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视阈的广西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分析

2017-06-10陈燕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陈燕丽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边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机理,探讨在国家合作的背景下,利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推动广西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两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为我国其他边境省份的跨境农业合作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跨境农业;农业基地;合作视阈;广西越南边境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7;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67-03

Analysis on Cross Border Agricultural Base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Vietnam Border Area Based on Cooperative Perspective

CHEN Yan-li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ory and transaction cost theor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untry cooperation,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agriculture in Guangxi Vietnam border area by platform of ASEAN-china free trade zone,so a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socie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order areas of China and Vietnam,and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of agriculture in other border provinces of China.

Key words cross-border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base;cooperative perspective;Guangxi Vietnam border area

1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合作现状

1.1 跨境农业基地建设促进了中越两国农业发展

跨境农业的双方主体涉及到边境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交通、金融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跨境经济需要东道国及边境政府、企业、边民的互相配合和合作。广西一直以来都把与越南边境地区的農业合作作为对外经贸发展的首要任务。越南国内资源丰富,但受限于农业发展技术的滞后导致其农业发展止步不前。越南边境地区与广西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等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近10年来的中越跨境农业基地建设有效促进了中越两国农业的发展。越南已经成为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伙伴。越南的木薯、西瓜和火龙果等农产品经过广西各边口进口到中国的内陆地区,而广西的蒜头、洋葱、中药材等大量出口到越南[1]。

1.2 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

广西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开始于2006年,当时崇左市凭祥、龙州、大新等边境县市和越南的谅山、下琅、长定等县市签订了在越南边境地区合作种植甘蔗的项目协议,由广西向越南提供蔗种、化肥和技术,并指定地县糖业局负责此项工作,越南方面积极发动边民种植甘蔗,指定相关部门与中国方面对接。到2015年越南方面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 000 hm2以上,向中国糖厂提供甘蔗原料逾15万t。广西那坡县还和越南的河广县进行种桑养蚕农业合作项目。截至2015年底,广西已经为越南方面无偿提供了将近16万株桑树苗,越南方则为那坡县提供蚕茧,双方的示范基地面积累计达18 hm2,参与农户有86户,有效缓解了靖西县蚕茧加工原材料紧缺的现状[2]。

1.3 跨境农业基地建设推动了中越两国农业技术交流

除了政府方面的跨境农业合作以外,农业科研机构进行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合作,如广西农科院与越南建立了“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双方在杂交水稻和蔬菜瓜果方面进行种植示范合作。目前,广西农业科学院和越南合作建设的水稻种植基地已经达到了16个,瓜果蔬菜基地建设面积300 hm2。在农业科技交流和培训方面,广西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越南的农技人员和当地农民开展了43期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培训人数达3 000多人次[3]。

2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合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跨境农业基地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完善

广西越南边境地区的跨境农业基地建设现有的合作机制和体制仍处于摸索阶段,呈现出不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滞后、无权威性等特点。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的主体由政府或政府直接管理的公司主导变为了官方和民间共同参与的合作局面。但是边境国家和地区的制度不相同,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两国对贸易仲裁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随意性较大,缺乏对投资者,特别是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4-5]。

与广西相邻的越南边境地区边境贸易优惠政策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边境贸易的发展。越南边境地区在经济领域保护企业合法经营机制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政府部门和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存在较为严重的接受贿赂等腐败行为。很多中介甚至打起了“灰色清关”的旗号为企业服务,政府方面的行政性收费过多,影响了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的开展和越南边境地区的边贸正常往来。

