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国家特色社群档案馆建设

2017-06-14盛凤娇

北京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南亚亚裔社群

盛凤娇

摘要:近年来,欧美兴起一系列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文化现象,并形成了不同的社群档案。本文以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为例,通过介绍它的基本情况、特色和代表性项目,展示欧美社群档案馆的运作模式,提高人们对国外先进社群档案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欧美社群档案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电子化后保管模式

社群档案主要是指一个特定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并由社群成员自主管理社群档案的记录、保存、获取和利用。其中,社群成员是指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群体,如地区、种族、信仰、性别、职业等。[1]目前,大部分社群档案理论都是由学者基于发达国家众多的人口和复杂的殖民主义、奴隶制度、征服和定居的遗留问题而创建的,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2]这些国家都存在不少社群独立开展档案保管实践的现象,如英国的黑人社群、加拿大的同性恋社群、澳大利亚的努加原住民社群。相较上述社群而言,南亚裔美国人(主要指现在居住在美国的南亚人,他们的祖先来自于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这一社群,在美国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已经有超过130年的历史。同时,它还是洛杉矶县发展最快的社群之一。他们的存在越来越不可忽视,他们的历史也应该被铭记。可以说,正是美国普遍的移民问题,促使了类似南亚裔美国人这样的外国移民社群在美国寻求自身的认同感和历史记录。基于此,本文以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SAADA)为例,介绍它在社群档案实践的相关方面,使人们对欧美社群档案建设具有一定的认识。

一、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的基本情况

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建立于2008年,由米歇尔·卡斯韦尔和萨米普·马利克共同创立。当时他们都在芝加哥大学工作,米歇尔·卡斯韦尔是以南亚为研究方向的助理目录学家,萨米普·马利克是南亚研究中心的宣传协调员,他们对南亚裔美国人历史档案材料进行评估后发现没有其他档案库能够系统地收集南亚裔美国人的历史资料,甚至没有一个档案库对其进行过相关收集。同时,他们还考虑到,南亚裔美国人正在逐渐衰老,而他们的后代却没有能力去保存那些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加上还有很多20世纪90年代的早期社群网站和原生电子材料已经消失。为此,作为图书管理员和社群组织者,他们各投入了100美元,用于购买服务器空间,并找到擅长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经验的合作者,建立了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作为独立的国家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通过记录、保存和分享代表南亚裔美国人独特和多样经验的故事,从而提供给他们发言权,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这句话出现在网站的首页,较好地体现了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建立的初衷。目前,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可公开获得的记录南亚裔美国人经验的资料收藏,可以说,它已经成为美国唯一在全国范围内记录、保存和提供南亚丰富历史资料的非营利组织。

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董事会和志愿者组成。目前,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之前提到的共同创立者),他们都具有南亚血统。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从事不同的行业,并在董事会擔任主席、秘书和财务主管等职务。值得注意的是,萨米普·马利克是董事会中唯一有偿的成员。

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的服务人员除了董事会成员以外,还有遍布美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负责捕获、数字化和描述材料等各项事务。在众多的志愿者中,布莱恩·库克是该档案馆的另一名有偿员工,他主要负责网站的视觉设计和数字战略管理。此外还有律师,无偿地帮助他们填写注册文件,起草档案的赠与证书和处理版权的问题。

