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06-13盛莉杰吴競宫学武张志长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超声感染性白内障

盛莉杰++吴競++宫学武++张志长++董铎++孙晓雪++张宇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研究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80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 80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术后共16例患者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2.00%,经过检测后,检出病原菌共16株,其中格兰阳性菌共14株,占87.50%,其中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而真菌共2株,占12.50%;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玻璃体溢出以及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超声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格兰阳性菌为主,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超声;白内障;糖尿病;感染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43-02

白内障属于最具有社会性眼科中的多发和常见性疾病,长期的发展一直威胁着人群的视力,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1]。近几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属于治疗白内障最具有疗效的方式,但是术后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感染性眼内炎等[2]。眼内炎主要由于真菌、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的眼内炎症,其属于超生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若是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3]。因此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消除术后造成的感染性眼内炎等研究,已经成为了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该研究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之间,在该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80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之间,在该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80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23例,女277例,年龄45~80岁,平均(2.54±17.52)岁。入组标准[4]:入组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白内障,同时其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白内障诊断的临床标准;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以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表示支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视网膜脱落、青光眼、角膜炎症、近期结膜以及有眼内感染史患者;患者伴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治疗;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表示反对。

1.2 方法

首先给予患者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5 min/次,共3次。术前15 min给予患者使用0.5%的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麻醉,2滴/次,5 min/次,共3次。手术方式:沿着上方角切开结膜约6 mm开口并进行止血,距角膜2 mm作平行的巩膜板层切开,长度需要根据植入晶体的情况而定,在切口角膜方向进行剥离,进入透明角膜1 mm,建立巩膜隧道。应用截囊针在中部前囊膜作小三角瓣,按着预定的方向做环形撕拉,形成6 mm直径的圆形撕开。撕开前囊膜后,注水纯针头在9:00或者3:00方向注入BSS,随后进行乳化,深入乳化头,按着预定计划对其依次进行乳化吸出。最后清除皮质后,注入粘弹剂,置入人工晶状体,适当的调整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应用注吸器吸除前方及囊袋内的粘弹剂,切口自闭。研究严格按着无菌的规范标准对患者收集防水或者玻璃体进行检测,操作规范严格按着《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研究采用ATB自动细菌检定仪体及配套试剂进行菌株鉴定,同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史,主要包括性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玻璃体溢出、是否合并高血糖等因素。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例;②观察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对比[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等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例

该研究80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术后共16例患者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為2.00%,经过检测后,检出病原菌共16株,其中格兰阳性菌共14株,占87.50%,其中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而真菌共2株,占12.50%。

2.2 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对比

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玻璃体溢出以及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

3 讨论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超声白内障乳化消除术后具有易出血、感染以及切口愈合延迟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有着正六边形的细胞百分比下降,手术刺激一般包含术中的机械损伤,超声能量的损耗,冲洗液的刺激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内皮细胞,因此,在术中需要注意降低机械的反复进出前房,应该合理的使用粘弹剂来保护角膜内的后囊膜,防止高浓度的肾上腺素以及匹罗卡品等药物对角膜内皮的损伤[6]。术中应用的粘弹剂有着良好的照明效果,清晰的显示视野,连续的环形撕囊对保护后囊膜,防止后囊膜撕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若是后囊膜出现破裂,玻璃体突出,此时应该清除玻璃体的牵引,将人工晶体置入囊内。由于玻璃体前膜以及囊后膜的损伤,缺血的视网膜会释放出新生血管因子,导致虹膜出现变化,前房角发生新血管形成,进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术中的动作轻柔,保持前房稳定,需合理应用粘弹剂,人工晶体需置入囊袋内,降低了对虹膜的刺激,防止出现虹膜的渗出反应[7]。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方式常规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收术,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收术主要利用了超声波粉碎晶状体,然后利用负压的方式吸除。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以及视力恢复较快等优势,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越来越强,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相关资料显示[8]:白内障手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概率为0.15%~0.89%。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80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术后共16例患者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2.00%,经过检测后,检出病原菌共16株,其中格兰阳性菌共14株,占87.50%,其中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而真菌共2株,占12.50%。说明了感染性炎症反应主要分泌内毒素等有害物质损伤眼部组织。表2可以看出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玻璃体溢出以及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明了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久,术中玻璃体溢出,致使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概率增加;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出现的概率也相对增加,因此,术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等措施;给予患者应用透明角膜切口的手术方式会致使术后感染率增加,因此在患者术前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患者免疫力,另一方面需要保持术中无菌,术后积极预防并应用抗菌类药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及时向医师汇报。

综上所述,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超声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格兰阳性菌为主,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胡淑英,汪振芳,谭素芬,等.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3(2):541-542.

[2] 韦涛,梁凤康,何敏,等.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30(15):3680-3681.

[3] 敖明昕,王薇,李学民,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运动视标分辨力的变化[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4):405-409.

[4] 曹广红,刘丽娟,刘家莹,等.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泪膜改变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743-1745.

[5] 陈婉,林浩添,吴昌睿,等.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3):212-216.

[6] 吴瑞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合并房角分离术围手术期的新式护理初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6):1227-1229.

[7] 尤冉,王军.白内障围手术期药物预防术后眼内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4):153-157.

[8] 余庭霞,马小玲,钱益勇,等.白内障手术患者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5):3824-3825.

(收稿日期:2016-11-23)

猜你喜欢

超声感染性白内障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