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工伤预防的7项建议

2017-06-12刘辉霞黎忠张学文符传东

劳动保护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伤保险工伤机构

刘辉霞++黎忠++张学文++符传东

应该把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率高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优先作为工伤预防培训对象,特别是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产业、新技术、新设备操作使用等作为重点培训。

自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的20世纪90年代起,广东省广州市就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工伤保险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工伤预防工作。广州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东省确定为工伤预防的试点城市后,采取多项举措并举,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系列困难与问题。

工伤预防工作中的困境

第一,全民工伤预防意识淡薄。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的最高境界。广州市因外来务工者较多,人员稳定性差,企业和员工工伤预防意识不强,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懒惰心理和只重效益意识相对严重。同时,个别职能部门懒政、怠政现象也时有发生。

第二,工伤预防立法监察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确,专业机构缺乏。工伤预防自2009年开始在广东、河南、海南3省进行试点。2014年,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扩大试点城市,并相继出台了有关工伤预防方面的文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关文件内容过于粗放,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工伤预防责任主体不明确,专项经费未得到有效使用。工伤预防专业机构是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部门实施工伤预防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国内工伤预防工作发展滞后与缓慢,工伤预防专业机构职责不清,准入条件、支付标准和监督体系都还处于空白状态。

第三,工伤预防先进技术得不到广泛推广。工伤预防培训中现场互动式持续改善项目,是目前工伤预防服务中最重要、最具有实际效果的一套培训技术,得到各级工伤保险、安监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企业和员工的一致认可和热捧,但由于无明确的支付标准,需走招投标程序,但招投标流程繁琐、涉及部门广、审批麻烦、耗时长等特点,让许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望而生畏,不愿意尝试和接受。

创新发展工伤预防的7项建议

1.树立加强宣传的观念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知识,着力把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率高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优先作为工伤预防培训对象,特别是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产业、新技术、新设备操作使用等作为重点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工伤预防监督管理政策,制定事故预防和追责的规章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工伤预防的地位,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在工伤预防中的职责,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强制要求企业依法预防、从早预防和从严预防。建立安全奖励和事故追偿制度,对及时足额缴纳了工伤保险基金并且当年没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或者其发生率远低于同行业水平的企业,按照其缴纳工伤保险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

3.完善工作机制

建议完善安监、卫生、人社多部门联合互动工作机制,健全职业危害高风险行业工伤预防性教育长效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费率浮动机制。

首先,要设置科学有效的工伤预防专业机构,厘清工伤预防管理机制。人社系统应牵头建立严格的机构准入条件、项目监管和评估体系,组织工伤预防专家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确保工伤预防项目实施质量,以解决我国在工伤预防方面职能交叉的现状。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专业的工伤预防服务机构提供,预防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于参加工伤预防体系的企业,实行安全监督和安全检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工伤保险、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和心理知识的宣传培训,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不断积累经验,专门从事工伤预防研究工作。

其次,要理顺各部门职能和关系。目前我国工伤预防管理的体制还不够顺畅,安全监督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保险机构没有很好地进行协调工作,使预防工作推进不力。因此,在不能改变政府机构设置的情况下,三方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购买工伤预防专业机构服务为我所用。

再次,充分发挥工伤预防专业机构功能,让他们深入企业和一线员工中进行宣传、培训和监督企业进行工作环境改善,协助企业形成工伤预防文化。工伤预防专业机构还应为企业大力培养安全管理员和培训师。

最后,协助企业形成持续改善工伤预防文化。工伤预防专业机构应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安全管理员和培训师进行集中或实地安全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工作环境现场工伤危险因素的识别、危险性和防范措施,不断强化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

4.加强综合管理

首先,加强监督和管理,设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对工伤事故频发的企业,借鉴日本和瑞典的做法,张挂不信用或工伤预防不合格等牌匾,媒体进行宣传,让他们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对于工伤预防开展较好的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颁发工伤预防合格牌匾,员工安全生产信得过企业等称号,媒体介入宣传,让全社会参与进来。

其次,明确工伤预防开展经费,扩大工伤预防的覆盖面。工伤预防宣传、培训费用的支出应制订规范科学的考核体系。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可以考虑以下3种形式:一是制订工伤预防专业培训机构准入标准,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服务机构,由中标机構承担工伤预防培训项目,人社部门应每年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考核,服务机构每5年重新招投标1次,重新签订服务协议。二是通过事先的考核评估指标,来授权专业的服务机构,可以借鉴康复的形式,采取协议管理形式,与具有培训资质的工伤预防专业培训机构签订协议,不断要求和促进工伤预防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人数和行业涵盖面。三是培训项目结算还可以根据以往费用使用标准,采取项目整体打包或根据服务企业数或巡查、培训场次计算支出培训费用,确保项目实施的经费来源,从而为更多企业服务。建立科学、客观、合理的工伤预防考核指标是项目实施的保障。

5.完善技术手段

首先,要建立工伤风险分析评估及预警信息系统。科技是生产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伤预防风险意识和技术,不断积累工伤预防基线资料,要不断开发工伤预防科技产品,从而提高工伤预防技术。

其次,建立经济实用和警觉深刻的预防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工伤预防培训教育基地等做法,让企业管理者、一线员工来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直接通过工伤职工的现身说法,与工伤职工面对面交谈,了解工伤事故发生后对自己、家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痛苦与负担,同时通过观看和培训不同事故对个人健康、家庭带来的经济与精神上的损害,让大家认清工伤事故的危害性与可预防性,达到自觉提高工伤预防意识,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

广州市利用自身优势,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达成共识,将广东省工傷康复中心打造成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分批分时邀请各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部分一线员工来康复中心参观模拟事故发生的现场,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让工伤职工述说受伤后对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所造成的伤害。

最后,继续完善和推广现场互动式持续改善工伤预防培训项目。2014年,广州市通过公开招标开展现场互动式持续改善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在项目实施的100家企业中,工伤发生率由上年度的5.61‰下降到2.71‰,节约基金3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了“社会反响很好、企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员工工伤预防意识明显提高”的三赢目的。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规范工伤预防培训工作,将广州模式推向全省乃至全国,让更多企业和员工受惠。

6.加大机构培育与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工伤预防专业人才与机构的培育力度,探索工伤预防专业机构准入标准。工伤预防工作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从业人员不仅应具有社会保障、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知识。但目前,国内从事工伤预防的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还是少之又少。而广州市在工伤预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有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这一全国工伤康复综合示范基地,也自2009年开始正式成立了工伤预防科,并组建了专门的工伤预防队伍。经过6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工伤预防专业队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工作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广东省工伤预防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加大工伤预防的宣传力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工伤预防工作中来,加大力度培育更多的工伤预防人才和培育一定数量的工伤预防专业机构。

7.加强工伤预防服务模式及基金投放方式科研

继续加强科研,探索工伤预防服务模式及基金投放方式。工伤预防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政策与实践操作问题值得探索,因此应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加强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成立工伤预防研究室,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伤预防工作模式,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人,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人。同时,应加强工伤预防成效工作的考核体系建设,完善考核评估标准。

(本文作者刘辉霞的单位为广东省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生育保险处;黎忠、张学文、符传东的工作单位为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

编辑 包冬冬

猜你喜欢

工伤保险工伤机构
我在北方,热成工伤
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三则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放弃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约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