二、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的特色

(一)收集内容丰富多样

大多数社群档案馆较为集中地收集传统的档案文件如个人和组织的记录。同时,他们也收集其他类型的档案材料,包括文物、艺术品、衣物、口头历史、照片、电影、传单、徽章、报纸、书籍和灰色文献,来反映社群生活的重要方面。[3]比如亚非及加勒比地区表演艺术家档案馆,就是一个保存、分享、传播英国国内有关亚非和加勒比地区表演艺术的档案存贮机构;东伦敦地区档案馆则是为东伦敦地区的多个社群记录和保存文化遗产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机构。而WISEArchive是一个为诺福克郡的老年人创建的在线社群档案馆,专门记录和保存老年人的工作经历,发布WISEArchive工作人员与受访者的谈话记录,用户也可以直接在网页上添加自己的故事,包括标题、文章、个人信息、相关照片等。[4]相较而言,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主要收集与南亚移民多样历史有关的各种形式的电子文件材料,特别是在内容上注意收集全球南亚人移民社群的资料。比如,在纽约或皇后区这样的地方,就形成了不少印度-加勒比社群(或者较小程度地形成了印度-斐济社群)。这些社群往往被其他南亚裔美国人社群忽视,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则尽量将这些社群的资料纳入到他们的收藏中。此外,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还特别强调收集和早期南亚移美居民、反南亚种族暴乱、劳工、学生、宗教组织、政治参与、艺术家及知识分子等内容相关的材料。目前,他们已经收集到20世纪初旁遮普劳动者创办的反对英国统治的小册子,以及21世纪初穆斯林朋克乐队创建的网络杂志。

(二)电子化及后保管模式

后保管模式是指档案馆并不负责对档案实体的保管,这些档案实体由其形成者保管,档案工作者只为其形成者和保管者提供支持。[5]正如库克提出的:“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的过渡,正是档案界为应对电子时代的挑战,由保管时代向后保管时代过渡的要求。”[6]换句话说,便宜又相对容易使用的扫描、上传和共享软件技术的发展普及,使人们更容易以跨社群的社会方式积极地参与到分享和处理档案材料、目标图像、人物地点照片的档案化过程中来,而不再受地理距离、参观实体展览和档案馆能力的限制。[7]限于自身经济状况,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的创始人清楚地了解他们不可能建立一个实体空间来永久地保存档案。于是,他们开设了数字档案馆,以私人和家庭、政府或大学的档案库里的藏品为对象,电子化历史材料,收藏原生电子文件,用档案化和适合的方式去描述它们,将它们和档案馆里的相关材料链接,最终使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免费而又方便地获取到这些内容。

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电子化的基本原则是,作为被专业档案人员领导的组织,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尽可能地按照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标准,使用最高质量的扫描仪电子化各种材料,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他们也会使用较低配置的手持扫描仪。并且为了坚持LOCKSS原则,他们在美国各地保留了多个后备服务器,并同时在云中储存数据。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正是采用了这样的后保管模式,在电子化档案材料之后,实体材料依然归它所属的个人、家庭、组织或者档案库所有,网站只需对电子化后的内容进行管理。

(三)与各界联合维持非营利组织的运转

资源的缺乏将会阻碍档案馆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的能力。因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最大挑战就是资源的来源问题。[8]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灵活运用各种社交资源,除了网站本身,还创办了在线杂志Tides、注册了Facebook、Twitter账户,并使用邮件列表,向公众更新展示他们的最近活动。比如参加多个社群论坛,在这些论坛中,他们征集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重点收藏藏品的输入、帮助解决其他社群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二是网站一直提供捐献通道,并设置进度条提醒访客筹款的进程。截至2016年2月7日,共收到29,482美元的捐献,占已筹到目标款项的98%。其中大多数筹款都来自于个人。三是加强与独立社群档案馆和主流档案馆、文物专业人员或组织之间的合作。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除了接受美国各地志愿者的帮助以外,还建立了由众多大学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通过支持网站的工作,负责美国南亚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共同建立者米歇尔·卡斯韦尔就是委员会成员之一。阿巴斯是圣约瑟夫大学研究历史和亚洲的助教,她在这项工作中,与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密切合作。除了对南亚的男性和女性进行数十次口头访谈外,阿巴斯还在英格兰、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查询了档案。

三、南亚裔美国人

数字档案馆的代表性项目介绍

从2008年建立到2017年2月15日,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已有2895个在线的独特项目供访客浏览。笔者现选取其中的两个项目进行详细阐述,这两个项目都比较贴近社群生活,注重从社群成员的亲身经历去挖掘社群的多样性历史,从而达到分享交流、铭记历史的作用。

