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生长”的教学艺术
2017-06-15卢海梅
卢海梅
“生长型”的课堂,既着眼于学生思维、意识、语言的生长,又注重学生未来方向、能力和发展的趋向。“生长型”课堂,要求教师应该运用“生长型”的教学方法,讲述“生长型”的知识,创建“生长型”的课堂,成为“生长”的教学艺术。
一、腾让时空,自主探究
“新课标”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知识具有生长型,课堂也具有生长型,还是自主生长、自主探究的特性。而作为学习者的小学生,自然也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所以,要建成“生长型”的课堂,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让出时空,教会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我引导学生拿着课前准备的工具试着动手测量一下,看看求圆的周长都可以有什么方法。几分钟不到,已经有学生得意地举手说“可以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我点头表示赞许,随后又问道:“那如果说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圆形花坛,要求你们测出它的周长,你们想出的方法还可行吗?”学生们随后又陷入深深地思考。没几分钟,有一组学生举手回答说他们想到了绳测法,可以测量花坛的周长。我听后未做评论,随即说道:“那如果老师拿一根线,绕一点旋转一圈,你还能测出它的周长吗?”学生们显得很苦恼,再一次陷入沉思中。此时,有学生提出:“圆的一周是一条曲线,所以不好测量,那不论大圆还是小圆,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是不是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有几个学生恍然大悟:“那只要知道直径、半径与圆的周长的关系,就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圆的周长。”“到底它们有什么关系?”鉴于此,我立即引导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最终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生长型”,自然就是自主成长的行为,并非揠苗助长,更非强人所难。因此,“生长型”的课堂,首先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天地。教师应该尽一切力量去创造机会,腾让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的成长才健康。
二、灵动预设,建构生成
“生长型”课堂,更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灵活调整教学设定,随时完善教学计划,善于变预设为构建与生成。
如我在讲授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一章时,刚上课便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你们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用心观察、思考一下,看看视频里的游乐器材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观看结束后,我提问道:“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可以通过观察给这些器材简单分类吗?”学生们讨论了一下,大致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诸如滑梯、缆车一样的器材;一类是旋转木马、飓风车一样的东西。我夸奖道:“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那么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学生们异口同声道:“平移”。我又继续问道:“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谁还可以说一说?”一个学生积极回答道:“我们学校教学楼的电梯,不论它是上升,还是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上下移动,这个就叫做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调动整个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根据现场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预设,使得建构与生成更加有效和成功。
三、顺学而导,以学施教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思想碰撞、相依相伴的一段重要旅程,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扮演着长者传道授业的角色,但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此时,教师应该做的是顺学而导,以学施教。
如我带领学生复习“运算律”一章时,我带着学生做了这样一道课后题:“这道题给了我们8个运算式子,大家一起来看,挑一挑哪些是可以用运算律算的?”没几分钟,大家就都有了答案。一个学生认为其中一题可以运用运算律计算。”我听后很是诧异,随即说道:“我就不告诉你们答案了,你们自己动手算一算,验证一下吧。”学生们立即下笔开始验证,马上一个学生说道:“老师,其实有别的方法更简便。”
经过尝试,才能最直接地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式子用运算律这种最简便的方法,還是要根据式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也许最常规的方法才是最简单的。顺学而导,以学施教,作为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成长。
“生长型”的课堂就应该是一种由眼前到将来,循序渐进的生长过程。腾让时空,自主探究;灵动预设,建构生成;顺学而导,以学施教。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永续发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学生的素养才能得到健康的培养,拥有良好的生长空间,才能为学生今后长足的发展奠定最稳固的基石。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