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马”的美的内涵
2017-06-13布莉华孙玲玲
布莉华+孙玲玲
摘 要:马在周代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频繁出现在《诗经》中,成为《诗经》的主要内容,并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意义。文章结合大量的作品进行分析,指出马在《诗经》篇章中呈现出形体美、色彩美和气势美的特点。
关键词:美学 形体美 色彩美 气势美
朱光潜说:“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不过两百年,美学思想却与人类一样古老。自从人类开始断发文身,披树叶遮羞,筑巢掘洞,敬神祭祖,乃至进行乐歌舞蹈之类的文艺活动之日起,人类就开始有了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①《诗经》是先民最早最本色的歌唱,在它的诗篇中,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技巧美于一身,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幅美的画卷,虽然它的审美意识的独立还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但马作为诗歌意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审美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诗经》中对马的赞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形体美、色彩美、气势美。
第一,形体美。先秦时期,人们以“大”为美。《吕氏春秋·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高诱注:“矩,大。”②以钜大的东西为美。《淮南子·本经训》:“大钟鼎美重器”高诱注:“重器,大器,盖钟鼎也。”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观乐时,在乐工给他演唱了“十五国风”、“雅诗”“颂诗”后,他赞美邶、鄘、卫诗“美哉,渊乎!”;齐诗“美哉!泱泱乎”;豳诗“美哉,荡乎!”;魏诗“美哉,沨沨乎!”;大雅“广哉,熙熙乎!”。季札把“大”与“美”联系起来评价,反映出《诗经》以壮大为美的这一审美特点。“大”成为先秦时期共同追求的审美意识和追求。隐含着一种较为原始的审美观念。“大”包含着“美”,且高于“美”,依赖“美”发展而成。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④生命繁衍,生命力充实和昌盛都体现着“大”、“美”的观念,以生命为美,善于从象征生命力充实、旺盛、强健的事物中获得美的感受。陈望衡说:“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还停留在“致用”阶段,有用即美,或美即有用,虽然把“美”牢牢地拴在“有用”的缰绳上。这种对美的认识是相当粗陋的。这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第一阶段……《诗经》最早反映出劳动人民对自然美的认识,超出了物质利益范围而进入了精神伦理领域。”⑤ 《诗经》中的《邶风·简兮》《卫风·硕人》《齐风·还》《唐风·椒聊》《陈风·泽陂》《小雅·斯干》等篇章中都体现了以“大”为美的观念。
在《诗经》中对马的描写也体现着这样的审美观念。虽然人们对于马的认识正处于由“致用”到“进入精神伦理领域”这样一个转折时期,但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以马的艺术形象的方式,展示周代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马在形象上体现出一种壮大、劲健、豪放充盈着蓬勃生命力的美和阳刚之气。让我们看一下《詩经》中描写马的诗句:
《卫风·硕人》:“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毛传:“骄,壮貌”。说文“马高六尺为骄”
《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清人在消,驷介麃麃。……清
人在轴,驷介陶陶。”旁旁:马威武强壮貌。麃麃:毛传:“武貌。”陶陶:毛传:“
驱驰之貌”。
《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孔,非常。毛传:“阜,大也”
《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驾彼四牡,四牡骙骙。”业业:
毛传:“壮也”。骙骙:毛传:“强也”。
《小雅·六月》:“四牡骙骙,载是常服……四牡修广,其大有颙。……四牡
既佶,既佶且闲。”毛传:“修,长。广,大也。”颙,说文:“大头也。”佶,郑笺:
“壮健之貌。”
《小雅·车攻》:“田车既好,四牡孔阜。”
《大雅·桑柔》:“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钩膺濯濯。”毛传:“蹻蹻,壮貌。”
《大雅·韩弈》:“四牡弈弈,孔脩且张。”毛传:“脩,长。张,大。”
