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与亲情教育结合的有效尝试
2017-06-15汤芹
汤芹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而普遍存在着几大问题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其一,缺少生活化的素材,作文不够充实,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其二,缺少生活体验,闭门造车,笑话多;其三,缺少生活化的语言,语言失真,说话成人化。
如何找到作文教学与亲情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惜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体验活动,品读经典文章,来弹拨学生的亲情之弦,唤醒亲情,珍惜并呵护亲情,同时也唤起他们的写作意识和需求。
1.创设亲情体验活动,唤醒亲情
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教学活动中,亲情的美好情感体验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亲情体验活动,采取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珍贵,触发生活情感,丰富学生的亲情体验,唤醒亲情,唤起他们的写作意识和需求。如创设“体验母亲”活动——让学生把两瓶纯净水绑在腰间,从看书、做游戏等各种活动,来体验母亲孕育自己时的艰辛。
2.品读亲情文章,惜护亲情
阅读是关键所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其中也不乏充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如《花瓣飘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充分地将其中的亲情、真情展示出来,带着学生品读这些文章,挖掘其中闪光的东西,鼓励他们去发现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仔细地去品读它们。学生能在品读中,心理和作品发生共鸣,让文中的亲情唤醒自己的真实情感,唤起写作意识和需求。
二、细情
细微之处见真情。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细节,刻画细节。
1.捕捉细节,感悟亲情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细微,这样才容易写得真实、写得深刻。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写亲情类文章,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用心去捕捉生活细节,细心观察父母,记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验亲人至真至纯的亲情,让爱的细节成为我们写作中的亮点。
2.运用典范,刻画细节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一篇文章打动读者的往往不是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精彩的细节展现。《拐弯处的回头》的文中讲父爱,抓住了父亲回头的动作和传神的神态来写,通过细节地刻画,把原本无形无状的浓情表现了出来,真切感人。所以,教师可以运用这篇文章,让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亲情,学写细节。
三、流情
俗话说:“发乎情,情之于文。情乃文以本,文乃情之声。”情自心生,要让亲情掷地而有声,做到心中有声,吐露心声,文中有情。
1.大胆流露真情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通过亲情体验,细节入情,能触发学生的心声,使其想去述说亲情,让真切的情感得以抒发。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袒露心迹,怎么想就怎么说,让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说最感动的话,能更好的展现自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語言说,会体现学生不同的亲情经历,能表现学生富有情趣的童言。学生真切的感受在说中自然流露,真挚感情在说中准确表达。
2.笔尖流淌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自由地写,从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有了丰富的亲情体验,作文时还要让他们带着体验走出生活,回归语文,激扬的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我手写我心”,说真话、吐真情,用语言记录亲情,让亲情在笔尖流淌。
教师要善于把作文教学与亲情教育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作文表达的机会,积累作文表达的素材,增强写作表达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