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2017-06-11唐国俊

国企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普惠金融

唐国俊

“技术驱动下的普惠金融创新”,成为6月3日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中的焦点议题,各路大咖对数字科技、未来场景化发展、信息安全以及金融监管等话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金融行业巨大创新带来可能,场景化、低成本、低风险、优质服务成为趋势。

数字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

“数字技术提高了获取正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也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也就是说最后一公里有可能被覆盖,另外也解决了成本的问题。原来的思路,做银行代理需要门面房、人,物质基础很多,成本高且效率低下。”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指出。

企业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成本结构的不同,使得经济实体所能服务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也完全不同。如果金融机构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那么只能去服务高收入人群和高价值的大公司。反之,则覆盖更多群体。

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介绍说,在批量获客方面,京东金融基于京东数亿用户的基础以及电商交易场景,2014年推出了业内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切入了传统金融不便触的弱信用人群或较低收入群体;在风控方面,依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风控,智能风控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几乎就不再产生变动成本。

“科技公司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改变自己的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优化服务能力,这恰好解决了普惠金融面临的变动成本高、信用风险高的问题。”陈生强表示,未来的金融服务要形成一个“O+O”的模式,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

金融科技创新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个人和小微企业,这使得外界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客观需求。同时,金融行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生存,所以金融科技机构就需要通过技术,让变动成本的幅度和整个服务的门槛降低来寻求生存空间。

“技术可以全方位地降低金融的服务成本,推动金融的普惠化。”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认为,任何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都是通过解决金融的痛点来产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金融,创新一定是解决了商业的痛点。

金融科技为这些场景带来了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纪律性、更广阔的服务面,相关技术充分利用所有信息发现价值,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仅能够克服人类在交易操作上的缺陷,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场景化”是普惠金融趋势

“场景化”是金融科技的趋势。比如蚂蚁金服跟保险公司一起合作提供的退货险,虽然金额很小,但是让消费体验变得非常顺滑。2016年“双十一”蚂蚁金服销售了6亿单的场景保险,帮助消费者转化率提高18%,同时也让商家的服务成本降低了20%。如果没有这样的保险,后面会有大量投诉和安抚成本。

场景化金融科技将冷冰冰的金融有温度地融入到2C,融入到日常的吃穿住行和2B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之中。1.0以传统渠道互联网化为特征,而2.0则以一个新型的场景化构建为特征。

“金融科技为这些场景带来了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纪律性、更广阔的服务面,相关技术充分利用所有信息发现价值,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仅能够克服人类在交易操作上的缺陷,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中证监测总经理赵立新说。智能投顾,基于大数据的指数产品、交易策略和信息增值服务,基于监管科技的风控合规系统,构成了金融科技的三个场景。

金融科技在未来的资本市场监管中也大有前景,包括探索智能监管和完善市场监管的基础设施。可以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各监管业务条件之间、各市场之间的信息关联。在进一步整合全市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深挖数据金矿,对监管业务和流程进行集中的再造,同时构建资本市场运行及系统性监控监测指标体系。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上,这与过去几年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等新生事物的包容性密不可分。”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兼CEO董褀强调,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在新形势下有利于帮助金融科技这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原来的逾期率是1%,现在降到了千分之八,还是一个明显的改善,也帮助超过1500万人次识别了互联网欺诈。”陈龙表示,芝麻信用在过去的两年中有超过1.5亿的金融用户在场景中使用了芝麻分,这帮助金融机构把逾期率降低了20%。

安全是普惠金融的“基石”

“我国依然面临着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化的共性难题。这些难题,成为实现全面普惠金融目标的主要障碍,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去破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

从微信和支付宝的普及可以看到,一个以技术为主要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在形成。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导致的顺周期特征及交易行为趋同或许加大市场波动,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相互加强,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数字技术的应用并不会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服务外部性的特征。在多维开放和多项互动的网络空间,金融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更容易产生叠加和扩散效应,使风险传递得更快、波及面更广。”李东荣指出。

这些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许多打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旗号,借助互联网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团体。其中包括一些跑路频繁的现象,同时用户信息泄露、丢失、被截取或篡改等案件时有发生,使得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保障。

“核实用户的真实身份是所有金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另外需要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具体表现为如何保证参与方相关权力与缺失有效的线上证据保全机制两个方面。”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表示,还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尽可能大范围地打破行业壁垒,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异常交易及时报警,防患于未然。

监管体制错配和法律體系滞后,是数字普惠金融發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明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边界,同时金融机构采取行为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法律与监管体系,发展监管科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监管能力,是当务之急。

在科技驱动的普惠金融时代,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的同时,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要想普惠金融走得更远、更稳,科技创新下的信息安全仍然是基石。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普惠金融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