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的“快读”与“细读”
2017-06-12陈绪国
陈绪国
论述文的阅读关键是把握好阅读节奏,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下面以2016年全国卷相关题为例,具体说说论述文阅读的“快”与“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镌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快读文本,应把握正确的方法和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文本的目的就应明白如下几个问题: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阐述了什么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间的关系如何;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是在快速阅读之中完成的。明白这些问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后面快速寻找“答题区间”和准确判断正误打基础,阅读时如反复纠缠,既耗时,又不准确。在阅读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圈点勾画,快速留下重要信息。圈点勾画这种阅读习惯有两个作用:其一,拿笔勾画,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心清目明,心无旁骛,这样的阅读状态决定着你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其二,能快速帮助自己把握文章大意与文章结构,如例文中的加横线的文字,就很好地呈现了每段的大意或重要内容。
概括段意,快速明白每段内容。对语段大意的概括,有的直接采用文中关键句子,有的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如第1段:介绍殷墟甲骨文的特点以及发现的意义,总领全文。第2段: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第3段:甲骨文的发现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第4段: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第5段:甲骨文的发现加速了对文字学的改造。试想,如在快速阅读中完成了这样的概括,文章不也就快速把握了吗?
回看全文,快速把握文章结构与主旨。如用一句话来概括例文,那就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试想,如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和结构不也就把握了吗?
细读选项与答题区间,感知选项中的“设误点”。不少试题的设置,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原文,不再是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要想准確理解选项的意思,就必须“细读”。
细读选项,明白其设误方式。全国卷相关题的选项的语言特点是“主观表述,客观错误”。主要的设误方式是曲解文意,只不过曲解时用了很多方式,有时是代词理解错误,有时是省略语错误,有时是对引用语理解错误,有时是将一段话糅合在一起说,让其局部意思发生改变等等。这些都需要你细读选项,发现其错误,如下面一选项: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选项的意思是王国维这两篇文章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是真实的,但原文只是说“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仔细读就能发现。
细读相关区间,判断其正误。全国卷相关选项的答题区间一般都较为好找,但问题是快速找出来了,如不仔细看,如对语句结构的清理能力不强,语感不强,对重要词语理解不到位,就看不出它与选项的差异性,如下面一选项: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选项对应的答题区间是:“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由此可见,在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之前,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也是有凭依的,那就是小篆,甲骨文的发现只不过是所依据的发生了变化。这些如果不仔细阅读,不理解文意,你是发现不了的。
把握好阅读中的“快”与“细”,会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有不一样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