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现实发展变迁及其问题反思

2017-06-13张新航

大经贸 2017年4期
关键词:城市反思城镇化

张新航

[摘要]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千头万绪的问题。目前中国城市正经历着转型时期,在此过程中,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问题的突出成为两大特色,真正了解我国城市发展变迁的历程和目前城市存在的诸多问题,是我国城市走向善治之路的必经途径。

[关键词]城市 城镇化 发展 反思

一、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

中國古代城市大多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于一体,城市比较集中,数量较少,防御作用比较明显,如齐临淄,赵邯郸,郑韩故城。无论是奴隶时期的早期城市,还是封建时期的都城,大城市的建立更多的是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如唐代的长安,北宋的汴梁,元朝的元大都等,都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期间的大城市。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被动的开阜通商联系在一起。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中国被迫开放70多处通商口岸,一举打破了中国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彻底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但是也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近代城市发育不成熟。

拉瓦蒂曾说,工业化和城镇化因果联系复杂而密切。工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建国以后,由于多个因素的考量,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并将发展重点由沿海转向内陆地区。1949年到1961年仅仅12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增长了76座。同时,政策使资源向工业倾斜,抑制了农业的投资和发展,从而拉大了城乡差距,农村劳动力由此向城市迁移,进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1958年颁布的户籍制度以及一系列城乡二元制结构,成为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壁垒;随后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更使发展中的城市化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春天。1980年,国家建委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1989年城市发展方针被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发展方针的制定和开始实行的住房商品化政策以及设市标准的降低,使中国城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到目前,城市数量仍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1996年之后,城镇化率比199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到2007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并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城市的发展两大趋势:一是逐步向大中城市发展。二是向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

二、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反思

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也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根据研究表明,城镇化率仍将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在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背后,还有一系列由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困境,和谐城市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根据最新出炉的社科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只有不到1成的城市相对健康发展。

首先,城市房地产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信贷规模的增大,城镇的住房需求大规模增长,虽然中央加大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和深度,但是房地产行业的炒房热度仍然只增不减;其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频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仍然滞后。如何使人民“有所居”,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其次,城市管理职能交叉分割,管理效率不高。在改革开放后到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我国形成了“发展经济城市”城市管理理念,城市政府更加注重经济标准的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促进了城市GDP的增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职能条块分割严重,机构设置交叉臃肿,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最后,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安全问题突出。城镇化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但城市阶层分化,贫富差距过大也成为威胁城市稳定和安全的重要问题。如由于城乡二元制的壁垒,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成为边缘人口,在为城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医疗得不到保障,没有享受到各种应有的权利。由此产生各种打架斗殴等威胁城市稳定的因素,这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短板。

猜你喜欢

城市反思城镇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