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对联
2017-06-14韩进卿
●韩进卿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银河北路122号市楹联学会)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零九),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 同治进士。 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一八八九年调湖广总督,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并筹办芦汉铁路,一八九四年为两江总督。曾编练江南自强军,设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诸学堂。 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以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一九零七年调任军机大臣,兼督学部事务。他一生酷爱楹联,有《张文襄公全集》,楹联多收于《联语丛录》中。
张之洞对联的特点是重实用性。
一、行业联
张之洞为晚清洋务派首领,重视开发实业。 除实际操作之外,还亲自为某些商业、手工业工厂等撰写行业联,表明自己对有关行业的重视和支持。如题湖北织布局:经纶天下;衣被苍生。
光绪十四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广州筹设织布官局,次年张调任湖广总督,奏请朝廷将其在广州筹设的织布官局迁往武昌,设立湖北织布局,并亲撰此联。『经纶』指整理蚕丝,常比喻政治规划。『衣被』指养护、加惠。《荀子· 礼论》:『乳母之饮食之者也,而三月; 慈母衣被之者也,而九月。 』该联言短意长,表面指织布是为了解决百姓的穿衣,实际上寄托了自己报效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此外张之洞还为信局、 铜元局、 银元局、织麻局、枪炮厂及书业、笔业、盐业、酒业、旅馆业、皮鞋业、绣货业等行业题联,甚至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不少企业都以有张之洞题写楹联为时尚。为大量工厂、行业题联,这在晚清的楹联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二、地名联
张之洞为若干景点、 单位题了不少楹联。 如题黄鹤楼:昔时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张之洞对办洋务颇为自负,此联是他登临该楼时所题,上联追忆历史,把江汉说成是中华创业的起点,下联大气、 自豪,『交通文轨』指交互相通,文章要规范。《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联中是指创办洋务,推行新政的模式。主张对外开放,亚欧并不遥远。
此外题联还有奥略楼、山西贡院、两湖书院、经心书院、湖北试院、湖广督署、武备学堂、广州礼堂、广州无邪堂、广州清佳堂、汉阳晴川阁、广州三君祠、恩施问月亭、广州督抚衙门、 广州督署花园、 衡阳湘西草堂、北京畿辅先哲祠、太原贡院明远楼、广州南园十先生祠、湖北黄岗东坡故居、湖南岳阳君山屈原湘妃庙等。
三、题赠联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交际甚广,特别是文友很多,他为同僚、朋友、文友、亲戚等撰写的题赠联、寿联、婚联、挽联等也很多。如挽彭玉麟:
五年前瘴海同袍,危艰竟奠重溟浪;
二千里长江如镜,扫荡难忘百战人。
彭玉麟清末水师统帅,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 光绪十六年(一八九零)病卒于家乡衡州退省庵。 联中『五年前』是指光绪十一年中法之战,彭帅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凉山一战,大胜法军,朝廷却合议撤兵,是年底彭受沿海瘴气染病请归。 挽联说对于彭玉麟的辞世,连东海的波浪都在祭奠,两千里的长江像镜子一样公平、明亮,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功臣。
张之洞曾为邹代钧老母题写寿联:
儿似北朝郦善长,
寿齐南岳魏夫人。
邹代钧湖南新化人,中国近代地图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调他兼任湖北全省地图测绘事宜。郦善长即郦道元,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袭爵永宁侯,曾任冀州长史、河南尹等,不畏权势,执法很严,素以严猛著称,喜游览,著有《水经注》,是个孝子。南岳魏夫人名魏华存,系晋武帝时司徒魏舒之女,自幼好道,博览群书,作《黄庭经》,成为道教五大典籍之一。东晋咸和九年,魏夫人在衡山托剑化形而去,被后人称『南岳夫人』。 联中借此二人,夸赞邹母仙风道骨和教子有方。 此外张之洞还为李鸿章、袁世凯、鹿传麟等写过寿联,为子功等写过喜联,为张树声、李文田、徐建寅、李兰荪、张之万、黄仲弢、长孙厚琨等写过挽联,更为伯涵大兄、文山一兄、小堂大兄、伯浩仁兄、小舟大兄、薪岩二兄、佑寰二兄、仲孚仁兄等人写过题赠联(题赠联一般不写姓氏,以表亲切)。
四、自勉联
张之洞写了不少自勉联,作为居室联、书房联、座右铭等。 自题联如:
路入青云楼阁灿;
花开绿水藻芹香。
座右铭联:
兵家尽补能康世;
经义咸明乃著书。
字里行间都反映了张之洞从政以德,治军以严,潜心读书撰联的心境。自勉联中还有不少集句联,如:
愿把霓幢引烟策;
戏操狂翰涴蛮笺。
