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苏教版语文文本教学

2017-06-14胡立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本生活语文

胡立萍

在现阶段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为了尽可能快地让学生进入高考临战状态,许多高一、高二的语文老师争相赶课时抢进度,导致一些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或弃置文本而代之以课外阅读、语文知识讲座。而我们教师又会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发现学生严重缺乏语文素养。究其原因,我们老师的责任重大,平时课堂教学中缺乏文本研究和文本阅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更好地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和教材文本作为“例子”的作用,进而实现对文本阅读的超越。

文本教学的超越就是要在這些既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个性,使教和学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要实现这种超越,我认为,必须树立以下观念。

一、文本阅读的整体观

这个观点并不新鲜,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我们许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往往在实践中表现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要实现文本教学的超越,必须首先具备这种观念。一方面虽然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但其意义并不是词和句子的简单相加,它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文本整体中认识。另一方面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对这种深层意义的把握,更需要从整体话语上去认识。正如我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分析出文中的“地坛”是渗透了母爱和母子之情的文学地标,话语浸染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这才是文本阅读,这才是关键。如果我们仅只理解为地理环境,那只能叫做雾里看花,或者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了。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乃至于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冰冷的课文分析之中,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从根本上违背了文本特质及阅读规律。

二、文本阅读的人文观

把文本阅读从工具性、文章学中解放出来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呼唤。高中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大纲还指出,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如前所述,课本是纸介文化的精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正是屈原《离骚》中的那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司马迁《史记》中的那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那永垂青史的民族气概,李密《陈情表》中的那忠孝俱全的传统……在课本中闪烁着熠熠光彩,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民族脊梁。文学即人学,人文之学,它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优化人的精神品质、思想情操。一部《红楼梦》曾经使多少人为之感动,一部《直面苦难》有多少人为之激奋,一部《长亭送别》又有多少人为之感慨。读苏轼的诗歌使人豪迈慷慨,读余光中的散文使人魂牵梦萦,读鲁迅的小说使人深沉悲凉……文学的熏陶感染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文本的人文观就是要让青少年在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中发展成长。我主张文本阅读的人文精神,首先是要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反对一切可能使他们异化的教学现象,从根本上关怀他们的发展和未来。

三、文本阅读的创造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象,从而创造出溶注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显现作品话语背后的隐喻和寓意。同时,在作品提供的多层次结构框架中,往往隐匿着许多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未定性意蕴空间,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的梦想实现了吗?他怎么死的呢?说明了什么?这些“空白”有待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去阐释。西方神学解释家奥特认为,这种空白的理解和填充,往往体现了人的生存中必然存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人的真实中最为本真和创性的东西。文本的阅读,就是要驱谴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走进社会,成为“书袋子”“书呆子”,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四、文本阅读的生活观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这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其它形式的文本,或叙述报道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赞颂、针砭生活中的人物、现象,或说明、介绍生活中需要的某些知识、经验,能更快捷、更直接地作用于生活。从这个意义讲,我们的文本阅读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观照生活,介入生活,创造生活。前者主要针对文本中描述的生活而言,例如,阅读《辛德勒名单》通过写辛德勒由发战争财到不惜花费巨额金钱尽全力拯救生命,讴歌了人性复苏之美,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后者主要针对现实生活而言,学生一旦将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融入文本之中,就会通过自身的独特体验创造出崭新的形象,显示自己对文本生活的独到见解;反过来,学生又可以用文本中积累到的生活经验、领悟到的生活意蕴观照现实生活,形成自身对现实生活的意见、看法、观念,创造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老师既要善于把学生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进文本,又要善于把高于现实的文本生活引进现实,实现两种生活的对流,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文本。

猜你喜欢

文本生活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