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来点“ 数学味”
2017-06-14郭华卿
郭华卿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精彩地描述了数学的各种应用,说明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贡献。假如语文课上也能引进点数学知识,就能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看到了“外星人”,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无比新奇,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到底该如何巧妙地渗透数学知识点?这样的渗透具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呢?
一、语文课上渗透数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面对新颖奇特的学习内容时,其学习注意力会特别集中,记忆力也会显著提高。因而,我们要通过探索和运用各种教法,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教师激发出来,学习就有了十足的动力,也就能自觉地融入各项教学活动中去。于是,笔者大胆尝试了将数学知识恰到好处地引入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这一教学尝试果然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例如,一节习作课上,在对“我感激的一个人”这一主题的作文进行指导时,笔者想:作文的審题能否与数学的画圆结合起来呢?于是,笔者让学生紧扣题目要求,和老师一起动手画圈。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成功调动起来,兴致勃勃地动手画起来。接着,笔者让学生写个题目,要求要以“人”为圆心,以“感激”为半径,学生更是兴致十足。最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选材、巧妙构思。以这样的方式引入习作教学,既提高了学生作文审题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习作主题要求的理解,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到“原来,数学无处不在”。另外,在一些简单问题的提问上,我们也可以试着运用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人教版五下《半截蜡烛》一课,在讲到关于谁是“半截蜡烛”最成功的守护者这一问题时,笔者巧用数学提问模式进行问题设计:已知参与守护“半截蜡烛”秘密的相关人员有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求谁是“半截蜡烛”最成功的守护者?并说明他(她)守护成功的理由。由于提问设计新颖,学生都争着回答问题,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学得兴味盎然。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善借数学知识,精心创设,就会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再有反感,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语文课上渗透数学知识,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简单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而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落实,有目的地对学生渗透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也是语文课堂对“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如果语文教师能适时地渗透点数学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又有利于增强文本教育教学的感染力。笔者的语文课经常会将思想教育渗透在数学的换算过程之中。如教学人教版六上《青山不老》一文,笔者充分地运用文中有关县志所载的内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巧妙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数学的换算过程之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二三丈”,结合数学知识“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让学生动手进行换算,学生很快得出二三丈等于七八米。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然就明白这句话的大意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样学生一下子领悟到以前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的险恶,再结合前后文内容,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为老人创造了这块神奇绿洲、造福子孙后代的精神所钦佩。再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下《一夜的工作》时,笔者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时,画出能体现周总理一夜工作劳苦的重要句子。接着,让学生重点抓住句中“一尺”这一数量词展开讲解。笔者让学生尝试对文中的“一尺”进行换算比赛,看谁换算得又快又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很重要,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一尺”的换算中,对周总理那一夜的工作量有了形象且深刻的了解。接着,笔者再让学生进一步品析感悟文中描写周总理认真审阅文件的语句,学生就易于体会到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辛劳与繁重。最后,笔者还让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数量词:一张、两把、一盏、一小碟等,让学生品味琢磨。学生在与文中数量词打交道中,通过对比,自然能深刻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而感受到了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在以上两节课中,笔者恰当引进数学知识,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还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品格教育。可见,在语文课中引进点数学知识,完全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语文课上渗透数学知识,有利于凸显板书的魅力
教师在授课中若能把口头讲解与智慧的板书合二为一,一定会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精彩板书的设计应具有简洁且概括性强的特点。只有这样的板书,才能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章的 “内核”。精彩的板书还要能传递丰富的信息,但这自然不是指教师将那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统统地板书出来,或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形若蛛网。因为那样的板书,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里根本来不及记住。繁琐复杂的板书难以突出课堂的教学重点,又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真正成功的板书应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语文教师精雕细琢的板书,要让学生一目了然,能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我们在语文课的板书上引进点数学知识,让语文课的讲解更加简明易记,岂不完美?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讲到朗读的停顿时,对于各个标点符号之间停顿时间的长短,就用上数学符号“<”做如下板书:“、”<“,”<“;”<“。”由于数学符号“<”在板书中的巧妙运用,教师不必多言,学生对于标点符号之间停顿时间的长短自然就能心领神会。这样,学生在课文朗读中再遇到这些标点符号的停顿,自然能驾轻就熟地进行处理。又如,教学人教版六下《灯光》一文时,涉及课文中倒叙写法的指导,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写法的形象感知,我们不妨用调换部分数字排序来板书:10?摇?摇?摇?摇123456789……这样的板书,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倒叙写法的段落安排顺序,又让学生形象地识记倒叙写法的特征。可见,根据实际需要,在板书中渗透一些数学知识,可以使板书更加形象,从而更有利于凸显板书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知识,完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也能增加语文课堂的情趣, 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并富有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中心小学?摇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