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电影的视觉文化批判与重塑
2017-06-11王晓燕李贝贝
王晓燕 李贝贝
[摘要]20世纪末,景觀电影以其电脑特技营造的恢弘气势和壮阔场面让无数受众叹为观止,拟像达到了一种完美,技术主宰着景观电影,导演着超真实的虚拟现实。数字技术在电影工业中大行其道并有拔得头筹的征兆,影像奇观逐渐主导甚至遮蔽传统的电影叙事并有凌越真实与叙事的可能,技术符号的“狂欢”与视觉画面的完美融合虽然建构了景观电影表现力的炫目张扬,但在被幻像、幻觉充斥的真实世界里,当代视觉文化建设亟需倡扬回归叙述、回归电影本真的美学传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当代语境中,从视觉文化角度对景观电影进行学理的批判与重塑显得日益紧迫。
[关键词]景观电影;视觉文化;图像转向;回归叙述
[中图分类号]J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7)01008806
早在20世纪初期,匈牙利的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 (Béla Balázs)即指出,电影的出世使得传统的印刷文化将被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取而代之;1938年,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其文章《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曾阐释“世界图像”的概念,并不是按其字面意思来讲的关于世界的图像,从本质上来讲,它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借助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使得世界以一种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世界被人们以一种图像化的形态感知和了解。20世纪60年代,法国理论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声称“图像社会”已经到来。[1]在此之后,更多的理论家、思想家们纷纷宣告时代已经发生了向“视觉文化”或向“图像时代”的转变,例如,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和米歇尔(W·J·T·Mitchell)等人都有过相似的论述。
视觉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即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所说的“指涉的衰落”,符号与指涉之间最为重要的联系被粉碎,“指涉的衰落”累积到20世纪末逐渐成就了数字技术统治的现代影像奇观。传统的文字媒介向影像媒介的倾斜标志着新的表意方式的胜利,工业化视觉语言走向技术拜物教,景观电影恰逢其时地出现了,其“淡化甚至弱化戏剧性和叙事性,强化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景观和场面成为电影最基本的视觉手段,其它一切语言性的要素退居次席。”[2]图像转向的登峰造极式发展体现在景观电影中,并给世界电影发展带来了各种可能。安德鲁·达利(Andrew Darley)甚至断言景观电影“完全冲垮传统电影对于人物和故事的关注。”[3]当代电影在叙事走向方面的确趋于简化,诸多电影以景观取代了叙事的基础性地位。纵观近十几年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