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胞家书

2017-06-12柯云路

读者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敬爱信件家书

柯云路

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数封大伯的信件。每封家书,大伯都以“亲爱的锦祥胞弟”开头。父亲是极为细心的人,重要信件常会先打草稿,有些草稿会同来信一起存留,这就使得父亲自己的文字也保留下一些。“敬爱的尔文胞兄”,是父亲对大伯一以贯之的尊称。

父亲生长在上海浦东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奶奶一辈子生育过六男六女,12个子女存活下来8个,大伯和父亲是仅存的两个男孩,自然备受呵护。大伯年长父亲5岁,让长子成才是那个年代整个家族的梦想。在乡下务农的爷爷奶奶勉力供养大伯读至大学毕业,相当不易。待大伯能在社会立足,父亲的读书费用便全由大伯负担。可惜由于战乱,父亲未能读完大学就被迫辍学。

大伯并未辜负长辈的期待,成为颇有成就的建筑设计师。在2003年致父亲的家书中,他这样表述自己的人生观:“在基点之上人分3类,一般努力,比较努力,很努力。”大伯显然把自己归于“很努力”的那种。他说:“我自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每个环节都是努力争取做到完胜。这是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基本所在。”大伯本名锦堂,大学毕业后考取一家法国人开办的建筑师事务所并出国工作。在国外时为交往方便,改名尔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伯“思念家人父母,毅然回国”(大伯家书语)。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华东设计院,直到退休。他的“最后两个设计作品是苏州南林宾馆和上海南京路海仓宾馆,都得到好评”(大伯家书语)。

父亲早年跟随大伯工作历练,在日记中用“恩情难忘,终身铭记”8个字形容胞兄的照顾和培养。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独自到北京工作,不久在“三反”“五反”运动中遭人诬陷,被打成“老虎”,关押在一处荒弃的校园,日夜受审,被强令交代“贪污罪行”。年轻的父亲此前一直在大伯的悉心保护下,何曾遭遇过如此的险与恶?消息传到上海家中,母亲带着年幼的子女,跑到大伯那里讨主意。大伯二话不说,当即让大伯母将她的金银首饰悉数拿出,说救弟弟要紧,有天大的事等人出来再说。

母亲将我们托付给爷爷奶奶,独自怀揣着自家房契和大伯母的金银首饰到了北京,用这些东西换回父亲。清白的父亲自然不服,反复申诉后,事情终于查清,的确有人诬告,真正的“老虎”被绳之以法,房契及大伯母的金银首饰被原样退还。这似乎是个喜剧的结尾,却给父亲的精神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父亲生前多次忆起这段经历,感念大伯无私的救助,晚年更常常怀念儿时与大伯相处的快乐时光。

2008年春,那时母亲已去世一年,大伯在信中平静地談到生死,他说:“人生到了最后的阶段,过去到现在正在眼前,未知以后如何难测,百岁的人总是少数。”这是大伯给父亲的最后一封家书,而父亲在回信中则对大伯说:“感慨归感慨,还望多保重。”

2009年春,来京多年的父亲无法排遣对上海亲人的思念,不顾子女的强烈反对,坚决要去探亲。其时大伯已是90开外的高龄,身患多种疾病;而父亲几年来也时常住院,所谓“风烛残年”。父亲到达上海的时候,大伯正住在医院,耳朵全聋,听不到任何声音,而父亲也要借助助听器才勉强听得到一两句话。当年那个处处呵护胞弟的大哥无力地躺在病床上,耄耋之年的兄弟俩没有任何言语,只是相对微笑,用点头和目光表达着彼此的情意。对于这次见面,父亲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此次去上海探亲,自己尚可缓步走路,但时常鼻子过敏流涕。遗憾的是尔文大哥身体不佳,7种病缠身。5月10日那天,我用大半天时间给大哥按摩,手、足、腹、面孔等,强作笑脸。临分手时,忍不住悲哭而别!”

这就是兄弟二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晚年的父亲每逢年节都会给大伯一家写信问候,并寄一点钱表达心意。他的这些信件都留有底稿。他记下的最后一笔汇款在2012年1月,就在这个月,他所尊敬的大嫂去世,不到一个月后,“敬爱的尔文胞兄”也撒手人寰。因父亲那时已极度虚弱,怕他伤心过度,我们只将大伯母去世的消息告知,也就是说,父亲生前并不知“敬爱的胞兄”已先他离去,还常以“敬爱的胞兄尚高寿在世”引为自慰。

父亲是与大伯同一年离世的,直到最后都对大伯怀着深深的眷恋。日记中有不少地方记述他对大伯的牵挂,他“常在梦中与之相会,醒来后辗转反侧,再难入眠”。

血浓于水,这就是同胞手足之情,恐怕当代的独生子女们很难体会。而在互联网时代,电话、视频、微信等早已取代了家书,即使是亲人间的联络也不用那些贴着邮票的信件了。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于我而言,父辈这些手写的家书弥足珍贵,我会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敬爱信件家书
开学啦!
My Vacation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开学啦
流金岁月
人小鬼大狄仁杰
有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