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蹄疾步稳谋跨越

2017-06-15

当代贵州 2017年15期

遵义:蹄疾步稳谋跨越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回首过去五年,遵义围绕“增比、进位、突破”主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展望未来五年,遵义明确了打造红色传承的精神高地、绿色发展的战略高地、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奋斗目标。

转型升级促发展“遵义速度”日新月异

“来到遵义,感觉像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贵州几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乔石说,公司专业从事手机、车载GPS、行车记录仪及多功能后视镜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从深圳“西迁”到遵义新蒲经开区仅一年多时间,2016年企业产值达5亿元。

这是新兴产业在遵义快速发展的一个范例,折射出新形势下的“遵义速度”。

2016年,遵义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1.6亿元,年均增长13.9%,经济总量实现五年翻番,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44.2:40.4,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053亿元……撑起这组数据的,是遵义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更是大力推进全面开放、全域开放的速度。

遵义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是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合作。2013年12月29日,遵义市第四届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为遵义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

遵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旧产能转换上,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稳中显优——

重点改革成果丰硕,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累计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83项,62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深入推进。

遵义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活力持续涌现。过去五年,全市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个,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达69.5%。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遵义新舟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这些成就是遵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快速搭建“六大开放平台”、承接上海对口帮扶、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的成效显现。

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遵义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加速突破。五年淘汰落后产能533万吨,入驻企业786户,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一。

绿色发展走新路“遵义形象”熠熠生辉

清明时节,赤水河谷花团锦簇,如三色彩带的山地自行车健身道上“骑友”潇洒骑行。“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骑车真的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不虚此行。”一名上海游客如此感叹。

2014年,遵义提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等12项改革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治污治水·洁净家园”行动,厚植生态优势,着力从源头上控污治污。相关企业把绿色发展作为经营管理底线,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

伴着“哐当哐当”的金属敲击声,记者走进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房,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不远处一个巨大的金属管道正在不停地旋转。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公司首创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系统,能有效解决城市垃圾处理产生的二次污染难题。

遵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背后,是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逐渐风行,是政府主导倡导和逐渐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绿色环保理念与方式。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成五个国家生态示范区,湄潭县、赤水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坚持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月月造林”活动、“增色添彩”工程,未来五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有望达62%以上。

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是遵义旅游强市、旅游富民的核心。图为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

遵义拥有不可多得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禀赋,为打造旅游强市、旅游富民,全市围绕“一心一圈三线”线路工程,倾力打造旅游精品,过去五年,累计接待游客2.75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400亿元,年均增长了35%。2015年7月,海龙屯土司遗址成功申遗。建成市游客集散中心和一批星级酒店、精品酒庄、茶庄等服务设施,新增国家4A级景区11个,“红色胜地·醉美遵义”品牌效应得到显著提升。

幸福民生展新颜“遵义故事”精彩纷呈

“自从大面积种植蔬菜以来,我家天天有钱赚,月月有存款。”道真自治县忠信镇水石脚村马永红满脸笑容的说。

马永红曾是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的帮扶联系户,2016年5月23日,王晓光到他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发展产业,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马永红流转4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年纯收入达10万元,成为当地的种植大户。

这是在脱贫攻坚战中上演的“遵义故事”。扶贫路上,遵义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市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9.4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73%下降到4.88%。4个贫困县、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416个贫困村出列。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遵义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和大扶贫战略行动,累计投入各类民生资金3900亿元,做实做好一大批民生实事,社会各项事业赢得新发展: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在全省实施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新(改、扩)建各类基础教育项目5996个,41所学校列入省级以上示范校。遵义干部学院成为“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自2012年被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以来,遵义新增城镇就业54.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就业创业得到有效推进。

率先在全省建成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率先在全省实现移动4G信号乡乡通,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9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2万户。

在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的同时,遵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民生监督,让底线守得更牢,笼子扎得更紧。反腐行动在多条战线铺开,尤其是民生领域。

五年来,遵义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一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立案301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041人,移送司法机关267人,涉案金额2.4亿元。

勤廉之风植根遵义,各个领域涌现出大批为民办实事的先进典型。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方晓美、习水抗洪救灾英雄袁贤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陈清松、绝壁凿出生命渠的老支书黄大发等先进人物,正汇聚点滴正能量,用榜样的力量书写精彩纷呈的遵义故事。

(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