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话语对青年运动的影响
——基于《列宁青年》的考察
2017-06-15王宗君熊秋良
王宗君 熊秋良
纪念话语对青年运动的影响
——基于《列宁青年》的考察
王宗君 熊秋良
《列宁青年》作为革命时期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现实诉求,是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争取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在尖锐的斗争形势下,《列宁青年》发表了大量内容丰富、革命性强、苏维埃色彩浓厚的纪念话语。通过增强革命意识、总结革命经验教训、提出革命任务,纪念话语对青年运动的开展有着思想动员、路径指引等重要作用,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具有深远的影响。
《列宁青年》;纪念话语;青年运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批进步刊物通过发表纪念话语传播革命思想、开展群众运动、加强群众教育,这是在国共对立的斗争中争取群众的重要途径。其中,《列宁青年》*1928年10月22日,《列宁青年》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中央机关刊在上海创刊,继续《中国青年》和《无产青年》而出版。它的宗旨是鼓动“曾经站在革命最前线的主要地位,而为革命重要动力的中国工农贫民青年群众投入斗争”,在一般青年工农中有一定影响力。《列宁青年》共有67期,大多数为周刊或旬刊,有时也改为半月刊,最后一期刊载的时间为1934年3月20日。少峰、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曾洪易、得钊、吴振鹏等常为其撰稿。充分发挥了其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宣传喉舌的作用,发表了大量的纪念性文章,依托纪念话语对外发表共青团的政治主张和对各种问题的态度与意见,同敌人作思想上的斗争,对内教育训练青年倾向共产主义,并团结起来成为革命的战士。此外,《列宁青年》“注重青年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生活与各地实际斗争的叙述”*《白色恐怖下的团中央机关刊物》,李玉琦:《中国共青团史话》,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包含着大量关于青年运动的报道与评论,是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年运动开展的重要历史资料。2017年适逢俄国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列宁青年》蕴含的苏俄纪念话语值得深入研究。
一、《列宁青年》中的纪念话语
中共的纪念话语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现实诉求,传播和发展纪念话语是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政治资源的重要方式。《列宁青年》蕴含着相当丰富的纪念话语,刊载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和宣言,如《“二七”斗争六周年纪念》《沙基惨案四周年纪念》《纪念“三一八”宣言》《中国共青团“八一”宣言》等。对于特别重要的事件,《列宁青年》还发表了纪念专辑,如第1卷第3期为“十月革命”纪念专辑,第6期是“广州暴动”纪念专辑,第14期是“五一”纪念专辑等。关于纪念工作的安排和纪念活动的报道也是《列宁青年》纪念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怎样纪念五卅》《应该怎样纪念今年的国际青年日》《热烈雄壮的上海十月革命纪念周》《上海青年学生纪念“五九”国耻大会》等。此外,《列宁青年》中还有许多纪念诗歌、口号,并特别开辟“我们的死者”专栏纪念牺牲的青年革命者,凸显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相当浓厚的政治色彩。
(一)纪念话语内容丰富
大革命失败后,党和团通过对纪念话语的控制与宣传扩大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列宁青年》中刊载的纪念性文章大约占该刊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纪念名目之多可见一斑。根据纪念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划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重要领袖的纪念、国际重要节日的纪念、“国耻”与惨案纪念以及中共斗争的纪念。其具体的分布,可见下表*入选的文章标准如下:一是文章标题明确表示是纪念文章;二是在文首文末特别说明为纪念而作;三是关于纪念活动的报道和评论。。
表1 《列宁青年》“纪念”文章统计
12“五三”惨案113五五114五九115五卅4416八一61317辛丑条约118“六二三”(沙基)119九一八220少共国际11
由上表可知,1928年10月《列宁青年》创刊后两个月间便刊载了21篇纪念性的文章,1929年达到了57篇,纪念对象广泛,几乎每期都有“纪念”。随着斗争形势趋于严峻,增加了事实的报道与评论,纪念话语减少,纪念对象相对集中,“广州暴动”、“十月革命”、“国际青年日”、“八一”赤色日一直都是纪念的重点。
(二)革命性强烈