(一)“第一天”(First Day)项目

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在2013年发起了“第一天”项目,希望记录和分享南亚裔美国人来到美国第一天的经历。具体而言,该项目听取南亚裔美国人个人关于来到美国第一天所面对的各种障碍和他们为什么离开南亚的描述,来反映南亚人多样的移民经历。人们可以上传不超过3分钟的音频、视频或不超过300字的文本,内容可以是自身或是关于家人和朋友来美国第一天的故事。例如,第一天的故事可以包括对1996年从圭亚那来到美国的印度教牧师的视频采访、1970年来曼荷莲学院学习的孟买人写的文本叙事、1983年来美国的11岁的海德拉巴人录制的美国手语的视频叙事。这种参与式的微历史项目验证了普通人重要的历史作用,也回应了参与者们想要听到更多前辈故事的愿望。因此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网站就收到了相关故事100多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尽管这些叙事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移民身份上具有的多样性,但是其缺乏空闲时间和技术障碍的弊端也阻碍了许多工人阶级移民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档案馆的志愿者通过与工人阶级移民进行有针对性的面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问题。此外,还有一些非法移民因为害怕而不愿意参与,对此档案馆允许参与者以匿名的方式参与其中。比如,来自巴基斯坦的移民提供的两个匿名故事,他们认为说出自己的经历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选择匿名的方式参与项目。

虽然网站的主要记录主体是南亚裔美国人,但是他们希望美国和世界能够更充分地认识到移民和民族社群的重要性,以便促进现有社群的发展,以及对他们未来角色的讨论及定位。加上许多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其他移民社群的要求下,网站在2014年12月发起了新一轮的“第一天”项目,与之前只记录南亚移民故事不同的是,新的项目旨在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第一天到达美国的故事。截至2016年2月中旬,该项目共收到相关故事247篇。

(二)“印度族系在费城:移民社群的生活”(Desi in Philly: The Life of an Immigrant Community)项目

2015年7月,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发起了名为“印度族系在费城:移民社群的生活”的社群照片项目,该项目将为费城的南亚裔美国人和難民提供展现他们在该城市具有的多样和深度经验的机会,允许这些社群在费城更大的公共场合里交流他们各自的经验。该项目的三个核心组成是照片的拍摄、展示和图像的保存。在这一个月的社群照片项目中,档案馆邀请超过30个居住在费城各地的南亚裔美国人,负责上传和他们生活有关的五个主题的照片,这五个主题分别关于家、家庭、工作、娱乐和回忆。照片收集完毕后,档案馆组织招待会请参与者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同时上传的照片也会在网站上对公众开放。该项目使费城的南亚裔美国人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代理人、创作者、艺术家、思想家和贡献者,从而培育他们对费城这座城市更深厚的情感。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4]裘丽.英国社群档案建设及其启示[J].档案与建设,2016(4):21-38.

[2]A Gilliland,A Flinn. Community Archives: what are we really talking about?. CIRN Prato Community In? formatics Conference 2013: Keynote.

[3][8]Andrew Flinn. Archival Activism: Independent and Community- led Archives, Radical Public History and the Heritage Professions [J].InterActions: UCLA Jour? nal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Studies,7(2).

[5]连志英.欧美国家社区档案发展评述与启示[J].浙江档案, 2014(9):6-9.

[6]特里·库克著,刘越男译.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J].山西档案,1997(2):7-13.

[7]deGroot,J.ConsumingHistory:Historiansand Heritage in Con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M].Abing? don: Routledge, 2009.

猜你喜欢

南亚亚裔社群
杨紫琼:首位奥斯卡亚裔影后
南亚磷肥市场需东继续提升
过去一年美国发生6000多起针对亚裔仇恨事件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南亚炼油化工市场一览
南亚高压对西藏夏季降水的影响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