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
2017-06-14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2017年4月17日,《2016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正式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全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为250.34/10万,死亡率为161.05/10万;全省每年估计恶性肿瘤发病约为25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白血病和胰腺癌;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白血病、胰腺癌和子宫颈癌。
城市居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结构,还有久坐少动、精神压力大、环境因素等影响,导致乳腺癌、结直肠癌高发;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营养卫生条件较差,居民生活习惯不好等,导致胃癌、食管癌高发。
恐慌:癌症怎么说来就来
困惑:为什么体检正常一查却是癌症晚期
最近,家住郑州的刘女士怎么也接受不了:去年年底,她丈夫在当地体检中心还被告知一切正常,怎么3个月后就因晚期肺癌去世了呢?
“普通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
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疗发展部及防癌体检中心主任魏君丽说,90%的癌症早期没有症状,90%的早期癌症靠专业普查来发现,90%的癌症患者有了自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时机。很多癌症是在有症状时才被发现的,多数为时已晚,所以才会有“谈癌色变”之说。早期发现是目前预防癌症的主要手段,要想无症状时发现癌症,只有及时进行体检,而定期防癌体检更便于发现早期癌症。
两种体检“傻傻分不清”
“日常工作中,经常有受检者询问‘我已做过体检,是否还需要做防癌体检这样的问题。”魏君丽说,常规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防癌体检是一个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筛查肿瘤的过程,和普通体检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发现问题后将范围一步步缩小,直至发现或排除肿瘤。
“在防癌体检中,专业的医生会仔细询问受检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等,针对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体检方案。”魏君丽说,体检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比如简单的肛门指诊,很多体检都会做,但不是所有医生都具有“摸出癌”的丰富经验,“所以防癌体检重要的不是怎么查,而是由谁检查。”
40岁以上每年都要做防癌体检
当下,不少医院和体检机构推出了防癌体检套餐,不少人觉得“无从挑选,希望得到指导”。
“防癌体检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关键要有针对性。”魏君丽说,防癌体检的具体项目应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特点制订个性化方案,比如针对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等,看自己属于哪类癌症的高危人群,然后进行重点筛查。
那么,哪些人群要做防癌体检呢?魏君丽说,从临床统计数据看,40岁至50岁是癌症的高发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每年最好到医院进行防癌体检。
女性第一次性生活两年后,最好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坚持一年一次;月经异常、过晚婚育、有家族史、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的女性,则应重点进行乳腺癌检查;中老年人、嗜烟者,则是肺癌筛查的重点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查次胸部X线或CT检查。
从性别来说,男性应注重对肺、肝、食管、胃、结直肠、鼻咽、胰腺、肾、膀胱、喉、胆囊、甲状腺等身体部位的检查。女性除做以上项目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乳腺、宫颈、子宫、卵巢等部位的针对性检查。如果居住环境受致癌物污染严重,或者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紫外线、毒化学物质(如亚硝胺、苯、砷等),应及早到医院进行防癌检查。
另外,患有可能发展或转变为癌症的疾病,如黏膜白斑病、子宫颈糜烂、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绒毛状腺瘤、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皮肤慢性溃疡、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胆囊炎伴有的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疾病,这些人群最好定期做防癌体检,以避免病情发展。
特殊癌:沉默杀手,无症状
“我怎么会一点感觉也没有?”不少患者查出肾癌时都很惊讶,因为一点不适症状都没有。其实,肾癌就是一个“沉默杀手”,在早期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临床上95%以上的患者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
专科权威专家指出,肾癌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而且患者的花费少,尤其是有肾癌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等5类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
早期肾癌为啥没症状
要想通过症状发现早期肾癌并非易事,因为我们的肾脏隐藏得比较深,腫块没有长到一定体积是很难发现的。
早期阶段,如果肿瘤没有侵及肾盂,不会有尿血;如果肿物生长没有牵扯到肾包膜,压迫周围脏器,也不会有疼痛。
有的人会说肾癌的典型症状是血尿、疼痛和肿块,没错,但这大都是较晚期的症状。
一旦出现这三个症状,说明病情可能已不仅限于早期了,可能错过最佳诊疗时间。据了解,大约有30%-4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病情晚期。
早期肾癌检查靠B超
早期肾癌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发现不了。
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是发现早期肾癌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经验丰富的B超医生,或是正规医院的B超检查即可发现早期肾癌踪迹。对于直径两厘米的肾癌,缺乏经验的医师可能会遗漏,如果体检中发现可疑病症或是指标异常,建议进行CT、核磁共振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这几类人最该每年做一次肾脏B超
