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街头的城市密码
2017-06-14李剑
李剑
如果试图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街头巷尾随意溜达了。看这座城市里的人爱穿什么样的衣服,爱干些什么闲事,喜欢在哪里逗留,说起话来,是什么腔调、什么姿势……这些是属于一座城市的表情,暗暗透露着这个城市的独特气息。
当然,特别需要关注的还有耸立在城市街头的建筑。建筑是通向一座城市内部的密码,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折射着这座城市人们的审美和气质。既是如此,我们不妨在伊宁市的街头溜达一番,通过建筑,来了解这座城市。
中西文化碰撞的建筑之美
如果你是坐着火车来伊宁市的话,下了火车走重庆北路,经过的第一片建筑群一定就会让初次到达这里的人惊呼:呀,真是来到了中国最西部的城市呢!
这是一片具有中亚风格的建筑群落,通过大面积的使用赭黄色,在窗框、柱顶等细节处辅之以白色,使建筑在朴实中又透露出恢弘气势。尤其是“中亚之门”这一建筑,以红砖的赭色为基础色,同时用典雅的蓝色、粉色等彩色瓷砖修饰门墙,让这座寓意“开放”的建筑,朴素与典雅并存,庄重与灵动共在。
伊宁市城乡规划局副总工于晓梅介绍说,穹顶和圆柱是中亚风格建筑中常常可以见到的符号。这些符号在伊宁市火车站建筑群中也可以领略到,浑圆的柱体或间于房屋一侧,或屹立于建筑两端,自有一种厚重气息扑面而来。
“伊宁市是中国面向西部中亚五国开放的桥头堡。”于晓梅说,因此,在这里建成一片具有中亚风格的建筑群落,体现了一种文化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同时,这些建筑在用色和修饰上也融合了伊宁市当地民居的特点。“赭色、白色、蓝色是伊犁民居的主要用色。这片建筑以赭色为主体色,正是在体现伊犁当地的建筑文化。”于晓梅解释说,另外,建筑中用来表现厚重和美观的砖雕,也是吸纳了伊犁民居的建筑方法。
文化的开放和包容自是需要借鉴他人之长,但同时也需尊重和承袭自身的优秀文化。
伊宁,这座沟通中西的城市,包容和开放是自古以来的地域传统。
这一点可以在今人所修筑的位于“中亚之门”对面的雕塑群中感受。雕塑由东向西,讲述的是张骞受命出使西域、细君公主和亲乌孙等发生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音乐、舞蹈、丝绸、种子、香料等等在这条古道上往来。雕塑两侧的建筑也自东向西,由砖木结构的中原风格过渡为厚重朴素的中亚风格。
也可以从古人留在伊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中寻得。位于伊宁市新华医院附近的原拜图拉清真寺,建筑于1773年,是清政府为满足宁远城内穆斯林的信仰需求,拨专款一万两所修建的。清真寺為中原风格的砖木建筑,由宣礼塔、山门、礼拜殿、讲经堂组成。上世纪九十年代,清真寺正殿被拆除,只余宣礼塔仍旧矗立在新的中亚风格穹顶式拜图拉清真寺前方。我们从这座宣礼塔的式样可以感受旧时拜图拉清真寺的精美、灵动:青砖砌墙,柱体通红,每一角飞檐上皆有瑞兽;飞檐下,是层层叠叠、精心细致的木质雕花,体现着建筑的精巧和智慧;建筑顶端,一弯象征清真寺的新月盈盈闪着光芒。旧时拜图拉清真寺的精巧之美和现时拜图拉清真寺的朴素之美,如今,隔着将近200年的时光,共同矗立在伊宁市街头,彰显着此地东西文化的碰撞之美,宁静相守的和谐之美。
就像伊宁市民努尔买买提所感受到的。努尔买买提每天下午五点开着他的小货车来到拜图拉清真寺宣礼塔下,卖牛奶和馕。这里人流量很大,卖到晚上十点,他能有“100到150块钱的排档子(俗语,意为收入)”。问他,一个人摆摊,晚上吃饭怎么办呢?他有些不能理解,笑着说:“把东西放在这,我就去旁边食堂吃呀!”“那东西怎么办?”他答:“就放在这,没事,这里人好嘛,不会有人拿我的东西的。”
风格民居是最美丽的乡愁
关于乡愁,可以是远离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也可以是怀抱故乡之美,愿与之永远相守的淡淡情愫。伊宁市最能让人滋生乡愁的地方,大概便是那些透着浓郁地方风格的民居了。
这些民居散布在六星街、新华西路、汉人街,夹杂在现代城市建筑之中,坚守着一种乡居般的恬静安然。
观赏这些民居,会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生活热情——这些都是一幢幢精心修饰的房子,门头、门柱常以砖雕、木雕来做修饰。窗户则受到俄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常常里侧为玻璃,外侧安上木扇加以保护,形状以尖顶为主,两侧辅之以柱头。再有,就是房子的绚丽色彩了。虽然,如于晓梅所说,赭色、蓝色、白色为伊犁民居的主要用色,走进一些巷子里,常常会陷进一片蓝色的世界里,赭色的墙面上,蓝色的窗户、蓝色的大门、蓝色的柱子、蓝色的廊顶,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于蓝色的盛大的宁静,但随着生活的丰富,很多房子也逐渐开始使用不同颜色的墙漆和瓷砖来塑造房子的主体颜色。
当我走进新华西路十二巷时,就为这里颜色绚丽的民居所深深感染。这些在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房子,让人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了奇思幻想的童话世界,对生活不灭的热爱,对童心善良永远的执守,从这些彩色的房子里透露出来。
我闲逛时,遇见住在这条巷子里的阿迪力,他正牵着放了学的孩子回家。
我问他,为什么这些房子的门口或一侧都会安置着或长或短的凳子?
他在午后却依然明媚的阳光里笑着说:“这条巷子里生活着9个民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传统,就是尊重老人。每家的门口放上凳子,太阳暖和的时候,老人们可以走出家门,在门口坐着聊天、晒太阳。”
此外,要是过往的路人走累了,也可以坐在这些凳子上休息。“在这里住着的每户人家的大门都是向客人们敞开的,不管你走进哪家房子,拍照、聊天,都可以,因为你是客人,每户人家都会爱护你、尊重你。”阿迪力说,“不信,你走进去试试?”
我当然相信。这些为老人、为陌生人所设的凳子,已经表明了此地人家的热情和善意。
在伊宁市还有一条街道,也足以承载此地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走在阿合买提江路上,可以看到两侧建筑的白色墙体上都塑有以赭色和蓝色为主的各式图案。
据于晓梅介绍,阿合买提江路是在2014年伊宁城市建设年时,对街道进行提升改造、粉刷清理的。路两侧建筑上的图案为公羊角形、云头形等哈萨克族图案,以此种建筑符号来彰显当地的哈萨克族文化特点。将这条路改造建成一条极具哈萨克族风情的街道,首先因为伊犁是哈萨克族自治州;其次,阿合买提江路是一条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街道,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街区的厚重历史相结合,必能给生活于此的人们或前来一游的人们一种悠远的美感。建筑有这样的魅力。
伊宁市的街头是值得一遍遍去溜达的。南来北往、东去西进的人们打这路过,或在此扎根,赋予了这里看不尽的人情,领略不完的美。它们,就从这些街头建筑中一点点流露出来。
如前所说,向来,伊犁大地都有足够胸怀包容各种文化在这里蓬勃生长,最后,长成它们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