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的实施与探讨
——以《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为例
2017-06-13许晶
许 晶
案例教学法是资产评估专业教学的重要方法,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以“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教学实践中的适用性、应用模式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典型案例资源的获得、学生精力的投入等。作者建议资产评估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全国资产评估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研讨会平台与同行交流合作,通过和评估实务部门的沟通联系等方式,挖掘和共享案例资源,共同推进案例教学的开展,从而提高我国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外合资合作及国有企业改革,成长于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多年来,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范围和服务领域日益拓展,资产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价值服务,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关于资产评估行业未来的发展,业界和学界一致认为,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建设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肩负着为资产评估行业提供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这决定了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决定了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基于资产评估专业的这些特点,案例教学法在各开设资产评估专业的高校中已经达成共识。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引入案例,将专业理论渗透在评估实务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高校开设的资产评估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等课程,本文以《企业价值评估》这门课程为例,对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中的应用状况
(一)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
资产评估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评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培养,促进评估理论和评估实务的交融。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习题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应用型课程而言,效果并不理想。经常的情形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懵懵懂懂,更谈不上实践能力的提升。
案例教学法是采用一个或者数个案例,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界定、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学习和接受知识,教师在其中扮演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教育界并开始广泛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知识来源看,案例教学中的自学和讨论,打破了传统课堂 单一性的知识来源,学生既可以通过案例过程中的自学,主动查询资料获得直接性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由团队的激烈讨论中获得启发性的知识;还可以从教师对案例的点评与总结中,获得升华性的知识。从记忆和感悟程度看,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这些知识,远比传统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知识更为深刻。从学习内容看,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注重讲授事物及其关系,即“是什么”的机制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主张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强调解决问题,即“如何做”,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提供大量“如何做”的意见的同时,由点及面,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成一个体系,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资产评估实务的理解;同时,教师对案例分析和解答的过程,也是自身理论知识升华、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真正实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已经在资产评估专业教学中达成了共识,学界普遍认为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1.引入式案例: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说明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对后续理论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当讲授企业价值评估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个学生熟悉且反差较大的公司(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和阿里巴巴集团),启发学生一系列的思考:什么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两个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和估值结果的反差越大,学生对公司的熟悉程度越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越好。又如讲解价值类型概念时,抽象的理论概括通常让学生感到迷茫,而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和实务部门的操作,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清晰。
2.讨论式案例: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加深学生对于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理解。讨论式案例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结果开放式的讨论模式。例如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知识点讲授之后,教师可以选取几个不同行业的企业(例如重工企业、互联网企业、银行业等)或者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例如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和濒临破产企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选用何种方法进行评估。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了解和掌握不同方法的适用前提、理论基础,从而判断选择哪一种或几种方法,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其二是纠误式讨论模式。例如在讲授某个理论知识点后,引入一个结果错误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对该错误结果进行探讨,分析错误结论形成的原因并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从结论到原因的反向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讨论模式相辅相成、相互结合,频繁使用某一种模式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疲劳,两者结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模拟式案例:即模拟实际企业的价值评估。教师教授完某一种或几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程序后,可以引入具体案例,组织学生按照企业价值评估实际操作流程,模拟评估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对模拟的企业价值评估案例进行分析,指出模拟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模拟式案例实际是由学生扮演资产评估师,开展接手案例——制定评估计划——收集和分析资料——评估过程和结果等一系列资产评估程序和工作,从而实现理论和实务操作衔接的目的,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更快适应资产评估实务工作。模拟式案例的关键环节在于案例,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感悟的程度。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