有肾癌家族史
罹患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特别是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
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有毒物质或工作环境污染严重的人群
肥胖
长期酗酒、吸烟、熬夜
以上肾癌高危人群必须高度警惕,并定期做肾脏B超检查。
另外,肾癌的高发年龄为40岁-60岁,年过40岁应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肾脏B超检查,尤其是男性更要定期体检,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手术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对于早期肾癌治疗,医生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一般来说,4厘米以下的肾癌原则上可以做保肾手术,而保留双侧肾脏比仅剩一个肾脏的今后生活质量要高,特别是老年患者。
至于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还是传统开放手术,其实就治疗效果上并没有明显差异,相对来说腹腔镜微创手术因为采用小切口,对患者创伤较小,更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万一错过了,医生还有其他招
对于一经发现就是晚期,或是手术后出现肺、肝、骨转移的晚期患者,医生在治疗上并不是只有手术一种方法,而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晚期肾癌对放疗、化疗、免疫(白介素和干扰素)治疗均不敏感。靶向治疗是目前晚期肾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靶向治疗在杀灭肿瘤的同时能避免杀伤正常细胞,可以避免不良反应,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极大地延缓了肿瘤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是主要用于发现癌症已属晚期,或是手术治疗后出现肝、肺、骨等转移的晚期患者的治疗手段。
当最常用的TKI类靶向药物使用一段时间,病情出现进展,可替换使用mTOR抑制剂类药物,由于作用靶点不同,治疗效果可以得以延续。病情稳定后再次使用TKI类药物又重新有效。部分患者使用这种TMT(TKI-mTOR-TKI)疗法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
转移早发现,复查要勤做
平时不复查,可一检查就是大问题的不在少数。坚持定期复查,完全可以早发现转移病灶,早发现的治疗效果要比晚发现的好很多。
具体的随访时间和内容根据病情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复查时间:一般术后4-6周第一次复查;头一年每3个月;第二年每6个月;之后可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项目包括:一般症状和查体;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
监测指标:如血沉、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腹部CT或超声;胸部平片或CT;可选检查骨扫描等。
生活中致癌的因素很多,但哪种风险更大,一直没有量化的数据。不过近日,美国《悦己》杂志邀请了多位癌症专家,以10分制给各种癌症风险因素打了个分。
这些专家包括: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预防中心主任特雷泽·贝弗斯博士,纽约纪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肿瘤外科专家黛博拉·卡普科博士,莫菲特癌症中心及研究所专家乔纳森·兰卡斯特博士以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中心主任彼得·谢尔茨博士等。
吸烟9.5分
吸烟与80%的美国女性肺癌有关,它还会增加子宫癌、胰腺癌、肾癌和口腔癌危险。
年龄8.9分
55岁以上人群占确诊癌症病例的77%。
人体细胞衰老及外部环境等都会增加癌症风险。
日晒8.9分
65%的致命皮肤癌黑素瘤与日晒直接相关。
遗传因素7.8分
只有5%-10%的癌症具有遗传性。
性传播疾病7.4分
人乳头瘤病毒和乙肝,与某些癌症有关。
肥胖症6.6分
肥胖会提高体内多种激素水平,为癌症提供温床。
饮酒5.6分
每天一杯酒会增加乳腺癌危险,酗酒更危险。
饮食5.3分
红肉和加工肉食会增加结肠癌危险。
甜饮料会增加肥胖症概率,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不运动5.0分
运动可降低肠癌、乳腺癌、肺癌及子宫内膜癌风险。
建议每周适度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75分钟。
避孕药4.3分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会加重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停止服用避孕药,致癌危险会随之下降。
辐射3.5分
生活中到处都有辐射,辐射较强的医学检查危险性更大,但必要检查不可少。
压力1.3分
长期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和DNA修复,不利于癌症预防。
手机1.1分
近距离打手机损健康,免提或更有助于防癌。
双酚A1.0分
多项动物实验表明双酚A(多含于塑料制品中)会增加癌症危险,因此最好避免接触。
甜味剂0分
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会致癌。
咖啡因0分
早餐喝咖啡其实可降低基底细胞癌危险。
止汗药0分
止汗药致癌纯属谣传。
有数据表明,70%-80%的癌症主要由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引起,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70%的肿瘤就可以避免。
著名肿瘤内科专家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建议:
戒烟
吸烟与肺癌、食管癌、咽喉癌、口腔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等有关。如果我国烟民戒烟,癌症可以下降20%。即使达不到,少吸烟、吸低焦油烟,吸烟年龄推迟,也可降低肺癌等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如婴儿能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可以使人群中患乙肝者减少80%,肝癌下降6%。如在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中普遍接种,肝癌将进一步下降。
合理膳食
超重和肥胖者患乳腺癌、肠癌和胰腺癌的风险上升。多吃高纤维、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亦很重要。合理膳食可使癌症发病率降低10%。
定期筛查
前面三项是从生活方式入手。一旦发生癌症,要争取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应做一次癌症筛检,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通过早期根治性治疗,达到长期生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