早在中共成立早期,瞿秋白就已经将纪念同革命的诉求联系在一起,提出列宁是“革命的象征”,对列宁的纪念是“革命斗争的好工具”*瞿秋白:《历史的工具——列宁》,《民国日报》(追悼列宁大会特刊)1924年3月9日,第1版。。对“国耻”的纪念是党建构革命正当性、争取并鼓舞群众投入革命的重要政治手段。1929年6月26日,《列宁青年》刊登了《沙基惨案四周年纪念》,文中指出沙基惨案死150人,伤500余人,而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说仅“死八十余,伤无数”,并披露“去年李济深竭力与港督金文泰交欢,竟摧倒沙基纪念碑,并洗刷一切反帝的标语”*文英:《沙基惨案四周年纪念》,《列宁青年》第1卷第18期(1929年6月26日),第19页。。《列宁青年》还将济南惨案同“五九”国耻类比,揭露国民党的虚伪面目。“济案解决也比二十一条更加可耻……国民党的卖国,比袁世凯还更厉害”*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为“五三”惨案周年纪念宣言》,《列宁青年》第1卷第14期(1929年5月1日),第4页。。少峰明确指出“国民党正在利用这些革命纪念节,来遮掩他们自己的反革命行为,同时都禁止民众的一切纪念运动”*少峰:《今年五四纪念节对于青年学生之期望》,《列宁青年》第1卷第14期(1929年5月1日),第26页。,号召广大群众必须坚决起来反对,自动地举行各种纪念和示威运动。由于大革命的失败和国共间关系的紧张对立,此时的纪念话语基本回避了对“孙中山”、“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等象征国民党革命发展的纪念,努力建构中共自身的革命轨迹和纪念话语系统,特别强调广州暴动、上海暴动等事件。此外,《列宁青年》开辟了“我们的死者”专栏,专为纪念牺牲的革命战士,号召群众“起来纪念我们的先烈!起来继续他们的精神与工作”!*记者:《追悼死难的青年战士》,《列宁青年》第1卷第1期(1928年10月22日),第48页。这烘托出热烈的革命气氛,传播“继续革命”的奋战精神。
(三)“以俄为师”,苏维埃色彩浓厚
《列宁青年》本身就直接表现了对列宁的崇拜与信仰,也是促进中共革命象征的认同、进行“列宁符号”的日常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胡国胜:《革命与象征:民主革命时期“列宁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第3期,第100页。。通过回顾李卜克内西、列宁等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团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和列宁主义思想,号召广大青年学习李列精神。《列宁青年》先后刊载了《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列宁李卜克内西与无产阶级青年运动》《列宁主义与战争》《十月革命与列宁主义》等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李列两人的生平及其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提出要加紧学习马克思和列宁主义,广大青年要“继续列宁和李卜克内西的工作和精神……高高举起列宁李卜克内西的旗帜,做我们前进的明灯”*中国CY中央委员会:《中国CY中央李列纪念周宣言》,《列宁青年》第1卷第8、9期(1929年1月15日),第5页。。《列宁青年》特别强调十月革命的意义,并提出了纪念的任务,“纪念十月革命的任务就是保护苏联,准备群众的武装暴动,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统治,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苏维埃政权,制造中国的十月革命”*少峰:《今年纪念十月革命中之国际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列宁青年》第1卷第3期(1928年11月7日),第22页。。一时间,书局竞相出版关于社会主义的书籍,“宣传共产主义的理论,发展共产主义的青年斗争,传播列宁主义的思想,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更是风靡了全中国各地”*梦洲:《纪念十月革命与反战争危险斗争》,《列宁青年》第2卷第3期(1929年11月5日),第24页。。1928年12月出版的“纪念广州暴动”的专辑指出广州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开始,并将其与巴黎公社、莫斯科暴动等相类比*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为广州暴动纪念周宣言》,《列宁青年》第1卷第6期(1928年12月11日),第5页。,号召革命力量要团结起来,学习俄式革命。
二、纪念话语对青年运动的思想动员
青年是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束缚、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力量。《列宁青年》在《发刊辞》中即提出:“曾经站在革命最前线的主要地位,而为中国重要动力的中国工农贫民青年群众,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受着比以前更厉害的痛苦,在新的苏维埃革命阶级之中,青年的地位与任务是更加重大了”*《发刊辞》,《列宁青年》第1卷第1期(1928年10月22日),第2页。。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纪念话语是唤醒青年斗争意识,使其自觉投入战斗的有力动员。
(一)明确青年的革命先锋地位和社会责任
在各省的农民协会中,青年农民常常是最勇敢的战斗员。同时,《列宁青年》指出在工潮与经济斗争之中最主要最英勇的参加者总是青年工人和童工,青年是革命的先锋,在革命运动中,他们所出的力量最多,所受牺牲亦最大。青年在革命运动中的先锋地位决定了他们承担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对“五一”劳动节、国际赤色日、国际青年节等节日的纪念与歌颂弘扬了革命精神,让青年们认识到自己的革命力量并且坚决反对豪绅资产阶级对于青年政治上、思想上各方面的禁锢,站稳自己的阵地,团结在共产党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周围,更积极更勇敢地参加工农斗争,领导实行工农兵的武装组织。
(二)促进青年革命意识的形成
军阀战争的继续扩大使得国民党的“和平”、“统一”的口号成为泡影,劳苦民众不但不能得到丝毫解放,反而受到更深的痛苦。在五四运动十周年的纪念中,得钊撰文写道:“十年前的今日和十年后的今日相比较,即帝国主义的对华统治更形巩固了;国民党的卖国媚外比以前北洋军阀更无耻了;豪绅资产阶级对工农民众的剥削更残酷了;青年学生所处的地位——屠杀,监禁,失学的恐慌,言论出版之不得自由——也更痛苦了。”*得钊:《中国学生以往的光荣和今后的去路——纪念五四运动》,《列宁青年》第1卷第13期(1929年4月15日),第67页。这表明无论是国家利益还是青年利益,在帝国主义和豪绅资产阶级国民党政府统治下都不会实现。只有取得工农革命的胜利,青年才有出路,才能实现自己的要求,彻底解放自己。