具体实践时,案例教学法可采用小组讨论,也可以大课堂讨论,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倾向不同。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讨论,关键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参与其中,防止学生“搭便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应用中的审视
尽管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部分学生认为“理论与实务有很大差距”,有些实务问题教材并未涉及(郭昱,李亮,2012);(2)多数教师讲授案例时,仅对案例进行粗略的分析,并不能透过某个案例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因此很难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孙旖旎,2012);(3)课堂讨论有时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发言的较少,甚至出现冷场的情况,导致教师只能采用传统“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孙旖旎,2012);(4)部分学生在进行案例模拟时,整个计算过程机械地照搬教材,案例模拟成为了一次复杂的习题作业,无法达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5)企业价值评估案例资源不丰富,案例教材建设滞后,部分《企业价值评估》教材更新不及时。例如,有些教材仍在沿用2004年底实施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事实上该指导意见已经废止,自2012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此外,教材中使用的案例数据经过加工整理,理论性远大于实务性,类似于习题练习,学生融入感不强,无法真正实现理论和实务的有效衔接以及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①判定标准[2]:有效:在治疗后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段彻底恢复正常;进步:在治疗后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段有所回升(0.05 mV),但是没有恢复正常;无效:在治疗后患者心电图没有变化,甚至加重。②观察指标:对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
1.评估实务的复杂性。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复杂多变,企业类型不同、评估目的不同,所使用的价值类型、评估技术都会不同。因此有学者(郭昱,李亮,2012)认为,课堂教学不可能涵盖全部交易案例,只能选取典型案例引入教学环节。这是学生感觉理论与实务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
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资产评估实务的复杂多变,通过校园学习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此课堂上选取的案例只能是反映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的典型性案例。事实上,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和实务的衔接,不是就案例谈案例,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解决问题思路,会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未来决策的效率。资产评估实务虽然复杂多变,但是一系列的工作流程、评估技术具有相通之处,因此当学生在未来实务操作中面临相似的工作情境时,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就可以“迁移”到实际决策之中,更快适应资产评估实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也就达到了我们赋予案例教学的期望。
2.资产评估学科界限的模糊性。资产评估行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执业范围和服务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资产评估到当前的税基评估、政府绩效评估,这使得资产评估这门学科的界限不断发生变化,也使课堂教学面临巨大挑战。资产评估行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同时兼具较强的政策性。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的改变,势必引起资产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评估准则的修订及完善,进而导致评估假设、评估技术和价值类型等改变。例如资产评估法已于2016年7月出台,相关的各项准则正在重新修订。然而评估类的各种教材未必能够及时更新,这导致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和案例建设滞后于行业实际。
3.教学双方的能力不能完全达到开展案例教学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尽管有别于传统枯燥的讲授,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但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教学难度远大于“纯理论”。
(1)对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深刻、系统的理解,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企业价值评估实践经验,以及驾驭和控制课堂、引导各方讨论、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学生在案例模拟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意料之外的。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对案例的透彻了解,教师很难自如应对学生提问、指出学生思维误区,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和评析讨论内容。这种案例教学的开展,很难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目的。
当前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中,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相匹配的教师非常稀缺,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缺乏企业价值评估实务经验,因此很难对评估案例进行透彻的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另一方面有着丰富实务经验的资产评估师其理论体系和课堂组织能力比较欠缺,同样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对学生而言,需要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听课模式,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某个参数的计算可能有多种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案例模拟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查阅相关资料,主动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性,思考如何合理确定参数。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判断可能出现误差,但是这种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正是案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相反,如果学生只把案例模拟当成习题作业,整个计算过程都是凭感觉或者机械地照搬教材,那么案例教学的效果将很难达到。
此外,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也可能与学生的经历有关。由于没有实务工作的经验,使其对企业价值评估某些知识的感悟不深。例如企业价值评估信息的收集。该知识点对于实务工作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对于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的学生来讲,由于尚未接触实际的评估工作,所以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显得枯燥苍白,大部分学生对此兴趣不大。然而,有学者(郭昱,李亮,2012)对已经开始实习或者刚进入实务部门工作的学生进行调查却发现,学生对于如何查询和使用数据库、如何询价等存在明显困难。显然,这些正是评估信息收集的内容。
4.关键性的案例数据可获得性较差。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而当前资产评估教学中,教师对于评估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尽管市场内产权交易行为频繁,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各行业内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加剧,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案例模拟中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尤其是企业的财务数据,由于涉及商业秘密未必完全公开,这为案例的选取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使得部分教学案例只能“隔靴搔痒”,无法提供学生真实的实务体验。此外,用于教学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适用性,能够反映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问题,完全照搬照抄实际评估案例并不可取,因此从专业的角度对案例进行遴选显得尤为重要,这又对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