可以看出,《诗经》中这些修饰马的词语均包含着壮健、强大之意。作者用赞美的语气如实地描写了马外在的形式美。而事物的巨大往往给人以庄严、敬畏之感,激起人们的赞美,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马的赏心悦目的外部特征,让人联想起人的某些精神、品质、个性等。如《卫风·硕人》《大雅·崧高》《大雅·蒸民》《大雅·韩弈》《鲁颂·泮水》等篇中对马的描写既具有写实意义,也与诗篇中所赞美的人物庄姜、申伯、仲山甫、韩侯、鲁侯的形象相辅相成,互相映衬。在战争诗篇中,对马强壮的外形的描绘,让我们联想到了战斗的激烈,冲锋之猛,千军万马奋勇争先,刀光剑影闪烁而过,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马相依的那种对象化了的挚情。
第二,色彩美。对马的赞美还表现在色彩的描写上,《诗经》中在描写不同品种、颜色的马时用了不同的名称。据我统计,《诗经》中共写了25种不同毛色的马,它们是:鸨,毛传:“骊白杂毛曰鸨”。驖,《说文》:“马赤黑色”。馵,左后脚为白色的马。駠,红黑色的马。騧,黑嘴马。驳,毛色红白的马。騵:赤色白腹黑鬃马。駽,毛传:“青骊曰駽”。驈,毛传:“骊马白胯曰驈”。皇,毛传:“黄白曰皇”。骊,毛传:“纯黑曰骊”。骓,毛传:“苍白杂毛曰骓”。駓,毛传:“黄白杂毛曰駓”。骍,毛传:“赤黄曰骍”。骐,黑白相间的马。驒,毛传:“青骊曰驒”。骆,毛传:“白马黑鬣曰骆”。駵,毛传:“赤身黑鬣曰駵”。雒,黑身白鬣。骃,毛传:“阴白杂毛曰骃”。騢,毛传:“彤白杂毛曰騢”。驔,毛传:“豪骭曰驔”。鱼,毛传:“目白曰鱼。”此外还有白马和黄马。每一种名称指称一种毛色的马,毛色稍有不同,则称呼就不相同,可见古人对马观察之详细,正因为有如此,我们欣赏《诗经》时,常对马的 色彩缤纷的描写而赞叹不已。
我们看一下《诗经》中一篇内容新颖、构思奇特、色彩斑斓的诗篇,即《鲁颂·駉》: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
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
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駵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歝,
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袪袪。思无邪,
思马斯徂。
这是一篇洋溢着欢快和谐美感的诗篇,作者以特写方式突出了马的意象,抓住了马的雄健、高大、色彩斑斓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的神气加以铺陈描绘,层层点染,主要写了16种不同毛色的马,马的毛色浓淡深浅不一,色彩缤纷。整首诗意象鲜明,色彩强烈,给人以栩栩如生,神情毕现,充满生机之感。
第三,气势美。在《诗经》的一些篇章中,马的气势的描写与诗篇所表现的内容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尤其是在表现战争和狩猎的内容时,作者抓住马的外形描写来展现马的气势。如《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 程俊英译为:“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其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俊高又大。将军威武依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整齐,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詩篇写出了马的矫健、勇猛、雄壮气势和昂扬、奋发的神采,以及士兵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作者在描绘马的气势时,还成功地运用了叠词叠字,起到了绘声绘色的作用。形容马的叠字就有:驷介旁旁、驷介麃麃、驷介陶陶(《清人》)四牡騑騑、(《四牡》)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采薇》)、四马翼翼(《采芑》)、四牡庞庞、四牡弈弈、萧萧马鸣(《车攻》)、皎皎白驹(《吉日》)、四牡彭彭(《北山》)、驷騵彭彭(《大明》)、四牡蹻蹻(《菘高》)、駉駉牡马(《駉》)、其马蹻蹻、其音昭昭(《泮水》)等。这些词或状貌、或拟声、或描绘其动态、或形容其众多无不曲尽其妙。音调优美铿锵,富于音乐性,给人以奔腾的气势和严肃壮美的感觉,把你带入一种美的意境。
总之,《诗经》中大量的对马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马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意。在马身上寄托了人们美好朴素的的情感,同时也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生动的马的形象的塑造为后来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连带的美学风范与昂奋进取的气概,应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不断地为人们所汲取而焕发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440.
[2] 吕氏春秋校释(上)[M].学林出版社,1984:265.
[3] 淮南子校释(上)[M].北京大学出版社,860页
[4] 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90:334.
[5] 陈望衡.美学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