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老年保障体系
2017-06-13杨晋刘芸师虹
杨晋 刘芸 师虹
[摘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快速改变了我国的人口结构,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服务供不应求,供需矛盾一直无法得到改善。因此,有效解决老年人的需求,并且构建中国的老年保障体系迫在眉睫。《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研究》一书以人口老龄化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国老年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面临的问题,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提出构建我国“三位一体”的老年保障体系。
[关键词]老龄化 老年保障 三位一体
王延中指出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家庭养老阶段,然后家庭功能弱化,国家提出社会化养老阶段,到现在社会化养老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是社会、政府、家庭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政府主导构建涵盖老年经济需求、老年服务需求、老年精神需求、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老年保障体系,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
王延中的《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研究》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出中国特色的“三位一体”老年保障体系,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全书共八章,概括而言,可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分析老年人口特征和老年人面临的风险问题,同时以老年理论和老年人的多重需求解释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进而提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保障体系的構建尤为重要。然后,分别从公共产品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社会融合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公民权利理论的视角,为老年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围绕“三位一体”的老年保障体系进行阐述,针对我国的养老保障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老年保障体系的改革思路。最后,借鉴德国、英国、美国等六个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分析我国面临的养老问题,并立足于基本国情提出适应国家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如果达不到满足,可能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逐步针对老年人对经济、医疗和养老服务、以及精神层面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然而,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老年经济保障不完善,老年健康保障欠缺,老年服务保障滞后,老年精神保障缺失。为解决相关问题,王延中从多个理论视角探讨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问题和发展的主体方向,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即以老年经济保障、老年服务保障、老年精神保障为主要核心内容,同时需要以资金、法制、管理和人才为支撑,政府、家庭、社会、社区与个人共同参与。
本文重点依据王延中的《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研究》系统性的分析作为养老保障的基本内容的三个方面,即资金保障体系、服务体系、精神体系。
1、服务保障
以北京、成都、广州为例的局部城市,养老服务保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养老服务保障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养老服务缺乏专业队伍;养老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力度较小;缺少对养老机构的评估和监管;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滞后。基于对国内外养老服务保障的实践经验以及我国面临的困境,作者提出构建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改进方向:(1)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2)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3)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年服务信息化建设;(5)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6)强化农村服务保障;(7)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2、经济保障
经济保障是服务保障和精神保障的前提,在老年保障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其中,养老金是确保老年经济保障的主要资金。我国养老金的收入和支出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过高,养老金待遇差距显著,同时我国的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大。因此,我国养老保障资金应该进行多元化投资。
3、精神保障
精神保障属于老年保障高层次的内容。与其他老年保障相比,我国老年人的精神保障极为缺失,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并且更需要来自他人的关怀和认同,更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作者认为老年人精神保障有正式支持系统和非正式支持系统两大保障。受我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长期以来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主要来自非正式支持系统。非正式支持系统主要来源于亲属、朋友、邻里的生活照料,虽然在老年精神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老年精神保障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政府为主导,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正式支持系统是必要的,它在政策制定,资金、人才投入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只有正式支持系统和社会的非正式系统相结合才能使老年人获得更好地精神保障。
服务保障、经济保障和精神保障是老年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中更多的是将三者单个来论述,并没有将三者有机的结合,但实践证明经济保障是做好服务的根本,他也会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况。精神保障是最高层次的,适度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获得优质的服务,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为中国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充分、优质的老年保障,达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提出的更加明确具体的老年保障体系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将三者有机结合的养老制度才能更好的为老年染服务,如“建立非缴费型老年津贴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障并轨”,“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投资运营”等,一些政策已逐步推行,并取得一定有效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