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死循环
2017-06-14崔鹏
崔鹏
巴西的问题在不断发酵。
首先是5月17日,巴西肉类生产加工企业JBS集团负责人若埃斯利·巴蒂斯塔向司法机构交出了一段涉及巴西现任总统米歇尔·特梅尔要求巴蒂斯塔行贿的录 音。
5月20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蒂斯塔透露了更多巴西历届总统索贿受贿的内幕。其中包括现任总统特梅尔、前总统迪尔马·罗塞夫,以及前前总统卢拉·达·席尔瓦。而且在2014年,罗塞夫和席尔瓦的离岸账户资产达1.5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在说明为什么投资者应该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时,讲到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长期来看,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
对于很多经济体,事情的发展的确是这样的,比如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东南亚、北美,当然还有中国。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非洲或者南亚的一些地方,最近一百年,那里的经济非但没有越来越好(从全球财富标准差来看),反而变得更糟。另一部分个例来自于南美,这些經济体似乎总是陷入一种循环:一些令人绝望的东西似乎永远得不到改变,而这些经济体似乎也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巴西就是这样的典型。
巴西这个国家在1825年摆脱了殖民化,1889年建立了民主政体,在1920年代,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当时的巴西甚至比美国和欧洲看起来更有希望。
但好日子很快就到了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欧洲开始恢复生机,巴西却陷入了繁荣-腐败-通胀-严重衰退的循环。而在1930年代之后,欧美主要经济体在凯恩斯主义和供给经济学改革的轮流作用下,危机出现的频率和幅度都要远低于巴西所发生的。欧美主要经济体居民财富水平都已经达到非常富裕的当代,巴西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停留在中等,且贫富差距日渐加大。
巴西的问题,部分是因为其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但国家经济对其过度依赖。每逢原材料需求增大、大商品价格上涨,巴西经济就会经历一段繁荣。而当那些经济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出现间歇,大商品价格回落,巴西经济就陷入危机。由于巴西的资源经过多年的兼并和争夺,都已掌握在寡头财团手中,这些寡头财团又通过对政客的支持,使政府的政策对自己有利,所以巴西历届政府处于危机时总是靠过度增发货币来抵消赤字。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对地方寡头财团更有利。阶段性滞涨和腐败横行也因此成了巴西周期性的“特色”。
滞涨问题在1990年代最为突出。1990年巴西的年通胀率为2937.8%,1991年有所缓和为440.8%,1992年和1993年又暴涨,分别为1008.7%和2567.5%。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曾经被认为是个好总统。巴西人亲切地称呼这位总统为“卢拉”。在卢拉担任总统的2003年到2010年间,巴西的经济状况和结构似乎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和优化。在这期间,巴西的中产阶级队伍扩大,贫富差距减小。到2010年卢拉离职,他的支持率还维持在87%。
但是在2010年之后,老问题又出现了。很多经济学家还认为,劳工党的左翼政策加大了整个经济体系对矿石等资源的依赖,增加了政府开支。虽然短期内经济表现出繁荣,但长期来说会让巴西人用更长的时间还债。而卢拉能获得几年的繁荣只是运气好而已。更何况,很多证据表明,在贪污问题上,劳工党的官僚一点不比其他政党的执政者胃口小。
在2003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本来以为他们的国家已经走出巴西式中等收入循环了,后来发现这可能只是幻觉。
警惕腐败和寡头财团对整个经济体的败坏,以及警惕对个人造成的幻觉,是很多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