除了描述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现状,《列宁青年》还积极介绍共产主义苏联的发展情况。苏联经济上“(1928年)生产则已超过战前百分之九”*得钊:《十一年来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列宁青年》第1卷第4期(1928年11月14日),第17页。,工业向上平稳发展,农业中社会主义成分增加显著;政治上,苏维埃政权是“世界上最民主的的政权”,“无论男女自十八岁以上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个劳动者都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充分的自由权”*得钊:《十一年来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列宁青年》第1卷第4期(1928年11月14日),第20页。;教育和艺术上,苏联的学校除一般小学与中学外,还有青年农民学校、工厂学校,以及专门学校劳动大学等,苏联人民文化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无产阶级文学兴起。大量将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发展状况同国内惨淡现实相比较的描述,使民众对国民党政府更加失望,坚定向苏联学习的信心,增强革命意识。
根据青年的心理特征和情绪特点,《列宁青年》刊载了许多言辞激烈的关于纪念运动的报道、评论等,使青年更容易受到触动。如对上海五卅四周年示威运动的报道详细描述了示威青年工人遭遇的惨烈迫害,“那西捕一转手就把枪对着工人头部猛击两下,登时血花四溅,接着又是重踢一脚,这时那工人已经晕死了,那西捕又将那工人的两脚倒提起,在地上重重的摔了两下,那工人便完全和死人一般了。”*亦群:《上海五卅四周年示威运动的经过及意义》,《列宁青年》第1卷第17期(1929年6月16日),第8页。此类描述很容易激起青年的义愤。
三、纪念话语对青年运动的路径指引
纪念话语不仅是对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简单回顾,更是党与青年团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加强自身建设,提出革命任务的重要载体。纪念宣言、纪念决议表达了党与青年团的革命立场以及革命主张,指导了青年运动的开展。
(一)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青年运动最终要取得胜利,必须加强党和团的领导。《列宁青年》借由对各类纪念日和纪念活动宣传的契机,在广大青年群众中做有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各种具体问题的宣传鼓动。在纪念五卅运动五周年时,维克就提出青年团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有许多不足,“客观上极有组织青工政治罢工参加示威和组织青工斗争的可能,而各地党和团放弃了和取消这一基本任务之执行”*维克:《五卅运动的第五周年》,《列宁青年》第2卷第13期(1930年5月25日),第5页。,批评团的工作不能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而发展,政治号召和行动组织青工斗争极度薄弱。根据在纪念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团更加注重机关刊物对团的建设的重要性,“各地团部须明白中央机关报是本团最高的喉舌,对于当前一般的问题,均可从中央机关报上去找答案,以补通告解释之不足,并纠正过去坐待通告到来才开始工作的毛病”*《团报工作通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通告第四十三号》(1929年3月3日),《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5),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要求各地共产青年团部及共产青年团员,实际上负起严格批评、供给稿件和普遍推销的责任。同时,纪念运动筹备会是公开动员群众的最好方式和力量,团的每个支部,都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建立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筹备分会。特别是在筹备会及分会中建立青年部的工作,号召和组织广大青年群众加入筹备会,通过纪念筹备会,更有力地团结青年群众。
(二)改进宣传策略
在争取青工群众及一般劳苦青年群众的特殊利益与特殊斗争方面,宣传策略上要注意将政治斗争同争取经济利益相结合。1926年4月,中共中央在讨论五卅以来工作上的失策时即指出党和团在宣传时不顾群众的心理,不注意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要求,而只有全国政治动员的总口号和全国普遍的政治煽动,把口号提得过高,完全不懂斗争的战术。团在这一基础上认识到,要把党的路线适当地应用到青年群众中去,需与青年的特殊要求配合起来确定青年运动的政策。单纯的政治宣传很难充分调动青年工农的积极性,经济利益才是群众最密切关注的问题。据此,1929年纪念广州暴动两周年时提出了反对军阀战争的主张,指出军阀战争不但在政治上有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且加重了对广大青年群众的剥削。军费战捐虽然摊派到商人厂主身上,但是资本家借口战事影响开厂、开除工人,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利用战事减工资增加工作时间等,最终受到压迫的还是劳苦大众。纪念广州暴动不但提出了“武装起来反对军阀打仗”、“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政治性口号,也提出了“要求米贴要加工钱”、“反对加重工作!反对罚工钱”等表现经济诉求的口号,很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此外,《列宁青年》中的纪念话语还特别注重青年的特殊利益。在斗争中还提出了关于青年工人工时、受教育、学习娱乐等要求,通过利益激励来促进青年运动的开展。
