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与标准化
2017-06-15文/汪鸣
文/汪 鸣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与标准化
文/汪 鸣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交通互联互通是围绕国家战略所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经贸合作需求,从营造良好的跨国产业布局、产品贸易、经济合作环境条件,以及保障“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层面,推进沿线沿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物理衔接与能力匹配,实现国际通关与运输服务无缝对接,并为此建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之间的双多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运输服务等合作平台与运行机制。
交通互联互通对标准化的要求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与中国存在较为深入的产能合作的国家,为实现交通先行和交通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动、对接,需要在涉及相同运输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实施中国相关标准,如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港口等的标准,需要寻求与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二是在互联互通中从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等层面与相关国家既有标准的对接。
交通互联互通发展的现实基础
1. 交通互联互通主通道已经形成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沿路运输主通道已经形成,交通网络基本联通。陆上以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为主骨架,海上以沿海主要港口为支点、印度洋大西洋航线和印度洋地中海航线为重点,空中以国际机场为节点、主要国际航线为支撑,东盟、中亚、欧盟等次区域一体化交通网为重要基础,实现了国际运输大通道串联沿线沿路各国,并通达域外国家,保障了各国之间、域内域外的人员物资跨区域流动和经贸人文往来,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交通互联互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机制逐步建立
围绕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发展,相关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欧盟交通运输理事会等一批跨国协调组织,共同协商推进相关工作。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批金融平台已经组建或正在筹建,为“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还有一些技术标准、运输规则等方面的制度性协调安排也在谋划之中。各项体制机制正在建立,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提供了保障。
3.国内交通发展为“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积累了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实践中建立了“规划引导、部门分工、上下协同、加快推进”的交通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交通先行、模式创新和交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为交通探寻自身发展动力和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虽不能在“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中简单复制,但对于很多国家和地区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特别是关于交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运输通道与产业布局的互动关系等,国内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更快、更准确地为沿线沿路交通互联互通寻找到适合的建设方式、发展路径等,从而加速交通互联互通进程。
交通互联互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要战略性运输大通道尚未打通,标准化跟进滞后
中国—巴基斯坦陆上通道和中国沿海港口—南海—印度洋海上通道,对中国意义重大,也是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利益核心。目前,中国与欧洲方向对接的运输通道,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巴基斯坦通道,铁路、港口、油气管道等尚未建成,公路通行条件差;沿海港口—南海—印度洋通道上,南海港口中继站和沿线沿路战略支点尚未建成。长远来看,上述战略大通道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2.部分运输通道“通而不畅”,服务标准缺乏
在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方向上,虽然已实现了通道相联,但各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相互之间衔接不畅,特别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网络规模明显不足、结构不合理、线路技术等级低、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运营管理水平低下,使得大通道通行能力不足;而且,由于各国铁路、公路等技术标准和运行规范不一,再加上双边或多边跨境、过境运输规则或缺失、或繁杂、或执行不力,导致通道运行效率偏低,“设施虽联、通行不畅”现象较为突出。
3.缺乏国际、国内双向辐射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涉及多方向、多通道和广泛空间,需要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开展运输。同时,“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交通与经济具有互动发展关系,需要沿线沿路依托枢纽建立多个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尤其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和引领者,中国更需要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双向辐射能力的综合交通枢纽。但中国综合交通网络仍不完善,枢纽建设普遍滞后,特别是在“一带”方向上,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交通设施落后,缺乏构建在交通和产业联动发展基础上的综合交通枢纽。
4.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输服务竞争力不强
中国对外交通发展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口岸与通道等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对交通、海关、经贸、金融、政策等相关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在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中,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发展需要,提出的一些诉求与国家利益存在分歧,在沿边口岸开放、对外通道开辟、中欧班列开行等方面存在重复布局和同质化竞争,甚至是无序竞争。同时,中国交通发展长期以设施建设为重,一体化、综合性运输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效率和效益水平不高。在国际运输中,本土企业缺乏竞争力,在规则标准制定、修改、执行等方面缺乏与国家地位和市场规模相对应的话语权。
5.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有效的合作平台尚未建立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是一项涉及广泛、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单方面推动,需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渠道和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合作共赢。但由于缺乏统一融合且富有创新活力、持续能力的交通运输协同机制和发展平台,无论是从整个区域交通一体化、运输便利化角度对“一带一路”运输大通道以及交通网络布局的系统性考虑,还是从体制机制、运行模式、技术标准等角度的综合性考虑均较少。目前,各国在交通领域的国际性合作特别是彼此间的深度合作并不多,合作模式较为有限,政策沟通、资金融通等方面也推进缓慢。
6.交通互联互通发展存在各类风险
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牵动全球,在获得多方合作意愿的同时,也会因历史、政治、自然等因素产生各类风险,在发生形式上分为两类,即长期风险和偶发风险。前者多为经济性风险,伴随项目生命周期长期存在,以合作建设与经营的交通项目面临的风险为主,主要表现为建设和运行期中的经济预期能否实现。后者则可能出现在任何领域、任何时段,相对前者难以预判和控制,主要表现为政局变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劳资纠纷以及安全威胁等,特点是无预兆,发生快,波及范围有限,但处理不好易留后遗症。此外,还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安全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政策建议
解决交通与相关问题。
2.以交通互联互通发展需要
为导向,完善标准化方面的国
1.以国家利益攸关为优先,解决互联互通关键问题
我们必须要有统一的战略思路,特别是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的战略思路。“一带一路”在广泛宣传以后,沿线国家现在都接受了,很多国家都加入了亚投行,共推“一带一路”的落地实施。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要求各方首先要统一战略思路,以国家利益为先,协调际合作
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按照交通和产业互动的系统性发展模式来进行。如果两个国家要在标准化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就必须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采用哪一方标准的问题。另外,如何用标准来保证效率与国家经济安全,在这个标准体系框架中都要考虑涵盖进去。
3. 以务实和创新为根本,确定建设模式与合作方式
也就是采取差别化发展路径。不同的国家因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的标准多有不同。这就需要找到一种应对这种差别化、寻求互相谅解的路径,并且建设推动发展的合作机制。只有明确了战略,才能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比如说,最近我国与埃及的谈判,内容就非常务实有效,并得到双方的认可,在整个自贸区里面,按照通行的我们大家认可的规则,来推进这个战略的实施。
4. 提供的资金支持,必须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一带一路的建设,必然要有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以陆路通道建设为重点,优化沿线沿路交通结构上;用在以国际运输便利化为纽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上;用在以交通环境营造为先导,强化沿线沿路产能合作上。
5.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
没有产业基础,又要先把路搞通,然后再来发展经济,那自然会有一定的风险产生,不是说路一修好,沿线国家定能够把经济发展起来,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需要有些风险的防范。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进行无缝对接,比如在能源、产业、对外经济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对接。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