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信用”建设路径有待创新
2017-06-12吴维海
吴维海
2014年前后,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建设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积极推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商务部等出台行业信用管理办法,中央政府和各地区、各行业全面参与或启动“信用中国”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各部门、各行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但是,现有社会信用体系主要集中在政府信用记录等显性记载和静态信息上,机构、企业和个人等有关信息记载不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能共享。大量信用交易资料得不到电子化记录和保存,数据征集难度大、效率低。信息覆盖面低,影响征信系统的深度开发。数据存放分散,信用数据的开放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部门各自建立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在部门、行业间分割和相互壁垒,公共信用信息难以共享,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创新。
二是社会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不健全。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各城市社会信用奖励与惩戒机制落实不到位,某些制度文件已经过时或者需要调整,还没有形成覆盖全社会、可以系统分析的征信系统,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社会成員详细的信用记录不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到位,各领域内的守信激励政策和手段不多,管理操作不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失信成本低,全社会信用水平相对不高。
三是社会信用投入和服务机制差距大。从资金投向看,多数政府和城市喜欢将财政资金和社会募集资金投入生产性重点项目、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立项和投资不足,对于社会信用基础设施和人员配置不积极,相关服务体系和人员严重短缺,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
四是社会诚信环境和守信自觉性有待提高。地方政府和城市社会诚信意识较差,社会信用水平整体不高。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履约践诺、诚实守信氛围不浓,投资环境不好,企业相互之间贸易结算缺少诚信,个人之间缺少信任,整个区域信用环境不好,各领域的守信程度不高,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对外招商引资。社会公众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信息产品的意识,对信用产品的需求有限,产品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形成。
五是失信行为和欺诈事件屡有发生。由于各层面的信用度不高,经常出现由于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等监管、弄虚作假而导致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现有政务诚信度、司法公信度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差距较大。如: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厂爆炸事件就是商业失信导致的恶性特大事故。
六是社会信用建设路国内关于社会信用建设的架构和实施路径仍不完善,有待实践中予以规范和创新径有待创新。尽管当前我国各地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探索社会信用示范城市建设与管理,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短,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少,可以参考的实践案例不多,整体来看,国内关于社会信用建设的架构和实施路径仍不完善,有待实践中予以规范和创新。从我国征信市场的运行现状看,目前,我国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市场总体规模小,各机构实力较弱。市场集中度较高,企业和个人对征信产品的需求较小。征信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晰,多数企业征信机构盈利性不高,利润率偏低,前期投入较大,发展模式存在诸多挑战。
对中华信用文化挖掘和传承不够。我国是人类文明古国,诚信是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儒家文化等如何与社会信用体系紧密衔接,如何形成引领全球社会信用领域的地位,研究不够。模仿学习西方信用的习惯性思维突出存在,信用文化自信不够。
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大国信用的探索不够。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导者,儒家文化走向了世界,但是其内容、深度和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儒家文化等倡导的诚信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如何形成东方文化引领的国际信用标准?如何突破对西方信用体系的依赖和全盘西化?如何构建大国信用和东西方文化的包容、分享,如何将中国的信用文化传播到全球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推动中西方政府和公众的民心通、信用文化相通等等,仍有待研究和大胆创新。
基于对我国和全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结合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政策与趋势分析,笔者在国内首次提出“大国信用”建设的路线图,并倡导和推动“信用强国”、“信用全球”等宏伟目标的事实。
基于以上的创新思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该从宏观环境分析和研究出发,进行特定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产业基础研究,搜集有关资料,并从全球透视的角度,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目标,确立央行征信体系,研究分析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司法公信等实践操作,积极推动我国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倡导和推动构建信用强国,积极引导和确立全球信用体系建设的路线。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从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研究并确立大国信用的理念,制定信用强国的建设目标,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金融信用、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方面,积极确定征信体系、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信用技术,构建运行机制,实现大国信用的创新,推动信用强国的尽快构建。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