(三)加强青年队伍的建设
青年工人与青年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半殖民地性质下相对发达的轻工业使得青年工人在全体工人中的比重很大。《“五一”劳动节告青年工友》中指出,青年工人是青年运动的主力军,在青工中要建立、发展革命工会、青工部、青工委员会等,加紧对青年工人的教育训练工作。对工作不积极、怠工的同志,进行严厉的批评,加以纪律的制裁,发现了群众中的积极分子须尽快将他们介绍到团内来,积极改造旧的青工干部与吸收新的青工干部。青年农民是革命运动中的重要力量,占赤卫军中的多数。他们的革命性尤其强烈,除了积极参加农民暴动与游击战争,苏区中的侦探、交通、宣传等工作也几乎完全由青年农民承担。卓森在总结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时认为:“对于农民策略之正确的运用,取得对于农民的领导,确是他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卓森:《农民问题概论》,《列宁青年》第1卷第11期(1929年3月10日),第53页。所以,团强调要吸收青年农民加入农民协会,加强对农民的团结教育。
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建设是学生运动的重要内容。少峰认为,五四运动时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壮大,运动的领导权落在一般学生的肩上,所以这一运动就不能走上革命的正轨。尽管在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中,青年学生客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青年学生大都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成份,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虽然他们很富于革命的热情,但是不能担负独立的革命任务”*少峰:《广州暴动后一年来的青年运动》,《列宁青年》第1卷第6期(1928年12月11日),第28页。。一部分学生受改良主义欺骗倒向了资产阶级一边。对于青年学生,就是要加强教育使其同“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托洛茨基主义”作斗争,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指导思想。
(四)明确各纪念日青年运动的任务
一切纪念节都是扩大宣传,鼓动青年投入革命的日子。不同的纪念有不同的纪念任务。以红五月为例:在五一节应特别着重向群众解释劳动法土地法草案及其施行的方法并且检查施行的情况;在五三济南惨案纪念,应举行向敌人士兵广大的宣传运动,举行前线的联欢,欢送遣送回敌人后方的俘虏士兵,努力鼓动白区兵变等等;在五四可举行工农劳动群众的识字运动,发动群众自动的成立读书班、识字班、读报团等组织;在“五五”马克思生日纪念,应举行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运动,要在这一天由各地党部团部发起各种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讲演会讨论会等等;在五七或五九与五卅,主要以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与进攻红军苏区为主要工作等。在执行这些工作时,各地彼此间可订立革命竞赛的办法,并组织群众自愿的模范队来领头,以求这一切工作最大限度与最高成绩的实现。
在全国(以上海为中心)各主要城市,将各纪念日的运动与一切劳苦群众的日常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发动群众的日常斗争,团“要发动青年工人的经济斗争与一般劳苦青年争自由的斗争”*柯夫:《“八一”国际战斗日快到了!》,《列宁青年》第1卷第18期(1929年6月26日),第3页。,提出八小时工作制,保护女工童工,救济失业,拥护苏联,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等口号。同时,组织领导工人、学生等进行的政治示威运动,进行罢工、罢课、飞行集会等。“对于各个纪念日的示威与集会,各地区党与群众都必须将他们看作是战斗的任务”*《苏维埃区域红五月运动的工作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01页。,准备将政治罢工与示威作为组织武装暴动的第一步。
四、纪念话语影响下的青年运动
受纪念话语的影响,在各纪念日举行的游行示威是这一时期青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上海青年学生纪念五九国耻大会,游行队伍由复旦中学出发沿海格海到徐家汇为止,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沿路的修路工人见着大队来了,都一齐停止工作,表示一种异常热烈高兴而同情的样子,走上前来接受我们散发的传单。当大队到徐家汇时两旁的人异常拥挤,约有一千余”*一个学生:《上海青年学生纪念五九国耻大会》,《列宁青年》第1卷第16期(1929年6月1日),第44页。。在示威过程中,青年高呼“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进攻苏联”、“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军国主义化”等的口号,同时提出许多口号,激发群众的情绪。宣传队通过散发传单、写标语等,将运动的影响力扩大。上海青年节的示威巡行中,“各方面预备的大小红绿宣言,传单,小标语,歌调画报,为数约在一百万以上,分布于各街道散发”*光僧:《上海国际青年节日示威巡行的经过及其意义与教训》,《列宁青年》第1卷第24期(1929年9月25日),第30页。。1930年“三八”节当天,上海群众从杨树浦小沙渡以至江湾吴淞,集中到了南京路“总计有组织参加示威的千余人,调动到马路上来者万余人,示威路线三十余里,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作霖:《伟大的三八示威》,《列宁青年》第2卷第10期(1930年3月20日),第38页。。此外,在“五九”国耻纪念、五卅运动纪念的日子,青年都进行了广泛的游行示威,显示了青年的力量。