在中越越南边境地区还没有完善的金融机制,缺少切实可行的结算体制,特别是银行结算制度不完善,收费混乱、变数大,导致越南边境地区农业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2.2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农业资源和生产存在趋同化倾向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商品结构及资源、人力、人才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是推动越南边境地区农业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但是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双方农业经济合作与农业科技合作中同样存在趋同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合作。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同属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广西目前还是属于后发展地区,对越南边境投资的资金极其有限。中越越南边境地区的农业资源由于地缘相近存在着很大的趋同性。广西较越南边境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虽然有相对优势,但是在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越南边境地区转让具有自主知識产权的成熟技术,导致了与越南边境地区的农业基地建设机会受到限制。广西地理位置与部分越南边境地区相似,大部分农产品种类雷同,如热带水果、木薯及畜牧产品等。越南边境地区的经营模式多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布局分散。从总体上看,广西越南边境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农业生产手段还较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直接制约了广西这些农产品生产优势的发挥。

2.3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合作人才资源匮乏

从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合作来看,基地建设涉及跨境、跨学科等,涉及面较广、专业性强、标准较高、相关配套设备较为精良。但目前跨境农业专职工作人员数量仍然有限,部分特色的农业项目技术服务跟不上,严重影响到农业基地建设的进展。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导致产品销路有限,产业化生产组织协调较差。在农业领域中懂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贸专业人才和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的外向型人才缺口较大。越南边境地区的政府更是缺少熟谙东盟国家的国情、文化、投资政策和法律又有实践经验的相应人才。

2.4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尚不协调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各自对内、对外政策不时调整。这种不同步或幅度相异的政策调整,既为双方合作创造了商机,又由于政策不同步、不对接,给双方合作带来了困难。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双方固有的观念、对市场缺乏深度调研等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偏见、成见,贻误了很多商机。越南边境地区近年来的政治局势出现紧张局面,如越南近年来就出现多起针对外国投资者企业的暴力行为,暴力事件让中国及港澳台、日本和韩国等企业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给这些外企带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这些负面事件的出现,使越南边境地区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也使一部分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出于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受到影响。

现阶段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的农业经济合作仍局限于初级农产品贸易和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广西跨境农业经济合作停留在地方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和科研机构间的水平上,还未完全将此项合作提升到中央层面,还没有制定具体的长期规划和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合作战略。

广西跨境农业基地合作有省级、自治区级、边境市(县)级多个层次,缺乏统一规划,稳定性较差。既没有区级政府出面签订的政府间长期农业劳务合作协议,也没有由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双方协调委员会签订的跨境农业基地合作协定。

金融方面合作的不协调是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合作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如越南的金融机构坏账率一直位于东南亚之首,越南有关当局对金融体系也缺乏有效可行的政策和手段,政府的无作为滋生了金融业的非法行为。特别是越南银行体系一直以来都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但这些银行实力普遍较弱。而且银行收益普遍较低,整个体系的资金风险较高。在越南边境地区的金融合作方面,越南边境地区双方的金融合作多年来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5 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分析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合作的发展历程,在广西的边境与地区间的合作存在消极因素。在中越相邻地区的农业经济合作和农产品贸易中尚未签订区域政府间的协定,未确定跨境农业基地建设方面合作的总体框架。

在广西与相邻地区农业经济合作中缺少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再生产宏观政策的规范。周边国家对支持农业企业、保护生产者、扩大农业产品对国内市场的投入、提高农业合作效率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力度不够。目前,广西与相邻地区农业经济合作的水平较低,现有农业合作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的规模落后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规模。

广西和相邻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建设发展资金投入不到位,致使农业经济合作发展缓慢。农业是越南边境地区的立国之本,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和国家层面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农业投入是越南边境地区政府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以来,越南边境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于发达地区较低,越南边境地区政府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用资金大量短缺是制约越南边境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农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的现象。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政策的补贴。农业作为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基础,需要各级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和重视。

3 发展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基地合作的对策

3.1 深化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的跨境农业合作机制体制改革,排除体制障碍

广西要与越南边境地区统一边境出入手续,实现规范管理,统一收费标准,同时双方应该取消农产品贸易中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改进双方海关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在推进广西边境农业基地建设进程中,要为边境农业合作发展打造良好的条件。广西地方各级政府要真正履行调节经济、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职能,建立有效的服务型政府。

