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实时超声造影在糖尿病并发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2017-06-13吕春秀
吕春秀
[摘要] 目的 在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中,针对临床糖尿病并发肝癌患者采用实时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20例糖尿病并发肝癌患者的37个病灶进行采用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的有关资料,治疗前,手术过程中及术后都实施肝脏超声造影,采用B超引导的经皮穿刺肝脏肿瘤方法对18例患者进行微波方法治疗,对2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方法治疗。 结果 患者都没有产生术后出血、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症状;对于患者肝脏肿瘤微波或射频消融后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判定疗效具有90%准确率(18/20),B超CDFI 检查结果的判定疗效具有77%的准确率(15/2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检查准确率方面,将超声造影与CT增强/核磁共振相结合用于对诊断、评价方法的补充,可获得更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肝癌并发糖尿病;微波消融;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45-02
在我国临床中肝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高发肿瘤疾病,目前主要采取微波、射频消融及栓塞化疗等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获得了一定效果。但在一些患者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消灭肿瘤,短期内该病症复发就会对疗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亟待解决肿瘤杀灭采取提高微创疗效,复发率明显降低等问题[1]。在临床应用中动态增强CT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评价微创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但因患者自身情况存在的差异而受到较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实时评估的难度。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已逐步成为一种推广范围较大的新技术,小微血管灌注可有效利用超声造影显像剂与患者机体组织之间存在的声学性阻抗进行客观显示,进而对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准确评估[2]。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中临床糖尿病并发肝癌患者采用实时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20例糖尿病并发肝癌患者的37个病灶进行采用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的有关资料,其中有11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2.5±6.2)岁。有13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7例患者为肝转移癌(包括2例胃癌患者,3例结直肠癌患者,1例卵巢癌患者,1例胰腺癌患者)。患者空腹血糖在8.9~13.5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在15.6~21.8 mmol/L之间。
1.2 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仪器及试剂为2~5 MHz探头频率的超声诊断仪,冷循环微波消融射频治疗仪以及超声对比剂。对患者实施肝脏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的方法,采用生理盐水与超声对比剂稀释混匀,然后将2.4 mL超声对比剂经患者上肢外周静脉迅速注射后,再将5 mL生理盐水注入静脉,此时将超声仪器计时器启动,对肝脏各叶进行2次快速扫描,对患者动脉向、门脉向及延迟分别进行全程观察6 min,如果发现患者病灶部位就将其大致部位进行记录,之后对其余部分进行继续观察。20例糖尿病并发肝脏肿瘤患者采用B超引导的经皮穿刺肝脏肿瘤方法对18例患者进行微波方法治疗,对2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方法治疗。肝脏肿瘤采用B超导向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主要操作步骤[3]:①术前8 h患者就需要进行禁食,控制好患者血糖指标,对患者血常规、血糖、肝肾及凝血功能等有关指标进行检测;②术前0.5 h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50 mg杜冷丁,10 mg安定,实施静脉全身麻醉;③对患者手术部位皮肤进行局部消毒后实施0.5 cm切口,结合患者造影检查结果对穿刺途径进行确定,将微波消融针在超声引导下向患者肿瘤插入;④将冷循环启动,采取60 W的消融功率,单次进行10~15 min时间的治疗,持续采用超声设备对患者的消融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测;⑤采用常规肝脏造影方法在患者实施消融术后对消融治疗效果进行检查。
1.3 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
