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开拓材料兴业新境界 抢占军民融合制高点
2017-06-14齐晓亮张永亮王艳萍
齐晓亮 张永亮 王艳萍
济南泉城,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小清河流贯全境,是一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都市,也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发挥泉城禀赋资源优势和专业科技优势,矢志追随科技强国梦想,逐步发展成为集非金属材料研究试制生产于一体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实现了从世界先进国家陆军装备用非金属材料技术跟随者,到兵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材料及制品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跨越。
材料兴业 军工先行
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2月,建所以来,研究所跟踪国内外新材料发展趋势,以武器装备轻量化、高可靠和高生存力为目标,针对复合材料、工程塑料、橡胶、涂料和胶黏剂等材料进行拓展研究,伴随武器装备特别是兵器装备发展,突破一批又一批关键技术,拥有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从基础原材料到轻质化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装甲防护、密封、隐身等专用材料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低成本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及制品设计与加工技术以满足新型武器装备轻量化要求为目的,在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和工程塑料方面开展材料合成、材料体系改性与加工技术、制品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使用寿命及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研究,形成了包括材料合成、材料改性、制品设计与加工及寿命评价体系核心技术群,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为武器装备轻量化、高机动性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轻质装甲防护材料及制品设计与加工技术以提高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为目的,针对不同级别防护特点开展了弹道损伤机理和评价方法、高吸能材料和防护制品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加工技术研究,建立仿真设计计算、弹道试验、动态性能试验等设计与评价试验条件,形成了针对不同防护能力和级别的防护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提高了武器装备战场生存力;应用于外贸装备的轻型复合装甲材料,受到中外客户一致认可。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近40项,申请专利10余项。
隐身材料及制品设计与加工技术以降低信号特征为目的,以地面装备为主要应用对象,开展隐身机理、吸收剂、光学透明基体、材料体系匹配等多波段兼容及隐身效果评价技术研究,形成以隐身涂料为核心的涂料、篷布、结构件在内的系列伪装/隐身产品的设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申请专利18项。具有特色的海洋重防腐涂料、太阳热反射涂料、电磁屏蔽涂料等已形成规模,聚脲、聚氨酯涂料系列产品也达国际先进水平。
弹箭用低成本防热/结构材料及制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分别以烧蚀热防护和气动热防护为目的,针对两种不同的热防護机理和工况环境开展热防护机理、材料配方体系、结构功能一体化制品设计与加工技术研究,突破低成本防热材料关键技术,形成了包括胶粘剂、涂料、橡胶、复合材料在内的多种热防护材料体系及结构功能一体化制品设计技术,为有效降低弹药消极重量,提高弹药杀伤力提供新材料技术支持。碳纤维防热复合材料广泛用于国防军工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获国家及省部级奖近40项,申报专利6项。
密封与特种橡胶材料及制品设计与加工技术以高速、高压、宽温域、长寿命密封和减震降噪为目的,针对极端苛刻条件使用工况环境,开展材料配方设计与成型工艺、仿真计算与制品设计加工及服役期评价技术研究,形成了高速旋转、高压往复和静密封三大系列密封、阻尼、行动系挂胶技术群,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申请专利6项。
在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工程塑料领域,率先研发增强增韧工程塑料,随枪族系列部件批量列装,改性塑料等材料形成系列产品,获得广泛应用。研究所作为我国胶黏剂最早的研发单位之一,开发的各类胶黏剂已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
需求牵引 创新服务
多年来,研究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针对市场态势及行业特点,将整体方案、材料及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制造有机结合为一体,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成套解决方案,成为研究所发展的新优势。
针对新型装甲车辆轻量化需求,通过整体结构优化及工艺创新,为某轻型坦克研究几十个重要结构件,达到减重目的。研发全复合材料装甲车体,并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家提供多种轻量部件研制方案。借助数字化仿真设计手段研制的防爆、抗弹、隔热、结构一体化产品,为军警民特种车辆防护、工程防护、人体防护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改装的红旗轿车参加国庆阅兵,人体防护系列产品出口至五大洲20多个国家。从国内领先的地面装备用隐身涂料和器材,到激光、红外兼容,毫米波、厘米波兼容及结构、抗弹结构一体化等隐身方案,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国际首创吸声阻尼一体化技术已用于自行火炮批量改造,最高降噪效果明显,系列产品已用于30多种武器装备。建立的动密封材料及橡胶制品工程服役期服役方法,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为长江三峡大坝坝体、水轮机和各种风机塔筒叶片防腐涂料,打破国外垄断。此外,耐烧蚀及气动热防护技术已在兵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同时,研究所理化检测为兵器军品、科研攻关及工艺检测的理化、无损、环试检测,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不日新者必日退。