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的秘诀
2017-06-14徐涛
徐涛
有一篇称赞亚马逊的文章,说人人都爱亚马逊,因为它没有太多甩不掉的负面新闻,而且亚马逊创始人和CEO贝索斯面向未来的投资真是做得好极了,以至于无论云计算还是Alexa背后的人工智能,看起来地位都不错。另外一篇是忧心忡忡谈论Google,说它那些异想天开的面向未来的项目成功的没有几个,简直就是乱糟践钱,现在让整个状态看起来都更为保守和务实,也许才是更好的策略。再有一篇是说Facebook,说的是它正在抄袭Snapchat,怎么看都觉得这家公司并不懂年轻人,再加上假新闻事件,真是一家为了利润和股价没有底线的虚伪公司。
评论都挺头头是道。只是如果时间错位一下,就会变得很好玩。比方说,和10年前做个对照。
2007年,亚马逊是个非常讨厌的家伙,绝对不可能有人说“人人都爱亚马逊”。那一年,它发布了电子阅读器Kindle,因此,它被认为除了在压榨供货商、杀死线下商店之外,又成为了要杀死线下书店和出版商的杀手。股东们恨亚马逊,是因为贝索斯宁可不盈利,也要让商品的价格超级低。员工也没什么好话,因为这是一家宣扬节俭的公司:当Google的程序员吃着免费午餐的时候,亚马逊的员工连免费咖啡都喝不到。
那时候大概没有谁能够想到,10年后,会有人高调说:“人人都爱亚马逊”,并觉得所有技术公司都应该学学亚马逊吧。
而在那一年,有着摇滚明星般待遇的应该是Google。它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被别的公司效仿:有如同Google大厨那样的厨师,才叫善待员工;茶水间要摆满零食和桌上足球,才有技术公司的感觉;推出一堆beta版的小程序小软件,让那些哭着喊着想要当小白鼠的粉丝去测试beta版,那才够酷……
那时大概也没多少人能想到,10年后,那些当年大家觉得酷得不得了的beta版小应用,现在一个个都已经停用了;也没人想到,硅谷很多程序员会将技术大公司对生活全方位照顾周到的福利,看作扼杀创业野心的温柔陷阱。
哦,还有,10年前,Facebook是横冲直撞不加掩饰的愣头青,马克·扎克伯格直接穿着睡裤去见红杉资本的故事广为流传。大概也没什么人能想到,几年之后,这个愣头青成了和比尔·盖茨一样大谈慈善的人,还在哈佛的毕业典礼演讲,教导年轻人要有使命感。
有了这些对照,再看许多商业分析,就会觉得看的时候也不用太当真,更不用真的将之当作成功秘诀。伊隆·马斯克说要用物理第一原理去思考问题,这个建议不错,但这是他创立的特斯拉成功的本质原因吗?未必。有段时间,很多创业者都穿着乔布斯喜欢的黑色高领衫,宣称自己超级追求完美,大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荒谬,但其他各种关于成功的秘诀也一样荒谬,无论是“狼性文化”,还是说要“找到风口”,亦或是“互联网思维”,再或者公司要“扁平化运作”……
再用更加科学的说法来看,单一归因本来就不靠谱。之前的专栏中说,CEO对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相關系数不过是0.3,除此之外,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风口,亦或是某个大客户,的确可能和走向成功有关,但相关系数也未必会超过0.3。
但反过来,倒是有一百万种方法能够让一个企业失败,例如时机过早,时机太晚,或者缺少一个以一当百的销售……所以,10年后,上面提到的这些公司,哪些依然会笑傲江湖?或者,现在的这些独角兽和新锐公司哪些依然会在这个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我没什么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毕竟我也没创建过什么成功的企业。但我想我最近采访的一个成功者,他的回答还是挺中肯,也挺能让每个人受益的。
他是英伟达(Nvidia)的创始人和CEO黄仁勋,他创立的企业股价因为人工智能的热潮而在过去一年涨翻了三四倍。他说大多数的成功多少和运气有关,而除此之外,比别人更能忍耐,更不怕失败,有resilience,在逆境中也能扛过来很重要。毕竟,世上那么多聪明的、人脉广泛的,有钱有资源的人,他们也不是每个最后都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