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
——师生幸福成长的“强磁场”
2017-06-15陈越辉
文 | 陈越辉
课改
——师生幸福成长的“强磁场”
文 | 陈越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是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有灵魂的教育"不仅要将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而且应教他们追求幸福,将他们培育成幸福之人。教育学生,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幸福的人;管理一所学校,就是要让师生感受到幸福,让师生生活、工作、学习幸福。
要成就幸福的教育,打造魅力学校,不仅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更要注意教育的内涵,把对人的培养放在首位,走强力推行课程改革的道路。
追求有激情、有动力的精神世界,成就教师幸福
教师充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才能催生灵动的思维,才能燃起智慧的火花。
科学设计课改路线,强化学习培训,在更新观念中拥有明确的方向 学校课程改革如果不是建立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之上,或者学校没有首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教师就会迷失方向,所有的课程改革行动就只能凭借盲目的热情和模糊的想当然,课改就容易沦为一场运动。在明确了核心素养即育人目标的前提下,在贯彻了办学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教学线顶层设计课程改革的路线图,对学校课程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网络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操作评价机制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并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同时校内组织教师课改培训;校教学线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安排课改专题讲座,并由外出学习教师作学习汇报讲座及上示范课,对课堂教学改革中所涉及的导学案编制、学习小组建设、课堂教学流程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全员培训,让绝大多数教师了解了课改相关理论,熟悉了课改相关操作方法。
完善激励制度,彰显教师风采,让工作更有激情 为配合学校课改推进、全面落实质量观念,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和激励制度,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师工作量认定办法”“绩效奖励办法”“升学奖奖励及分配办法”“职称评定及岗位晋级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等,力求以完善的激励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课改积极性。
恰当地运用好目标管理,通过制定岗位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总结检查反馈。将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把客观要求变成个人努力的目标,让大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多种需要的机会,让个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增强责任感,使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的工作激情都是在愉快的心境中产生的,因此,老师每次出成果、获奖,都可以在全体师生集会上和学校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并将其照片等展示在学校橱窗,让优秀教师的风采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改变评价机制,提升团队荣誉感,让教育更有动力 多数高中学校实行分层教学,稍不注意,教师可能就会有负面情绪,就会自我贬低或者怨天尤人。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实行集中备课制。集体备课流程主要为:个人初备、主备教师上实验课、集体讨论修改、教师二次备课、课后反思。这样一来,有问题都是共同解决,教师没有“单打独斗”的孤独感。
学校对班级全体教师进行捆绑评价。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小家。捆绑评价能有效地促进班科任老师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分配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有效融洽师生、师师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让教与学实现轻松、愉快和高效成为可能。学校对学科年级备课组全体教师实行捆绑评价,评价结果由同一学科的全体教师共同分享,共同承担。把每一位老师的学科教学工作,由一个人的事情变成了大科组的事情,有效促进了同科老师间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对教师教育激情影响较大。
这种团队式的评价,就好像一个强磁场,把老师从“单打独斗”“明争暗斗”和埋头苦干中解放出来,让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明确的方向,让每一个个体既是强磁场的营造者,又是强磁场的受用者。
实践证明,团队作战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要策略,教师间充分展现了一种具有浓厚责任感的团队精神。在课堂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找回了久违的工作激情和成功的愉悦,教育理论水平、科研能力、课堂把控能力、教材整合能力和课堂设计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合作意识成了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常规思维。
创造以生为本,自主自厉的学习环境,成就学生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自己专业成长,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幸福是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幸福之人必须要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孟子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突出了人心所向,这就要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努力让课堂迸发魅力之光,让学生感知快乐的体验,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改革行动。以激扬学生的生命成长为评价标准的原则,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手脚,使他们主动探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从容学习。
强化多元评价,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拥有自豪感 常言道:只有拥有优秀的集体,才有优秀的个人。有了集体荣誉感,才会去修炼。修即学习,炼即实践。有了集体荣誉感,人才会更有上进心。“责任、荣誉、国家”是美国西点军校著名的校训,两百年来,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培养出那么多杰出人才,秘密就在于此。
与对教师的管理一样,学校强化班级、小组的捆绑式评价。班级可实行红黄牌和星级管理制度,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与班级班务管理挂钩,每周学校进行一次评比。同时对各学习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由学生自主形成和完善学习小组评价及奖励方案,对学习小组中的自主学习、课堂展示、作业完成、自习纪律、寝室纪律、卫生习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捆绑式考核和评价,并将小组考核结果与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每周每月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期中及期末由年级和班级分别进行奖励,项目包括明星小组、明星小组长、学习之星、操行量化优秀等。通过考核和评价奖励,激发了小组及组员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班级健康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体现多元性,要注重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合作方法、合作态度、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重视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副灿烂的笑容,还可用等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总之,多元评价让班级增强凝聚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
开展学生课改培训,增强认识,让学生拥有强烈的认同感 课改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学生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悉课改的要求和操作方法,我们组织学校、年级、班级等不同层面的课改培训、交流等活动,并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课改对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课改中小组学习及评价要求、课堂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作业自评自改操作流程等,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并接受学校的课改方法,开始自觉配合教师的课改教学模式。
强化小组建设,落实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拥有存在感 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年级制定学习小组建设方案和评价方案,各班级结合班级特点构建学习小组,完成小组分工和班级自主管理网络建设,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完善了组名、口号、小组公约、小组评价方案等小组文化建设。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内容全部上墙,形成浓郁的班级小组文化建设氛围。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成立年级学代会。年级为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构建有效的学生管理网络,除在各班设立一名班主任助理负责班级学生管理常规工作外,由各班推选一名有责任感、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年级学代会。通过严格规范的培训,学代会成员分组负责检查年级学生每天的礼仪服饰,检查早读、午休、午读、晚自习、晚睡纪律,登记学生迟到及带食品进教学区等违纪情况。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纪律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把话语权、评判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参与感,自然由此变得更加活跃,更加自信。
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同伴交往,让学生拥有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候,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合作中出现的情况予以及时的引导和鼓励,让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学得愉悦又有所收获。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以发展学生为本,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中强化同伴交往,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高效教学落实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上。学生是具有潜能的人,是发展中的人,需要用激情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一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能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自己愿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中同伴的交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唤醒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认真学习的自觉性。
在教学中应把时间还给学生,不要满堂灌,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会学不教;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同时必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纯自习课时间),所有教师不能讲课,将时间交还给学生,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各学科预习或完成学科作业,总结反思当天学习内容。
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用真心聆听学生,走进学生,摆脱以往的教学“戴着镣铐跳舞”的现状,放飞学生的心灵,松开学生被捆绑的手脚,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最佳条件,让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均能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积极向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转变。
将创新研究还给教师,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激情;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才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一次次创新、一项项改革,犹如一股股源头活水,必将给教育注入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必将能给师生带来幸福指数的提升。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四个“还给”那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