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曲艺邂逅现代传媒的喜与忧
2017-06-14古杨
古杨
2月5日到9日,2017年“中国·宝丰马街书会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在主题雕塑说唱俑下激情开赛。经过专业评委对来自全国5个省份50多个节目的初评和筛选,最终确定了24位实力艺人登台亮书竞技、争夺擂主宝座。农历正月十三(2月9日)是举行马街书会的正日子,前四天擂台赛产生的四位日擂主—河北邯郸的鲁俊美、河南宝丰的邢玉秋、山东菏泽的张凤巧、河南永城的申利华先进行两两组合比赛,最后一一对决进行总擂主争霸赛。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掌声四起,精彩不断。
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是由河南省曲协、宝丰县县委、县政府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东方大剧院》栏目、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宝丰县文联、马街书会大书场承办。
传统书目重新演绎,现代传媒融合互动,在给我们带来新奇和惊喜的同时,也留下一些启迪和思考。
一、现代媒体给传统曲艺插上飞翔的翅膀
有了新媒体的加盟,擂台赛增加了互动新方式。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向好友分享微信直播等方式为选手投票助力,同时也增加了竞猜擂主赢红包的项目。观众听书听得有滋有味,手机互动不亦乐乎。河南商丘木兰曲艺社的屠祥玉刚上场,远在家乡的老观众就在手机上看到了直播,连连为他加油点赞。本来是赛场内的几千人的“小众”娱乐,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瞬间变成了“大众”联欢。
据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导演江涛介绍,仅收看梨园频道手机直播的观众就超过20万人次。这是艺人演出多少场才能达到的数字啊!现代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认识了传统曲艺,领略到民间艺人的风采,感受到长篇大书的魅力,这对于传统曲艺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媒体给传统曲艺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传统曲艺当中,长篇大书最能全面体现演员的艺术功夫。一个人一台戏,说古唱今、谈天论地、演绎故事、引人入胜,没有扎实过硬的说、唱、表、摹功力难以驾驭。这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在考量传统意义上的演员实力的同时,也从现代传媒特点和全新审美角度等方面对参赛选手提出了新的要求。
赛制规定每位选手演唱时间为40分钟,从篇幅上给选手“活儿”的储量制定了硬性标准,这个门槛把只会小段或中篇作品的艺人拒之门外。每天6位选手轮番上阵,评委打分定乾坤,得分高的选手先坐上擂主宝座,遇到分数更高者则拱手让贤。每天擂主的网络支持率只要突破2000人次,網友则有机会获赠百元红包,擂主额外得到一台50英寸4K电视机。
正月十三马街书会正日子里进行的总擂主争霸赛要求前四天的日擂主抽签排序,临时搭档成两个“组合”,相互配合同演一部书。这种在新新人类中普遍流行的“新玩法”运用到传统曲艺比赛中,可谓开天辟地。貌似赶鸭子上架拉郎配式的做法,其实是现代媒体在推着传统曲艺往前走,逼着说书艺人在时尚大潮中试水。
最终摘得总擂主桂冠的河南坠子非遗传承人鲁俊美感叹:“两个不同省份的艺人,演唱的流派、表演的风格各不相同,在没有排练磨合的情况下搭戏说书,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不符合艺术规律,但尝试过后悟出来了—本事是逼出来的,一切皆有可能!太具挑战性,太刺激、太锻炼人了。”
跟鲁俊美一样,参赛选手、艺人同行、嘉宾评委也对这种全新的赛制拍手叫好。河南省曲协副主席崔银龙坦言:“传统曲艺必须在类似这样的挑战中完善创新、适应时代,这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外,现代媒体对传统曲艺提出了新要求,在说、唱、表、摹的基础上注重画面感、观赏性、整体美。演员与乐队不仅要配合默契、珠联璧合,还要讲究服装色调和谐、相互呼应,始终保持一致的美感。
三、现代媒体与传统曲艺的“缘”会长久吗
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得到了艺人的欢迎、评委的肯定、观众的掌声。此次大赛促成了传统曲艺与现代传媒相结合的举动,无疑是有益的探索、成功的实践。
直面现实,传统曲艺是“老腊肉”,与现代传媒这个“小鲜肉”相隔N个代沟,两者的结合若想天长地久,还需要各自完善、相互包容。要想好,大让小,传统曲艺要主动推陈出新,跟上时代节奏、与现代媒体和拍。
首先,内容要做到有文化内涵。创作表演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新书目,传统大书要摈弃那些媚俗、低俗、庸俗的糟粕,去芜存精。
其次,表演形式要做到丰富多样。演员的舞台表演区域可适当拓展,两人对唱、多人联唱以及开场、过渡合唱、乐队伴唱等形式简单易行并且适合电视镜头捕捉画面,不妨一试。
再次,唱腔音乐要做到兼收并蓄。在保留曲种唱腔调式的基础上,多借鉴、转化、吸收兄弟艺术门类之长,丰富乐队和配器,增强艺术感染力,适应新媒体,让传统曲艺焕发青春,有“味儿”,有“趣儿”,有“劲儿”。
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虽已落幕,但传统曲艺的曲未尽,与现代媒体牵手的情犹在,我们期待这份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