3.2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走出去”

始终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建立健全针对越南边境地区农业企业“走出去”的促进和支持体系,妥善处理鼓励“走出去”和加强监管体系,积极为“走出去”创造条件、搞好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参与对越南的投资和贸易。要加快外贸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产重组整合,认真解决广西对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围绕越南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以往过多依据资源条件进行结构调整的思路,以市场带调整,以调整促发展。打破地区、部门的界限,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领域和更新的视野发挥企业在越南投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加强与越南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

3.3 确立农业基地合作的重点领域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但是耕地面积小。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广西的人均耕地面积大约为966.67 m2,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将近10个百分点;还有相当一部分更低,分布在水土保持条件较差的贫困山区,地质薄弱。但是广西的农业发展相对于越南边境地区,特别是在农业技术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与越南边境地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潜力。越南边境地区可以利用广西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帮助当地发展粮食生产,拓宽粮食进口渠道,降低由于进口渠道狭窄而存在的粮食供应波动风险;农业跨境基地建设需要确定好合作领域,在农田基本建设、种子、农机、化肥、农药等领域方面,由于广西具有相对优势,因而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将不仅有效带动广西产品的出口,还可以为越南边境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替代种植工作的全面开展。

3.4 爭取对外投资的金融税收政策

3.4.1 财政金融政策。对越南边境地区进行农业投资,除用好用足国家现有的市场开拓、贴息、补助、低息贷款基金、风险抵押和银行账户托管等财政金融政策外,广西还需要根据越南边境地区的市场,争取广西征税口岸农产品进出口关税返还一定比例,并将更多资金用于越南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越南边境地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地缘优势。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沿边地区具备深水港优势,应争取将北部湾作为自贸区,克服影响投资环境和贸易发展的不利条件,更好地发挥越南边境地区跨境农业的合作与发展。

3.4.2 税收政策。广西边境地区在税收方面,应争取国家对西部地区,特别是中国-东盟贸易区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建议中央与越南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投资协议,以维护广西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同时建议采用多层次差异性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对外投资规划,开展对越南的投资活动。建议中央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进口越南资源性农产品一律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4.3 放宽广西越南边境地区非贸易性跨国投资项目的外汇管制。资本项目的开发是广西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趋势。在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在越南边境地区可以尝试适当放宽外汇管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允许越南边境地区的投资项目的外汇自由输出、输入。另外,由于人民币在周边国已形成事实上的硬通货,过多的贸易顺差严重制约着广西对越南与东盟邻国贸易的快速发展。建议采取“现钞进出境许可证”的办法,放宽人民币现金带出带入量的限制性政策。同时,建议境外收回人民币视同创汇,以享受等同创汇的优惠。

3.5 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边境地区要想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改变目前的人才质量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需要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战略,为中越边境地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广西各高校的作用,加快对农、林、水、医、金融、外语、信息等外向型人才的培训。二是利用政府与企业的驻外机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外派工作和学习人员;与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分享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的相关经验和知识。通过“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为广西越南边境地区培养大批涵盖育种、种子生产、农作物高效栽培等领域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三是发挥成人再教育的优势,调整和充实外贸结构及人才队伍。四是广西自身可以针对实施对外经贸长期人才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制度、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五是借助从上到下的商务机构改革之机,理顺机构、职能和人员关系,强化外贸系统管理的宏观政策权威性,完善对外经贸的统一性。

4 参考文献

[1] 何有良.中越共建跨境鲜活农产品加工联动机制研究:以广西宁明县甘蔗进口加工产业为例[J].世界农业,2012(6):83-85.

[2] 滕腾.中越边境资源富集区甘蔗灌溉绩效评估:以广西崇左市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3(23):54-57.

[3] 熊远光,刘琼秀.边境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4(9):36-38.

[4] 李继云.基于SWOT分析的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3(3):81-85.

[5] 张鑫.中越跨境农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12):87-91.