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忽视的自然遗产:稀有、宽广与复杂

2017-06-15丘濂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名胜区遗产地世界遗产

丘濂

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社会关注程度的偏差,让自然遗产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正是为了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公众的认知。

世界自然遗产在我国基本属于两类,一类是自然保护区,一类是风景名胜区。今年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我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两者总面积达到21.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23%。30多年来,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事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果显著。

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我们对原国家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现任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的王凤武进行了专访。王凤武曾经多次参与过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对自然遗产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都有着深刻的认识。

三联生活周刊:从2006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今年又将它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样的改变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王凤武:世界遗产根据文化和自然两种价值属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同时具备两种价值的双遗产。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5项。

“文化遗产日”设立以后,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在当天举办各种活动,以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文化遗产保护,这些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遗产公约的时候,公约的全名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依据这一公约来认证和保护全球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二者分别都是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给予全人类的珍贵馈赠,都需要得到最妥善的保护和留存。既然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各占“世界遗产”这一理念的半壁江山,那么把自然遗产加入遗产日的理念,也是完善“遗产日”这个概念的应有之义。2016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几位院士多次向有关部委和国务院呼吁设立“中国自然遗产日”。

按照惯例,每年世界遗产大会多在7月召开。我国的11处世界自然遗产中,有7处是在当年的7月被列入名录。再加上本来6月第二个星期六就是“文化遗产日”,很自然地,国务院也就将它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三联生活周刊:自然遗产的数量比文化遗产少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王凤武:能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需要满足以下四条标准中的一条或几条:第一,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的地区;第二,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重要地质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第三,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第四,是生物多样性原址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

世界自然遗产的划定,是对自然美景、生物多样性、生态和景观等自然资源的最高评价和认可。它更强调申报地的全球代表性,既不是国家代表性,也不是地域代表性。它相比文化遗产的申请,比如证明一处房屋“为一种文化传统提供独特见证”更具有挑战。由于这样的申请难度,全球范围来看,文化遗产的数量都大大多过于自然遗产。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审议通过新的遗产地时,自然遗产项目明显地要优先于文化遗产项目,试图调整自然和文化遗产数量失衡的情况,以期引起人们对自然遗产的重视。

三联生活周刊:相较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在管理上会面临哪些不同的问题?

王凤武:文化遗产一般是建筑物、建筑群、人类工程、考古遗址等,这种类型的资源可能面临的威胁一般是材料、结构、装饰的受损,例如历史城镇或区域内,就要经常进行建筑、古迹或其他构筑物的修缮工作,在修缮中要留意保持原貌,是世界遗产对于“真实性”的要求。

自然遗产一般遭受的威胁是人类的不当游览、水库之类的大型工程建设、采矿伐猎等行为、外来物种入侵、工农业开发和污染,也包括地震、洪水、气候变化等自然威胁。近年来湖南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就是一个反例——由于景区周边的住宿、饮食、索道、观光电梯等旅游设施过度开发,索溪河等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电梯钢架对自然景观的割裂与破坏问题严重。在游客量剧增的情况下,对游览行为的监管不力,林木被随意刻画、游人喂食野生动物等行为,都对遗产价值造成影响。

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定期审查并评估这些遗产地的保护情况。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情况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监督和评估的。每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都会有自然遗产地由于遭受破坏,而被遗产委员会问询,要求遗产地做出回应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遗产地的价值和完整性不会遭受巨大损害。对于武陵源景区发生的情况,世界遗产委员会就要求在遗产地范围内,缔约国以后不再批准公路、索道、缆车等类项目的建设。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如何兼顾?

王凤武:自然遗产的特点是数量少、面积大,小则几百平方公里,大则上万平方公里,它的保护和利用常常涉及遗产地众多百姓的生计问题。

比如“三江并流”这处自然遗产,它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当我们在申报遗产时,还不知道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铜矿,等到勘探发现时,它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单。考虑到矿藏为当地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根据云南省各级政府的请求,我们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将矿藏划出遗产范围。遗產委员会一般是不支持这样的请求的,我们用探矿证和采矿证作为证明材料,这些都是正式被列入遗产之前颁发的,从而说明公民的财产权不能被侵犯。最终在秘密投票环节,21个国家中的14个国家赞成将矿藏划出,决议得以通过。所以保护并不是指忽略人民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保护。

遗产的利用方面,我们提倡可持续旅游。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打响知名度,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保护和利用得当,就能将遗产地的美充分展示出来。在这方面,四川就做得很好。四川拥有三处世界自然遗产,分别是九寨沟、黄龙和大熊猫栖息地,还有一处峨眉山-乐山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遗产。这样的世界遗产大省在2002年就出台有自己的《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它是我国关于世界遗产保护首个地方性法规,将遗产保护纳入法律规范。

三联生活周刊: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具备自然遗产申报潜力的还有哪些?

王凤武:世界遗产的申报不仅看资源价值,更看重的是那种价值在现在的遗产名录中代表性如何。也就是说,在名录中已有代表的价值类型,基本不再接受同类新遗产项目。所以最具有申遗潜力的,是那些目前在遗产名录中仍然处于价值空白类型的景区。如果同时还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突出的价值,那么这种景区申报成功的可能性才大。

我国以往的自然遗产申报,偏重“名山”这样的类型,并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多,中西部内陆地区少。这主要是由于整个申报流程技术性环节较多,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没有太多精力来配合申报准备。今后的申报工作就可以向中西部地区其他类别的自然景观倾斜。

占全球陆地总面积30%的沙漠是一种重要的地貌类型,但现在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沙漠景观地貌尚是一处空白,尤其是沙漠景观中最有特色的风成特点,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反映。我国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以及多种形态类型的沙丘,沙丘间分布风光迷人的数十个湖盆,还发育有多种独特的风蚀景观,是在发展演变中的沙漠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突出例证。人们对沙漠有种“不毛之地”的印象,但在巴丹吉林沙漠里有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医药材资源、矿产资源和矿泉水资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11年就在研究报告里指出,中国的巴丹吉林沙漠具备足以列入遗产名录的全球杰出价值,目前未被列入。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已经正式启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目前在走国内程序,已列入住建部的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后续相关工作会很快展开。

王凤武

猜你喜欢

名胜区遗产地世界遗产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