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位》之后的空位
2017-06-13汪苏汪澜
汪苏++汪澜
作家蓝月,一位来自苏州江南水乡的才女,观其笔名,即能想得出,这是一位浸润着晓风残月的婉约女子。她有着浅吟低唱妙笔生花的学识,更带着河埠廊坊生活养成的文静气质。所有关于江南文人娟秀的所有美好品质,都能在她身上得到恰当的体现。然而,熟读她的作品,给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细腻,却又没有完全迂回于情情爱爱世界里的呢喃之风,她的小小说,真实淳朴,富有诗意,大多取材于乡村风土人情和社会现实,构建了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文学表现空间。
蓝月惯用市井和乡村题材的作品反应当下的社会矛盾,文章《空位》即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品记述了一个具备代表和象征意义的农民父亲进城的心理历程,映射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普通农民身上所交织的小农文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矛盾,既有聚焦的表现手法,又具有广阔的社会历史意义。
作品中,代表朴素农民父亲的“他”,普通到无名无姓,几乎可以被所有人忽略。但正因为“他”来自信息闭塞的农村,所以具备了某些特别的符号式的代表意义,“他”的身上集中再现了正在解体的中国小农文化特点。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父亲,朴素实在,不落窠臼不重仪表,他含辛茹苦用生命和汗水将儿子送进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而儿子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为了生存奔波劳碌,因此竟无暇回到农村。在多年思子心切的驱使下,父亲第一次踏出深山,进城去看儿子。一路上,父亲的脑海里尽是父子二人在大山深处相依为命的美好图景。然而,当父亲满怀期望的进入城市时,与城里人接触的刹那间,那些原本潜藏的矛盾冲突瞬间爆发,深深的反映在父亲剧烈的心理描写上。他的用蛇皮袋子提着的土豆,他的破旧的解放鞋,他的邋遢的装束……都在公交车上与城市市民各种鄙夷的眼神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在去往儿子家的公交车上,“他”的边上有一个空位,但领着孩子的母亲宁愿站着颠簸也不愿意接受他的让座。在身边的人掩耳捂嘴的情态下,“他”的心情由即将见到儿子的愉悦急转直下。这位父亲最终选择了远离城市,给那个公交車留下了一个空位,令人心碎。
富含感情的读者大多会认为作者所定格描写的那个“空位”,该由那个一直没有出现过的农民的儿子去坐,因为他于公交车、于老人、于社会、于文章都是作为一个缺失的存在,事实也即如此,但是是什么牵制了这个农民的儿子一直没有出现。从文章看来,是作为农民代表的父亲的剧情需要,但反过来,那个一直没有出现的儿子,其实也只是农民父亲的生命延伸,父亲在城市中的悲剧遭遇只是儿子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可以想见,农民儿子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也只是一个小农文化作为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的自卑,深入到市井生活中的演绎。往直白的说,父亲的牺牲和从城市生活中的退出,只是为了让儿子走的更远更好。
在结构的逻辑安排上,作家既注重了心理活动的描写,同时又使用空位这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元素穿引连贯,使得文章既紧凑又有巨大的审美空间。
《空位》中主人公几乎没有什么台词对话,只仅仅依靠动作、眼神、回忆等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就将文章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文章简短、集中、细腻,精炼,展现了作家的娴熟笔法。作家在短小的篇幅里塑造了一个淳朴、善良,面对城里人的冷漠感到自惭形秽的父亲形象。
我们的城市化的时间不长,我们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可能做了西方四百年才能做到的事情。经济建设方面我们确实有可以骄傲的资本,但是我们回头看看,往上数个三代左右我们城市里面的多少人的根不是在农村吗?为什么我们仅仅经历了两三代之后我们就开始厌恶他们了。我们究竟怎么了?《空位》塑造了一个真切得就在我们身边的父亲形象,旨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生养我们的农村,不要忘了为我们倾尽所有的父母,不要让我们的父母成为一个“空位”。
中国近几十年的变化让世界瞠目让国人震惊,我们变了,变得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情绪,变得看重未来而遗忘了过去,变得衣冠楚楚而缺乏了人情味。而文学,作为最有人情味的文明产品,常常以反思、批判、抒情和比喻的方式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拯救。蓝月深得其中的要领,她充分利用了文学批判在人灵魂中的唤醒功能,用细腻的表述,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共鸣,引发深省。
蓝月对文学有着无比的狂热和执着。她说:文学创作对我来说是上天的恩赐,因为写作让我的心越来越宽,越来越懂得感恩和珍惜。如果读者能在我的文字中有所感动,那是我文字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这是出于这种朴实毫无功利的写作动机,让她的作品有着独特的亲和力和震撼力。让我们期待作家蓝月写出更多的精彩佳作,也祝愿她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