上联出自唐顾云《华清词》,下联引自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还有若干摘诗自题,显示出张之洞饱读诗书,运用自如。
张之洞所写对联,都是自撰自书。他的书法师宗苏轼、米芾,笔力遒劲、笔意开张、自然丰润、俊迈豪放、跌宕有致,可谓联墨双馨。 在各种资料及网上能见到的书法尚有一百三十余幅,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赠友的楹联作品,少数有扇面、条幅、四屏等。
张之洞写联,用词准确、对仗工整、用典巧妙不露痕迹,说明张之洞满腹经纶。如张之洞题信局的联:
梅赠春风来驿使;
葭逢秋水送鸿邮。
该联中『梅』对『葭(初生芦苇)』草木对,『春风』对『秋水』,时令地理对,『驿使』对『鸿邮』人物对,古时的送信使者对现在的邮差,对仗非常工整。
再如张之洞题广州南园十先生祠:
诗如大历十才子;
园似将军第五桥。
『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 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写诗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 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于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 大历即大历体,指唐代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第五桥』引自苏轼诗《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有句『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 』此联用典很精到。
张之洞还擅长撰长联,他为湖南岳阳君山屈原湘妃庙题联达四百字,为古今长联名作。
不过,张之洞的楹联有时也有粗糙之处,如:
题广州广雅书院礼堂: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易其行;
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广雅书院即今广州市广雅中学,一八八七年张之洞所创办,上联出《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心中的大丈夫,也是张之洞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通经: 通晓经学,《后汉书· 质帝纪》『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 』该联是表明首先经过通经学古,才能成为高人,在此基础上,能够报效国家,能推行明确的政治主张,才能算贤人。 这副联立意很高,用了自对和有规则重字,但还是有所疏忽,上联相同位置『虽』、『不易其』四字不变,下联相同位置『以』、『为』二字不变,而与『不易』对应的字却变了。 两个『行』字,重得也不规范,应属瑕疵。
张之洞又是晚清诗钟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诗钟在晚清年间开始流行于福建沿海一带,张之洞在任两江总督时,闲暇之际常召集僚友唱和作诗钟,调任北京军机大臣后,又促成了京师诗钟活动的开展。如曾嵌『有、麻』雁足格:
春水桃园天别有;
秋风茅屋雨如麻。
分咏眼镜、鹦鹉洲:
眩海老花障云雾;
隔江芳草对烟波。
张之洞还是联语无情对的高手,当年他和诗友联友所写的无情对,如: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张之洞;
陶然亭。
这些联语已成当今人们撰写无情对的样板。
张之洞文武兼备,文友很多,自己喜欢写楹联,对于擅长撰写楹联的下属也特别欣赏,而且提拔重用。 但在他身上旧官僚习气也很浓。 当年孙中山先生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 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等样人?门官答:一介儒生。 张之洞令人拿来纸笔写: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
传给孙中山,孙中山提笔写道: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不由暗自惊讶来者的气度和才学,才接见了孙中山。 同样梁启超去武汉(旧称江夏)拜见张之洞。 张也出联曰: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 谁是第二?
梁启超对曰: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 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这两个故事很有趣,但也衬托出了张之洞恃才自傲的官僚架子。
目前,我们楹联界对张之洞的研究尚不充分,有的楹联还存疑。 现有《张文襄公全集》的杂录中所辑《联语丛录》,多有遗漏。 其中有张之洞所题黄鹤楼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而谷向阳、刘太品二位编著的《对联入门》(七十八页)一书却载明此联作者为清朝符秉忠。《联语丛录》所载张之洞题写的广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对联入门》(九十六页)载明此联为清朝李棣华所撰。 其最终定论尚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