历经近60年发展,研究所不断探索前行。2016年全所实现经营总收入5亿元规模发展新台阶,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经营规模稳步壮大,发展质量持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核心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研究所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2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数百项,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60余项。坚持“立足兵器、面向全军”,积极向其他应用技术领域拓展,新材料技术在多军兵种武器装备上获成功应用。多项新材料及应用技术成果应用于国庆阅兵装备,受到阅兵装备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提供计量检定服务和密封配套产品,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表彰。
研究所承担了国防科技工业化学一级计量站的职责任务,负责研究建立国防工业应用化学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化学检定、校准装置和测试系统,建立国防工业化学参数量传溯源体系,承担着国防化学计量测试研究、技术研究和武器装备型号实验中化学参数的计量保障以及国防化学计量检定人员的培训与标准考核,代表着国防化学计量最高技术机构,针对国防需求,研发标准物质,开展检定工作,提出整体方案,精准解决技术难点,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等国家级重大工程及国防计量检测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国防科技工业应用化学一级计量站建立最高计量标准装置20余项,其中15项标准通过国防最高计量标准考核,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研制标准物质200种,有多种标准物质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标准物质。在武器装备型号研发和生产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地方化学量值的统一作出了较大贡献。
军民融合 协调发展
近年来,研究所紧跟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坚持“产品即人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发展方针,制定“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机制创新,走民品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实现民品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路。一方面,围绕非金属材料特色专业,着力构建均衡的军民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包括防护材料与制品、复合材料与制品、工程塑料与制品、橡胶材料与制品、特种功能材料与制品、涂层材料、胶粘剂等在内的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初步构建起民用非金属材料技术体系,开展技术创新能力的军民融合发展。一方面,着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落地实施及产业化。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强化对军民融合产业的统一组织管理,并根据不同专业设置,先后成立了几个全资和参控股公司,以公司形式发展民品产业。经过几年的调整与发展,在胶粘剂、防护材料、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胶黏剂产业领域,开发十多个系列四十多种胶黏剂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汽车、高铁、电子电器中复合材料的粘接与密封等领域,年产能力2000吨。其中叶片结构胶黏剂通过德国劳氏船级社风能材料认证。防护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以人体防护、车辆防护为主,兼之其他特种防护、防爆轰应用领域的民用防护产品体系,形成一定生产能力规模,在国内外民用防护技术及应用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力。工程塑料产业完成包括通用改性工程塑料、接枝聚烯烃材料及功能塑料、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和塑料制品等产品的开发。建成5条产业化生产线,形成年产5000吨工程塑料的生产能力。涂料产业目前已开发6个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桥梁、船舶、石化、车辆、水利工程等民用工程设备。在三峡大坝、葛洲坝、昆明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上通过性能试验和竞标,成为国家重点工程防腐产品合格供应商。拥有一条年生产能力5000t/a的涂料生产线。复合材料产业开发复合材料双壁储油罐,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引擎盖、传动轴、板簧等汽车轻量化构件,风力发电机叶片连接轴、大型冷却塔动力传动轴等高性能结构件,并以复合材料技术成果出资,与山东中意玻璃钢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合作组建成立北方中意公司,在探索军民融合和混合所有制方面走出坚实一步,实现技术成果在军和民之间的互动、渗透和优化配置,助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扩张。目前,双壁储油罐的市场開发工作稳步推进,并形成年产500件双壁储油罐/运油罐的生产能力。
多年来,研究所践行“文化固本、精神立魂”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文化建设,在科研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创新文化以共同愿景为动力,以创新发展为目的,以“铸魂、育人、塑形”为重点,以提高员工素质、创建和谐组织、打造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团队为任务,通过文化管理调节、文化观念引导和文化机制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雨带春潮急,风卷锦帆飞。创新的春天,自有耕耘的心志。立于时代潮头,研究所正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踏上强军筑梦的崭新航程。
(作者单位: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