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绣计划”成为贵州妇女脱贫新引擎

2017-06-15

当代贵州 2017年15期
关键词:绣娘锦绣手工艺

“锦绣计划”成为贵州妇女脱贫新引擎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尹邦明

4月1日,一条新华社刊发的《贵州绣娘将“指尖上的幸福”“秀”到联合国》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热传。消息称,凯里市季刀苗寨陈琴所在的刺绣合作社接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笔苗绣采购订单,她和合作社的妇女正加班加点赶制作品。

贵州大山深处的民族民间手工刺绣作品亮相国际舞台,这得益于贵州深入实施的“锦绣计划”。

2013年7月,贵州省政府启动了“锦绣计划”,提出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给予每年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2015年,“锦绣计划”被列为省政府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文化宝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手工技艺。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由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日渐式微,诸如刺绣、纺织、蜡染等许多民族文化遗产和特色手工艺在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同时,目前全省372.2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妇女儿童有213.8万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57.4%。

贵州省妇联主席杨玲介绍,“锦绣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保护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另一方面是通过扶持“绣娘”成长、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力度,让更多贫困妇女拥有一技之长,获得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并逐渐实现相关项目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首届全省妇女手工技能大赛获奖绣娘在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锦绣馆交流技艺(贵州省妇联供图)

“锦绣计划”作为政府牵头、联席会议制度下的跨部门合力工程和广大妇女脱贫致富的圆梦工程,实现了文化传承保护和创业就业脱贫的融合发展。

民族刺绣、蜡染、民族服装、银饰……这些曾经“养在深闺”的传统民族手工艺正慢慢“回温”。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族手工业焕发出蓬勃生机,一批特色手工企业和品牌越做越大,一批兼具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地域特色明显等特点的妇女手工精品脱颖而出。

杨玲表示,2016年,贵州通过参与手工业而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01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一个中等技能的绣娘年收入可达3万元,相当于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多,“美丽脱贫”正变为现实。

在全国妇联十一届六次执委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对贵州省妇联实施“锦绣计划”、帮助农村妇女把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由“指尖绝技”转化为“指尖经济’”给予充分肯定。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杨柳在听取贵州妇联工作汇报时指出,贵州探索出了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新模式,为全国各地开展巾帼巧手脱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

贵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依托“锦绣计划”带动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80亿元,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达到60万人,带动150万人脱贫。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绣娘锦绣手工艺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山川锦绣,赞以长联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张锦绣
绣娘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