对患者前后超声造影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比较,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造影剂剂量、推注速度、选取的ROI区域等因素对超声造影的准确度都具有一定影响,这几个因素也是评价超声造影准确率的重要指标。超声造影结果不存在血流信号,回声不强,结果能够发现患者血流信号或较强的回声,部分患者病灶结果显示强化的患者肿瘤为不完全坏死;将患者超声造影与CT增强检测结果相结合,与其没有治疗前进行比较,不存在显著变化的患者为可疑残留[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糖尿病并发肝癌患者都没有产生术后出血、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症状;对于患者肝脏肿瘤微波或射频消融后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判定疗效具有90%准确率(18/20),B超CDFI 检查结果的判定疗效具有77%的准确率(15/20),兩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肝癌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消融术治疗是临床应用的一个新方法,相对于其它非手术疗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的措施就是选择比较准确的适应证及确定疗效。相对于CT/核磁共振而言,细胞间隙难以被超声对比剂弥散,超声对比剂也就是真正的血池显像剂,使患者肝肿瘤内部血供情况被精准描述。对比剂注射后,充分利用对不断变化患者肿瘤血管形态的观察能够对肿瘤病灶良恶性进行甄别。患者实施超声造影后的结果,相对于造影前病灶具有更加清晰的边界[5]。所以,超声造影能够使肿瘤病灶及其浸润范围得到精确的显示结果。而且,超声造影在对患者肿瘤数目判定方面也更为精确,特别是对于不足1 cm的微小病灶更为适合。另外,超声造影的实时性使患者穿刺的灵活准确性显著提高,进而使患者产生胆瘘、出血等一些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相对于CT导向方法而言,在提高消融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超声造影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该研究结果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对于患者肝脏肿瘤微波或射频消融后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判定疗效具有90%准确率(18/20),B超CDFI 检查结果的判定疗效具有77%的准确率(15/2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类有关研究数据[6]也是基本一致的。数字血管造影技术能够使患者分布的肿瘤血管走向显示清晰,作为患者残癌范围在介入治疗后的一个主要判定标准,但该指标属于有创检查,对于常规普及不适合。肝脏超声造影优势比较明显,操作便捷、不具有创口,可实时检测等优势,同时还能实施多次反复检查,通常不会受到患者年龄、肝肾及呼吸功能的限制[7]。所以,可用于肝癌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对检查病灶转移、复发的一个首选方法。
增强CT与核磁共振尽管是对肝癌消融治疗进行客观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实时评价射频消融后的疗效不适合,对于短期内检查多次,在1个月后评价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不适合。而超声造影就不存在受到该问题的影响,可实时评价射频消融后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肿瘤患者灭活不全的也可采取补充治疗措施。业内很多学者也持有如下观点,消融治疗后患者因肉芽组织纤维化,改建完成新生血管,对于造影观察比较适合[8]。另外,对于术中选择消融方案的指导,超声造影的优势也比较明显,能够将胆管、大血管避开,对进针方向、深度进行准确确定,使患者肿瘤残留情况得到准确评价。
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该研究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检查准确率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实时性,不具有过敏反应,无需较高的检查费用。在糖尿病并发肝癌患者中利用实时超声造影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检出肿瘤及其定性诊断方面。但该研究也存在如在同时期难以对患者多个不同病灶进行兼顾等一些不足之处,在临床中建议将超声造影与CT增强/核磁共振相结合用于对诊断、评价方法的补充,才能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敏华,杨薇.超声造影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5,7(11):26-28.
[2] 李敬东,刘健,赵学友,等.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创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9(6):141-143.
[3] 倪晓霞,于晓玲,王旸,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7(10):37-39.
[4] 孙文郁,姜洪磊,于浩,等.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临床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4(10):72-75.
[5] 李海莹,吴佳恒,乔强,等.微波消融联合人工腹水治疗临近膈肌肝癌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3(10):49-51.
[6] 杨平平,叶欣.微波消融技术及臨床应用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10(5):81-83.
[7] Dongli C,Hyo KL,Seung HK,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usefulness of powerdoppler US with a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in evaluating therapeuticresponse preliminary results[J].Radiology,2014,5(18):262-265.
[8] Choi D,Lim HK,Kim SH,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usefulness of power Doppler US with a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in evaluating therapeutic response-preliminary results[J].Radiology,2015,10(5):92-95.
(收稿日期: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