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阅读视阈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6-15马婷婷
马婷婷
在新课标背景下,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通过话题导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点拨,但是不能像以往那样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解,而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问题引领是语文阅读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状态和这个环节处理得好不好有着很大关系。所以教师要想保证整节课堂的质量,就要重视话题导入。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前给学生布置自主阅读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彻底激发出来。但目前还是有很多教师仍保留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习效率低下,阅读兴趣也不高。如果教师能够应用问题情境来进行话题导入,那么就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基础。比如在三年级下册中的《可贵的沉默》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父母知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然后老师再问学生,在生日的时候父母都是怎么祝贺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参与到话题中来,在愉悦气氛之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那你们有谁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这时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教师问:“你们有祝贺过父母的生日吗?”学生纷纷左右张望,举手和回答的人也越来越少。沉默了一会,教师这时再将学生引进本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给予祝贺,但是极少有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更别提祝贺了,通过这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在學生的沉默中,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省:是不是要回家为父母准备一份惊喜,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呢?在话题导入后,学生会对此进行深思,对于之后的阅读是很有裨益的。
二、通过多维的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语言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体验文章的感情,并对阅读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比如在叶圣陶的《荷花》一文中,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在读到“舞蹈”这个词时,学生可能一时体会不了作者想要描述的意境,我们所看到过的舞蹈,只是人在跳舞,荷花怎么会舞蹈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真正的荷花池去观赏荷花随风起舞的风景;如果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视频,让学生获得视觉的体验,从而通过多个角度来体验微风下雪白的荷花随风飘动,翩翩起舞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舞蹈”这一词就能够在文章中得到升华,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感悟能力也将会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通过真情朗诵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与语文阅读分是不开的,学生能流畅默读不一定能够流畅地朗诵,朗诵是靠大声念出来,要将作者的情感带入到其中,才能读出文章的“味道”,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比如在朗诵《到期归还》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毛主席和黄炎培两个角色,进行对话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黄炎培和毛主席爱惜书的感情读出来,比如从黄炎培第一次催还书的语句中,要透露他惦记书的心情,还有就是在毛主席还书之后,黄炎培打来电话,要读出说话人介意的心情;而对毛主席的语气,则应该体现出两个人之间相识相知的关系。通过揣摩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以不同的语言组合方式来演绎不同的场景,突出人物的感情,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真情朗诵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利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多留些时间进行阅读实践,而不应该全程都是教师的分析,应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感受。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让学生把握好阅读技巧,教师在其中进行适当指导和点拨,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阅读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幸福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