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父亲高龄生育增加患病风险
2017-06-15苏林雁
作者简介
苏林雁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诊治儿童青少年疑难心理疾病。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很多年龄较大的父母开始考虑“再生一个”的问题;另外很多中年人再婚后,虽然年纪不小了,也有生育的想法。最近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年龄较大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得自闭症的概率较高,这到底是否属实?
识别自闭症: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
自闭症常起病于三岁前,男孩比女孩多见。精神卫生学家把自闭症的表现归纳为三个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的行为。2015年美国新出版的诊断标准则把主要症状归纳为两个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其中包括语言方面的问题)。
在社会交往方面,自闭症患儿在婴儿期就表现出目光空洞、飘忽、注意涣散,与人缺乏眼对眼的凝视,而更注意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这些孩子极少以微笑来应答别人,对母亲的逗弄、拥抱缺乏情绪反应,也很少用咿呀发声来回应别人。自闭症患儿对周围环境和其他孩子的活动不感兴趣,常常独自玩耍。别人和他打招呼没有反应,当他想接近别人时,只会用推、拉、抱等不适当的方式表达,因此交不到朋友。他们不会玩想象性游戏,例如用棍子当作枪向“敌人”扫射,模仿“光头强”的砍树动作等,也不理解游戏规则。在与人交往时,不能一问一答地交流,常自言自语说一些从广告里学来的词汇,也不会用手势、目光、姿势、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通过观察别人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理解别人的意思。高功能自闭症患儿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与人接近的方式奇特、怪异和不适宜,例如重复问一个问题,把交谈内容集中在他们自己的狭窄的兴趣方面,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
自闭症儿童常出现一些刻板、重复的动作。例如,将手置于胸前凝视、拍手或摇摆身体、自身旋转、重复地蹦跳、用脚尖或脚跟走路,这些动作无目的性,会让人觉得十分怪异。有的患儿重复地摆放玩具、物品;有的孩子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兴趣,如连续几小时观看旋转的自行车车轮、电扇,反复试探物体的平衡性。他们坚持“相同性”,走路要走相同的路线,坐同一个椅子,吃同样的东西。他们抗拒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墙上换了一幅画、沙发的方向变动、妈妈戴上了一副眼镜,都会使他们感到极度不安而哭吵不休。语言方面,他们常模仿别人的话,例如问他几岁了,他回答“你几岁了”;从电视里学来一句话,可以重复说很多遍,或自言自语把一些不相干的词语搭配在一起说。有的患儿刻板地反复讲同一个小故事,或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并要求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来回答。例如,患儿重复提问:“为什么阿凡提要倒骑毛驴?”并一定要别人回答“因为毛驴没有尾巴”。“高功能”自闭症患儿可以表现为执着地钻研某一事物或某學科,如有的患病孩子会去记忆列车时刻表,还有喜欢历史的孩子,着迷于哪个皇帝哪年即位,哪年退位,见同学就问“你知道康熙哪年当皇帝的吗”,固执地讲给同学听,不论别人愿意不愿意听等。部分自闭症患儿还会出现冲动、自伤行为,毁物、不怕危险地攀高、乱跑等。
自闭症与父亲高龄有一定关系
目前,自闭症的确切病因仍未能找到。目前认为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等研究发现了许多易感或致病基因。功能性磁共振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大脑的社会认知网络功能异常,患者对人面部基本表情认知的能力不足,对复杂情感或情境中情感的认知存在困难,提示可能存在大脑特定部位的发育异常。免疫系统异常也可能与自闭症有关。
围产期不利因素(孕期头3个月病毒感染、服药)、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或治疗不孕症等均可能损害患儿中枢神经发育而致病。丹麦最新研究表明,不只高龄产妇会增加生下自闭症患儿的机会,父亲年龄大,也有可能增加生育自闭症患儿的风险,这可能与精子、卵子老化有关。英美科学家调查了约13.2万名20世纪80年代在以色列出生的青少年后发现:小孩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在15~29岁,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只有0.6‰;父亲年龄在30~39岁之间,孩子患病概率上升到0.9‰;而父亲40~49岁者,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猛增到3.2‰;50岁以上的父亲的孩子患病概率则为5.2‰。可见,随着父亲的年龄增加,生下自闭症儿童的概率会越来越高。
自闭症治疗:不可病急乱投医
目前,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物或其他一蹴而就的治疗方法,教育训练与行为干预仍是主流的干预措施。结构化教育训练、应用行为分析、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地板时光”疗法、社交故事疗法、音乐疗法等多种方法都可以采用,早期干预,家庭、学校、医疗和社区应有效合作,以达到训练模式和策略的持续性。
网络上流传的各种疗法,如分泌素、大剂量维生素B6合并镁剂、二甲基甘氨酸、大剂量维生素C和叶酸、神经营养类药物、驱汞治疗、免疫治疗、膳食治疗、海豚疗法等等,疗效尚不确切。家长们为孩子选择治疗方法时,切不可病急乱投医,要了解培训机构的资质、经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否有科学证据证明有效,对孩子有无伤害等。前两年网上流传的奇葩疗法:你喜欢撞墙,我就把你的头往墙上撞;让孩子大热天穿棉衣行军等,孩子在恐惧下短时间可能会压制自己的行为,但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却会使他们抗拒治疗,严重者甚至为会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