要用于支气管异常收缩(痉挛)时。常用的药物有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异丙托溴铵)等。
祛痰药祛痰药可以稀释痰液,使之容易排出,主要药物有雾化剂型的盐酸氨溴索和N-乙酰半胱氨酸。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不推荐将注射针剂用于雾化吸入。
需要强调的是,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造成肺部损伤,故患者切忌自作主张擅自用药。笔者就曾在临床遇到过为追求疗效,自行将胶囊中的粉末雾化吸入,最终造成不可逆的弥漫肺部炎症患者。
防范不良反应四措施
尽管雾化治疗副作用小,但并不代表雾化就不会出现不良反应。雾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感染、气道高反应等。儿童用药尤其应注意安全性。雾化吸入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部分可能与药物的直接作用有关,部分可能与过度通气等有关。另外,长时间吸入糖皮质激素后,患者可能出现声嘶、溃疡、咽部疼痛不适、口腔念珠菌病等。因此,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患者需要关注以下事项:
1.做好准备工作雾化吸入半小时前尽量不要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气道,引起呕吐。开始雾化前,患者要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尽可能咯清痰液,以利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2.逐渐适应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逐渐适应。若患者频繁咳嗽,应暂停吸入药物,待呼吸平稳后,再开始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防止药物进入眼睛,引起眼部不适。
3.家属协助 卧床患者应取舒适体位,雾化后,痰液稀释,可刺激患者咳嗽,家属应及时帮患者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应注意防止湿化或雾化量大造成的水肿。
4.清洗设备每次雾化吸入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雾化治疗结束后,储存药液的雾化器及呼吸管道、雾化面罩等应及时消毒,每人一套,专人专用。
总之,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给药方法,雾化吸入相关药物和相关雾化装置的规范使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