罢工罢课也是纪念话语影响下青年运动的重要内容。为了纪念济南“五三惨案”,在上海总工会的领导下,上海有百多个工会团体和学生联合组成“反日会”等组织,散发传单,抵制日货,罢工罢课,到南京路一带游行,后来又发动了邮务工人罢工和新新公司职工罢工。在农村中,农民被广泛发动开展抗税抗债抗捐直到秋收时抗租分粮。受“五卅”、“八一”、“九一”等一系列纪念运动的推动,青年运动增强了力量,扩大了范围,且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除了示威、罢工等斗争运动,青年还组织开展了许多文艺运动。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团中央成立了工农剧社、蓝衫团等文艺团体,到各地进行表演,开展文化宣传运动,得到群众的喜爱。苏维埃剧团在“三八”节出发进行春耕巡回表演,表演了《小脚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富农婆压迫和毒打童养媳》《奸商富农破坏苏维埃经济》等剧目,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强化民众的阶级和斗争意识。湘赣苏区工农剧社为纪念“八一”举办了纪念晚会,晚会上准备了剧本、活报和歌舞表演,并且特别邀请毛主席讲演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最后提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动员工作,“使全场观众感到无限的兴趣”*《工农剧社举行纪念“八一”的晚会》,原载《红色中华》1933年8月4日,第8版,转引自汪木兰、邓家琪编:《苏区文艺运动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46页。。
五、结语
纪念话语只是整个社会宏大话语体系中的一部分,在革命时期却有着强大的政治能量。国共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意识形态的竞争,是话语权的竞争,谁能获得更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可,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列宁青年》中的纪念话语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政治色彩,是中共在国共对立的现实下争取群众的重要途径。在其抗争精神的不断鼓舞下,许多青年的示威、罢工等政治运动和文艺宣传运动陆续开展,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这一时期的纪念话语中存在着很多历史的局限性,如过于强调国际利益,民族立场和特点不够明确;轻视经济斗争,很多内容脱离了群众的实际和接受能力;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对于革命形势的估计过高等,这也反映了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责任编辑:戴利朝
The Impact of Memorial Discourses on Youth Movemen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LeninYouth"
Wang Zongjun Xiong Qiuliang
"LeninYouth"was an organ public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It had specific political target and realistic appeal. It w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spreading revolutionary culture. It was also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field for winning over the youth. In the sharp struggle situation,"LeninYouth"has published a large amount of memorial discourses which were full of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Soviet characteristics. By strengthening the revolutionary consciousness,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volution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task, memorial discourses mad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youth movement in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mobilization and guidance. It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during the hard times of the revolution.
"LeninYouth";memorial discourses; youth movement
10.16623/j.cnki.36-1341/c.2017.03.002
王宗君,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熊秋良,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驻华使领馆报告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整理与研究(1921-1937)”(15BDJ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