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如何开出“特色之花”?
2017-06-15王睿
王睿
特色小镇如何开出“特色之花”?
王睿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中的小镇美景,如今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实践。乘势而起,无论从国家层面提出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还是各省内培育规划,都能看到特色小镇建设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然而,“遍地开花”在云南怎样开出特色之“花”?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促进文创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在实现产业支撑的同时,怎样突出乡土文脉的传续与浸润?
特色小镇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经济背景迥异,特色小镇在不同省份、地方也有不同的模式和界定方式。
小镇梦想大,镇小功能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杨保军表示:“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从生活需求出发。”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特色小镇经验如何复制?“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说,“特色小镇不是小城镇、大战略的翻版。不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再现。企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角。专家规划、专业设计、市场选址、企业选业、投资者选项目。政府引导要顺势而为,尊重市场。不能大包大揽,不能拍脑袋上项目,不能借机扩充政府权力搞审批,防止以特色小镇之名建机构、增人员。防止刻意包装项目,人为拔高升格,人为造城、造境。防止把特色小镇又搞成新的房地产”。
避免“千镇一面”,传承乡土文化根脉,成为云南特色小镇建设必须直面的问题。不少地区建设特色小镇只是“新瓶装旧酒”,缺乏整体规划和适宜的产业融合设计,脱实向虚,搞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造城运动,形成新的“空镇”“鬼镇”,值得警惕。
那么,云南的特色小镇怎么个“特”法?云南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生物物种繁多,民族文化多元,这些都为打造特色小镇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如果特色小镇项目能真正做到产业化、规模化和差异化,以点带面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将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有学者表示,首要的一点就在于要走绿化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是以往的那种涸泽而渔、透支环境和未来的粗暴式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云南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无数乡镇企业,绝大多数做的都是初级加工产业。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可否认这些乡镇企业带动了地方致富,也确曾辉煌过一阵,但从今天的眼光看,这种短期发展付出了颇为昂贵的代价,云南不可能再走同样的路。特色小镇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那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发挥固有资源和传统特色,找到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发展路径。
乔润令强调:“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命脉。特色小镇的‘特’主要集中在特定产业、资源、产品、企业等。如横店镇的横店集团、越城黄酒小镇、杭州云栖小镇的云计算等。”在各美其美的同时,也有美美与共的默契。既有现代感极强的信息经济产业,又有极具历史韵味的文化产业,依山傍水和人文底蕴衬出的“高颜值”,是特色小镇的共同点。
所谓“匠心营国”,就是要有“匠心精神”,仔细打磨,用心培养自身的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小镇,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打造”特色小镇,很容易落入房地产业的俗套。快速建造房子,快餐式消费,模仿成功案例,缺乏创新,千篇一律,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但是,特色小镇的打造不能过于依赖政府,主要靠政府拨款,缺乏市场活力,缺少中小微型企业的注入,一旦政策变化,特色小镇很难生存下去。因此一定要有产业基础,能够吸引企业自发前往投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定位精准 整体谋划
住建部村镇司司长张学勤此前表示,培育特色小镇,主要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
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
当你读懂这片土地,知道它所有的资源脉络后,定位精准,要选哪一个产业,要根据土地的特点、人的特点、原来有资源的特点、产业基础的特点来梳理。以政府主导的特色小镇来说,首先要梳理出四大资源:财政资源、平台资源、土地资源、其他资源,之后才能做进一步的项目拆借。既强化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产业布局上,不能“新瓶装旧酒”,也不能在原有区块贴“新标签”。项目甄别上,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特色小镇的项目必须是精挑细选的好项目。投入产出上,不能仅靠数字、指标说话,更要靠形象、效益、实物说话。要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创业创新,尤其要为有梦想、有激情、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支撑的“三有三无”年轻创业者提供一个起步的舞台。
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云南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云南要的特色小镇,云南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
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我们要让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够理解云南特色小镇的战略方向、定位,包括未来将建成什么样子。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浙江的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云南山区多、坝区少,要转变城镇建设发展理念,坚持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用“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思想来布局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以山地、山水、田园为特色的城镇,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按照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山水、园林社区,吸引有条件的人群进入居住和投资创业,发展绿色经济,形成聚集效应,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极。还可以围绕云南桥头堡建设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建设边境口岸小镇,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完善口岸服务功能,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边境旅游和民族传统手工业,繁荣边疆经济,促进民族团结,树立良好国门形象。制造业特色小镇要围绕生产、体验和服务来设计旅游功能。以城镇为平台、产业为支撑,推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培育的有机融合,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特色小镇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小镇客厅”,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以推行电子政务和建设智慧小镇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有效提升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并通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惠民工程,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小镇人民。
大理喜洲古镇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每个特色小镇都有它本身的文化标识,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特色鲜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艺术。多民族共居的云南,无论在语言、民居、民族服饰,还是在民族生活习俗、民族节庆中,都会使人感觉到神秘、清纯、朴实,还有点浓浓的异域风情。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云南区域特色文化。特别是茶叶、咖啡、野生菌等经典产业都有历史的文化积淀,主攻这些产业的文创小镇要重点挖掘历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
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都是旅游题材。云南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云南的旅游特色小镇站位更高,可以打造5A景区。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可以赋予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抓住云南全面启动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和加快旅涛“二次创业”的重要机遇,继续按照云南省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调整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建设模式,继续推动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名镇,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产品,为小城镇建设注入新动力。
弥勒可邑小镇
他山之石
◎国内篇
杭州云栖小镇
云栖小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2015年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累计引进企业328家,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越城黄酒小镇
越城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在宋代就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也是唐代大文豪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素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美称。如今重点推进黄酒产业创新提升、黄酒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打造“黄酒+”的模式,发展“特镇经济”。
贵州安顺旧州镇
旧州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旧州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在浪塘村打造升级版“微田园”,以“万绿城”城市综合合作建设特色产品职工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
海南琼海潭门镇
潭门镇地处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是琼海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南海渔业风情小镇。潭门渔民远洋航行和远海捕捞的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海洋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航道更路经”、“祭兄弟公出海仪式”和“鲤鱼灯”等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不仅有“一带一路”战略展望和新型城镇化创新实践,还有充分展现琼海耕海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渔乡建筑风格为主调的镇墟面貌。
◎国外篇
农业小镇——美国纳帕谷
纳帕谷是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整条山谷内种满了葡萄,是一个以葡萄酒文化、庄园文化而负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包含了品酒、餐厅、SPA、婚礼、会议、购物及各种娱乐设施的综合性度假区,目前每年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500万人次左右。
文旅小镇——瑞士达沃斯
达沃斯小镇拥有欧洲最大的天然溜冰场,另外,这里还是阿尔卑斯山中一块因空气洁净清爽而大受好评的地区。20世纪初这里设立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所,奠定了现今酒店业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世界经济论坛等大型会议在此召开也令其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