三、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实施的思考和建议
不可否认,个体间存在差异,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此外,学生是否有时间和精力,或者愿意去研读案例、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模拟评估操作,这些都会成为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制约因素。但是对于这些因素,本文暂不进行讨论,因为这可能会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培养模式甚至整个教学体制等一系列前提性的问题。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如何做。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但案例建设确实也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尽管有这样的困难,但是本文还是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提升:
1.选取有效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灵魂和生命,其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成败。教学案例首先应当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典型性的案例能够有效反映案例事实和理论知识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学生通过案例模拟和分析,深入理解和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而真实的案例,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部分学者(陈蕾,王敬琦,朱宁洁,2015)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诸如“人人公司”、“手游公司”等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或者是贴近自己生活的企业,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这在笔者所在院系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时也得到了体现。笔者发现,学生围绕企业价值评估这一选题展开研究时,较多的学生选择了影视传媒企业、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进行案例分析,而对于传统的制造企业则很少有人涉及。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热点行业的案例或者本土案例,激发学生参与案例研究的热情。
其次,教学案例要具有时效性。例如,2010年以前,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大多以资产基础法为主,而近几年实务操作中则多以收益法结果为主。企业价值评估课程的实务性决定了评估案例需要经常更新,保证其时效性。
此外,教学案例还应当具有一定启发性。以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为例,这意味着评估案例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或者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企业价值的本质,或者能够启发学生通过整个案例的模拟,总结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经验,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设计适用的案例教学组织形式。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因此,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在透彻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案例内容、评估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案例要揭示的深层次的评估现象有着清晰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教师才有熟练地驾驭课堂、掌控课堂的能力。其次,教师还有必要借鉴前人经验和专业实际,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把握教学进度,以便有效流畅的开展案例教学。最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即在案例研讨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成为传统的“讲解员”。案例讨论结束,教师要对整体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学生分析讨论中的优点和思维误区,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下一次案例分析或者模拟奠定基础。
3.编写经典案例教材,丰富案例资源库。当前,我国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案例教材并不多,而能够全面系统的梳理经典案例并将其有机融入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理想教材就更是稀缺了。实务界案例虽然丰富,但是考虑到客观因素制约,我们还是得依靠自己。
(1)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收集资产评估实务领域和学界的案例研究并进行系统整理,具备条件的高校还可组织教师和专家编写资产评估教学文献库与案例库,并及时进行更新。
(2)积极与评估机构合作,研究和提炼一批经典案例。具备条件的高校,尤其是评估行业发展活跃的地区,可以与评估机构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提炼一批经典案例。
(3)以全国资产评估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研讨会为平台,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探讨案例教学的开展模式,共享案例库,依靠整个资产评估学界的力量推动案例库建设和教材编纂,进而推动整个资产评估学科的发展。
或许这样的工作不一定具有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的学术价值与地位,但对于探索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的案例教学、教材编写模式,尤其是对于提高我国资产评估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而言,应当是有意义的。
4.重视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培训。“师者,先行者也,艺娴为尊。”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实践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诸如会计、金融、资产评估等应用型专业的教学“瓶颈”。这固然和当前的教学体制有一定关系,但是对于资产评估专业的教师而言,我们依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打破这种瓶颈效应。第一,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具体实务部门,如资产评估机构、财政税务部门、事务所等实习和锻炼,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其次,积极参加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举办的师资培训班,注重同优秀的实务工作者沟通和交流;借助高校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研讨会的平台,和同行们针对实践教学展开学术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三,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资产评估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院校交流、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提高专业修养,实现资产评估教育师资和国际接轨。
客观因素的制约、基础的薄弱不应当成为我们推卸责任的理由,特别是面对经济新常态下资产评估行业的迅速发展与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吁,我们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最为基础的工作开始,发挥资产评估学界整体的力量,逐渐推进案例教学,开创案例教学新局面。
[1]郭昱,李亮.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2.8.72-73.
[2]孙旖旎.资产评估专业企业价值评估课程案例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207.
[3]陈蕾,王敬琦,朱宁洁.资产评估课堂实践教学的差异化探索:资产评估基础课程的例证[J].中国资产评估,2015.8.24-28.
[4]嵇尚洲,范瑞,田思婷.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价值评估”教学转型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7.1-2.
[5]陈慧荣.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以公共管理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6]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3.3.
[7]彭赤兵.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探索[J].消费导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