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动手操作本质 建构实效活动课堂

2017-06-14周建锋

新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活动课动手经验

周建锋

一直以来,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秩序与效益,都有意回避从传统的教学中跳出来,没有勇气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没能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实际动手操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极为重视,强调了实际操作对教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不仅只是机械、被动地记忆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自己动手获得这些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获得的知识更为牢靠。低年级学生有着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在操作活动课中分层次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凸显动手操作活动本质的课堂要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操作活动课在设计之前要做好课前小调查

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教学环节时,除了熟悉教材,精心预设各个教学环节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从而为学生建立起稳固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尚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前调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摸底方式。形式有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的教学,在教学活动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小调查:选择三个成绩分别处于班级上、中、下层次的学生,并将长方体、圆柱等小学阶段常见的图形实物摆在他们面前。笔者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实物分成四大类,提醒他们可以摸一摸、滚一滚等。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把所有的物体都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会懂得分,但不会说分的理由,其原因是一年级的学生存在表达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如果让学生先滚一滚所有的物体再分,学生会分容易滚的和不容易滚的两大类,而且能说出分类的标准,再从两大类细分到四大类,从而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找准着眼点,使得设计的环节和层次都能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二、指向性语言要明确、精准

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操作活动课上准备的学具往往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致其不能认真听课。这时,便需要教师的指令性语言来引导,如强调纪律的指向性语言:“眼看手不动,双手放平背挺直。”如引导活动的指向性语言:“把盘子里所有的物体都放在桌面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在操作活动课上,教师的语言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同时要关注对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敢于放手,避免动手操作形式化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动手操作活动不能仅仅只是个形式,学生能真切地从其中获得学习经验才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应当放手让低年级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解除他们被动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动手探究中积攒大量的学习经验,为今后进行难度更高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磨练着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教师梦寐以求的成果。例如,笔者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传统的摆小棒的教学方法。笔者先是让学生们摆出12根小棒,因为还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大部分学生显得很谨慎,他们是一根一根摆的,还是有部分学生采用2根或3根一组这样更为快捷的方式。笔者就在课件上展示不同的摆法,并提问:“哪种分配方法能让你一眼就看出来是12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以10根为一组。”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摆出15根、19根。学生受到上述操作的启发,就以10根为一组,快速摆出了要求的内容。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在无形间就具备了“10加上几就是十几”的数学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这个经验推广到更大的数上。这也就是数学经验的积攒,数学也是一门讲究积累的学科。

四、在操作活动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一直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思想种类繁多,对学生的作用在于除了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外,还能具备一些品质,如严谨、自律等,这并不仅仅适用于数学学科,所以说形成了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大有裨益。笔者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数学思想。笔者将各种图形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鼓励他们先观察,再动手摸、滚,通过比较获得自己的判断依据,最后再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分,每组的“成员”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不同组的“成员”又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归纳的过程,非常有锻炼意义。上述活动将隐性的分类思想显现出来,分类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真正体现操作活动课的本质,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操作活动课应适当“留白”

教师在一旁指示,学生按部就班地执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意义并不大,教师要在动手活动中适当地“留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上动手解决的只是当下的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思考,那么他们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若再次碰到相似的问题,没有相关经验的他们是很难得到结论的。笔者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是让学生随意画出一个角来,然后跟前后左右的同学比一比,接着问:“你们画出来的角会一样吗?”学生们表示不一样。笔者接着问:“你们觉得角的大小跟什么东西有关系?”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表示:“和边的长度有关系。”还有的说:“和两边之间的‘距离有关系。”笔者就让那些说“与边的长度有关”的学生延长边的长度,问:“角是否变大了?”他们都表示否定。笔者接着问:“如果你想变得和你同桌的角一样大,要怎么做?”学生说:“要把上面这条边往右一点。”笔者总结:“这样看来,角的大小不是和两边的‘距离有关,更规范地说,是和角张开的大小有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操作活动与思考合为一体,这样对所探究的內容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抑或产生更加容易被自身记忆的见解,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好自身的“灯塔”作用,切忌手把手教学,给学生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让一个又一个富有实效性的操作,凸显动手操作的本质,建构实效活动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流水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活动课动手经验
我也来动手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动手演示找错因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